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導語

近些年非常流行的

極簡主義美學基本被北歐性冷淡風和日系簡約風所囊括,一提到這樣的美學概念,似乎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能想到的就是從外國而來,殊不知這種極簡主義美學在幾千年前已經盛行於中華大地上了,而且已經被宋人運用到極致,宋人在美學上的追求源於這個特殊的朝代所處的背景,時局和環境的變遷都深深的影響了宋朝的美學觀念,但這些背後的大環境實則是超過大部分人對於宋朝的認知的。

宋朝的認知

大多數的人對於宋朝的認知只有四個字--積貧積弱,這種認知不僅來源於書本上對於大宋的描寫,更顯示於南北宋的疆域圖。在宋太祖建立宋朝起,宋朝的疆域就明顯比中國封建時期中任何一個朝代的疆域要小很多,其他朝代對於疆域的把控也比宋朝要強勢很多,與宋同時並舉的還有很多由少數民族建立起的政權,這些政權也不再是周邊附屬性的政權,而是在軍事、政治、經濟等上面都能與宋朝進行抗衡的獨立的、成熟的民主政權,這樣更加顯得宋朝勢單力薄。

但其實這種對於宋朝的認知還在於宋時軍事實力即便不是歷朝歷代最弱的,但宋廷卻習慣性的用割地賠款的方式祈求和平。這主要受宋太宗趙光義"

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治國理政的國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宋廷更追求的是穩定至上,"立紀綱,召和氣"是宋統治者統治的核心精神。但這種環境下,對於官員、士族是更為寬和的,宋朝的政治環境其實在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是最為寬和的,對於士人的尊重是現在人不可想象的。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一,北宋疆域圖)

宋朝不僅在朝政氛圍上顯得比較寬鬆,在文化上也出現了很明顯的兩極分化,宋廷對於民間文化的放任,不僅讓工商業變得繁榮,更多時候也讓教育變得更為寬容,最明顯的就是科舉制度的發展上。唐朝時期通過科舉在朝為官的人數比例達不到15%,但是宋朝時期這個數字卻上升為40%,這使得文化也逐漸朝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趨勢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化呈現出大俗與大雅並存的奇妙特點。

宋朝人的極簡主義美學

陳寅恪先生曾經用"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來稱讚大宋獨特的生活美學。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美學文化,宋朝的極簡主義美學一定是獨樹一幟的,宋瓷便是一個很好的見證者,宋代是整個制瓷業最為繁榮的黃金時代,其中尤其是單色釉的高速發展最為有名,我們常說的景德鎮青白瓷是宋代瓷器中的代表,以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淨細膩為顯著特點,這也是大多數宋瓷給人留下來的印象。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二,北宋汝窯天青釉菊紋碗)

顏色大多以單色為主的宋瓷其實不僅是官窯產的宮廷用的瓷器獨有的特點,即便是民窯出品的用於平民百姓的日用瓷器也呈現出簡單顏色,簡單花紋,乾淨爽利的特點。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三,耀州窯錢紋小壺)

這種的極簡主義不僅存在於瓷器,宋人的這種生活美學貫穿於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畫作之中也時有體現,宋徽宗的《瑞鶴圖》便是最好的體現,在高度發達的宋朝,用於書畫的顏料有很多種,但是宋人似乎用於作畫的色澤就偏偏那麼幾種。構圖簡潔,色澤類似當代的莫蘭迪配色,讓人看著顯得安靜祥和。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四,宋徽宗的《瑞鶴圖》局部)

對比前朝的宋朝美學特點

宋朝的美學特點更加著重於實用,不在於炫耀式的繁華。

和唐朝的繁華帶著霸氣不一樣,宋朝的美學特點偏重內斂含蓄,兩朝之間的對比更像是一盤濃烈的咖喱雞和一盤清水白菜之間的差別,各具特色。宋朝的美學觀念更接近於現代,頗有化繁為簡的功力。宋人是瞧不上唐人的大張旗鼓式炫耀的,更有甚者直言唐人是沒見過好東西的,他們更樂意的是符合生活意趣的典雅生活方式。

