萬人追隨的孔子,自認比不上他,還想拜他為師

孔子學識淵博,耐心傳授,對所有學生平等看待。在歷史上,是最偉大的老師之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備受敬仰的孔子,卻認為自己比不上一個身有殘疾的人,很想拜對方為師。

萬人追隨的孔子,自認比不上他,還想拜他為師

讓孔子想拜師的人,姓甚名誰?

相傳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很神奇的人,叫王駘。王駘是一個斷足之人,但追隨他的學生,數量上和追隨孔子的人不相上下。

甚至有人說,當時魯國所有求學的人,一半是孔子的學生,一半是王駘的。

更讓人詫異的是,王駘的教學方法也很奇怪。

“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

意思說站著不講解、教授,坐著也不發表見解。他的弟子們往往腦袋空空而來,回去的時候卻滿載而歸。

孔子的弟子很不解。

什麼都不說,怎麼傳授知識呢?無法傳授知識,為什麼他的學生們卻能滿載而歸呢?

在當時,王駘是一位讓人崇拜,但又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

萬人追隨的孔子,自認比不上他,還想拜他為師

神秘先生,孔子究竟看上他哪一點?

孔子說“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

意思是說,王駘先生是一位聖人,我也落在他後面。

他不僅想要自己親自去拜師求問,還想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位先生,想他學習。

是什麼魅力,讓孔子會有這種想法呢?

斷足本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比常人遭受更多艱辛,且遭人歧視。但王駘卻絲毫不受影響,平常心待之。比身體健全的人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深的修為。

他有一種世人罕見的心平氣和的心境。

任何遭遇,外界變遷,都不會干擾到他。

這是孔子認為,王駘的第一個過人之處。

讓弟子大惑不解,為什麼王駘不言不語,就能讓人追隨他,並學到知識?

孔子提到了這位先生第二個過人之處。

他打了個比方。人們想要看清自己的模樣時,從來不會去照流水,而是去靜止的水面看自己的影子。

只有靜止的水面,才能讓人們也靜止下來,看清自己。

而王駘就像一面始終平靜的水面。人們透過他,認識自己,通過他,看清事物的本質。

因為王駘自己便是一個能看透生死、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始終平靜看待春夏秋冬,和萬物變遷,無論何時都心態從容,不急不迫。

他像一面鏡子,讓他們看清事物最原本的狀態。他又像一陣溫涼的清風,吹散人們心裡的焦灼和迷惘。

因此他教人知識,不靠言語,只用心境。

人們靠近他,追隨他的行為狀態,體會他的心境,就可以如獲新生。

這種潛移默化影響人的方式,近似佛學裡的禪。

萬人追隨的孔子,自認比不上他,還想拜他為師

從這兩點看,孔子欣賞他,完全是有理由的。

人世艱難,尤其在那個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人們在生死間逃命、奔波,能看淡世事變遷,看透事物真相,於戰亂中保持平常心,從而在每一個當下瞭解自己,珍惜自己,是件多麼幸福而可貴的事。

即便生在當代,壓力劇增、焦慮隨時隨處侵蝕人們的內心,保持一顆淡然處之的平常心,和一雙能看透事情本質的慧眼,無疑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這樣看,兩千年前那位斷足先生,同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