實用性的美學最好的體現在了宋人的衣著之上,宋褲是很典型的宋朝特有服飾,這種不符合以往剪裁的服飾就像是現代的闊腿褲一樣方便,正適合日常生活的穿著,女子們的髮型也是簡簡單單的盤著,這樣的素淨正和實用性的美學觀念相符合。

大雅和大俗並舉,呈現相互融合、兼收幷蓄的特點。

宋朝文人大家對於其他朝代有點屬於井噴式的出現,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據了六席,這樣大文豪集聚的時代,風雅非常,氣勢非常,這種情況下出現意境壯闊,山水秀麗,畫面爽朗富麗的《千里江山圖》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五,《千里江山圖》局部)

這樣時代下的文人們免不了有很多高山流水、琴音雅集的活動,宋畫《西園雅集圖》正好反映了當年諸多的文人雅士宴遊的場景,由米芾做序,"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的景象油然而生。在《夢梁錄》中有過記載的鬥茶、插花、掛畫、焚香則是上流社會優雅生活的標準配置,而這些被譽為宋人的四般閒事。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六,《西園雅集圖》局部)

與大雅相對的就是大俗,實則在《西園雅集圖》中我們就可以發現記實的痕跡非常之中,每個人的形態都是栩栩如生的,彷彿就是在眼前發生,每個人的姿勢都很是舒緩,並不嚴肅,像極了日常生活的姿態,這一接地氣的畫法和大宋審美中的大俗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更加世俗化、市井化的文化氛圍在《清明上河圖》上有著極高的體現。

《清明上河圖》的地位至高在於整個畫卷描繪下了大宋繁華都城的樣子,工商業的高度繁榮讓人始料未及,如果《西園雅集圖》表現的是士大夫階層高雅的生活,那麼這幅作品呈現的就是世俗文化的典範,平民百姓是如何生活的,酒樓、街市、遠郊、住宅等城市佈局如何更是一目瞭然。

從出土文物上看宋朝的精緻與民俗並重的美學觀點

(注:圖七,《清明上河圖》局部)

個性化審美形成的原因

宋朝的農業的稅收成績單其實是不夠優秀的,這並不是因為科技上的劣勢或者是勞動力不足等因素,雖然不停地動亂戰爭也是部分的影響因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自然災害的影響。《宋史》中有記載的雪災記錄就多達70次以上,北宋初期最為嚴重,自然災難直接導致農業減產,農業收成不好,稅收自然也就要大打折扣,這樣也就造成了工商業的興盛和發達。這也為人口流通性提高和經濟高度發達提供了基礎。

限制的突破讓各方面的發展更加自由,宋朝朝堂的自由氛圍和高度發展的工商業讓宋朝的城市佈局也是很有意思的,唐朝的都城有著嚴格的對稱,象徵著威嚴的皇權,但不免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這種類似於半軍事化管理下的城市格局同樣也在影響著門第等的觀念,讓唐朝變成一個階級制度嚴明的朝代,而宋朝的市坊混居讓這種觀念逐漸弱化,市井氣息更是滲透到各個階層。

也正是因為自由氛圍的緣故,以及人們經過五代十國時期對於門第和階級界限的逐漸模糊,活字印刷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加上長期以來宋朝對於科舉士子出身的放寬,造成宋朝的知識階層範圍擴大到基層百姓,造成人人都風雅的局面。這一時期的士大夫由於受到當局者的敬重和禮遇,並非所有的士大夫都像唐朝那樣想要成為官僚,有不少願意隱居或者是藏於市井之中,在文化普及上又做出了相應的影響。

同時,程朱理學的興起使得人們更加追求簡約,在自由的環境氛圍中更希望能通過約束自我來實現,所以也造成了宋人後期也依舊追求簡約風格的審美風格。

結束語

大宋朝的風雲變幻已經距離我們太遠,唯一和現代文明有所交集的就在於宋朝的美學造詣,和如今的文化有著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宋朝的生活美學觀念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一顆閃耀著光芒的星,指引著我們現代美學不斷向前發展的路,繼承併發揚這種美學觀念也是歷史交給我們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