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有我在

戰疫一線,有我在!

——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故事

文|宣金祥 王其梅 朱文濤 尤春東 趙榮俊 陸鳳江 高慶睿 蔡衛香

退役軍人的“最美逆行”

2月6日,中午,安徽省天長市萬壽鎮工業集中區,安徽新利清潔用品有限公司。

工人正在爭分奪秒地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突然,兩條生產線“罷工”了。原來,疫情發生後,作為天長市生產一次性口罩的最大廠家,這家企業的兩條生產線於1月22日全面復工,24小時開足馬力,全力保障省、市應急防疫物資供應。誰知,由於滿負荷生產,機器的旋轉氣缸和供筋氣缸陸續損壞,無法工作。

企業迅疾聯繫廠家,得知只有浙江溫州某公司有相關配件。但由於溫州是浙江疫情流行重點地區,配件無法通過物流發往天長,天長也無法派人前往溫州購買配件。為此,企業負責人萬分著急。

為保障省、市應急防疫物資生產供應,萬壽鎮立即向天長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報告。“口罩生產不能停,我是黨員,退伍軍人,讓我去溫州調運配件吧,保證完成任務!”此時,已在戰疫一線忙碌10多天的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物資保障組成員、萬壽鎮政府工作人員李曉東主動請戰。

戰疫一線,有我在

李曉東身穿防護服星夜兼程,驅車趕往溫州購買口罩機生產線配件

重任在肩,李曉東一刻也不敢耽擱,開始與時間賽跑。2月6日深夜,一輛帶著安徽省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應急物資調撥專車通行證的車輛從天長出發,直奔疫情重災區浙江溫州。2月7日晚20時許,李曉東順利攜帶配件返回天長,並將配件送達安徽新利清潔用品公司,當晚,兩條口罩生產線恢復高速運轉。

沒有多餘的話語,沒有畏難和猶豫,只是一句簡單的“我是黨員,我是退役軍人,讓我去”,彰顯了一個黨員和退役軍人應有的品質。

李曉東1991年12月入伍,因表現突出榮立二等功。1994年12月退伍後,他到市醫藥公司工作。2003年“非典”期間,他輾轉千里,為全市籌集、調撥消殺防疫物資近百噸。2018年,他被安置到萬壽鎮政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一個黨員和退伍兵,還因為他所具備的醫藥物資籌集經驗,李曉東被緊急抽調到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物資保障組。他利用各種資源渠道,從正月初三起,連續奮戰,奔赴多地,為阻擊疫情籌集、調撥醫用酒精、84消毒液等消殺物資10多噸以及醫用橡膠手套、非紅外體溫槍等防疫應急物資1000餘箱。

“平凡的事才能彰顯黨員骨幹、退役軍人不平凡的奉獻精神和政治本色。”對李曉東出色的表現,萬壽鎮黨委書記萬福賢給予高度評價:在疫情面前,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這樣用最美的逆行來踐行初心和使命的李曉東,我們才有信心、有希望、有力量戰勝病毒,打贏戰疫這場惡仗。

每次出門道“保重”

嘀鈴鈴……

1月28日深夜,急促的手機鈴聲將緊張忙碌了一天疫情防控、剛躺下睡著的天長市永豐鎮橋灣社區紀檢委員劉學玉驚醒。

“劉委員,咱是陸莊村民組的,向你反映李某家來了個武漢人。”簡短的一句話讓劉學玉像觸電似地從床上彈起來。他一邊穿衣服一邊打電話向社區黨總支書記周仲三彙報。

劉學玉和周書記會合後,立即開車來到李某家。經瞭解,李某的女兒在疫情中心武漢工作,春節前返鄉時,將武漢的男友一起帶回家過年。因兩人還未舉行婚禮,怕人家議論,李某未將女兒帶男友回來之事向社區報告。

隨後,劉學玉撥通鎮疫情防控值班室電話,及時將該戶情況進行補報,並連夜開車往返近14公里到鎮政府領取防護口罩、溫度計和消毒用品送至李某女兒的男友手中,詳細宣傳、指導其居家隔離需要掌握的防控措施。此後,劉學玉每天定時上門落實跟蹤監督檢查。

“爸爸,你啥時候回來,今天是我10週歲生日啊,還等你回家給我點生日蠟燭、一起唱生日祝福歌呢!”2月11日晚8點,正在橋灣社區燈圩村民組走訪宣傳的劉學玉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聽著女兒稚嫩的聲音,他的眼睛溼潤了。

“小周書記,我母親的降壓藥沒了,想請你幫助購買兩瓶。”2月12日清晨,永豐鎮紀委副書記周芳接到宏大村馬莊村民組武漢返鄉人員高某的電話。隨後,周芳連早飯都顧不上吃就開車到鎮衛生院購買了降壓藥,及時將藥品和從家裡帶的水果送到高家,並仔細檢查了高某居家隔離措施的落實情況。

“每次出門,我都會向全家人道一聲‘保重’。”在談到疫情防控壓力大、鎮村幹部顧不上家時,她流下了眼淚。周芳已經一個多星期未和2歲的兒子在一起了,每當在視頻通話時聽到兒子一聲聲地叫媽媽,她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幹部,她更清楚自己的崗位和責任。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家裡要勤通風,少去公共場所,不聚餐,有發熱等症狀要第一時間跟我聯繫。”在村民家中,蒲東村紀檢委員李宏明不停地“嘮叨”。該村從武漢務工返鄉過年的人家共有7戶,李宏明連自己都不知道每天往這7戶人家跑了多少趟。

“每次聽到宣傳小喇叭,就知道李委員來了。他對咱女兒很關心,否則真的能讓孩子悶壞了。”女兒在武漢讀大學的韋某感動地說。

年前,韋某的女兒從武漢回家過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她被隔離在家。封閉式的生活讓女孩感到極不適應,甚至產生了心理障礙。李宏明得知後,利用每天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的時段,來韋某家隔著窗戶和女孩聊天、逗她開心,疏解她的心理壓力。除此之外,李宏明還從村裡的農家書屋借來書籍幫助女孩消除寂寞。

“今年春節是個不平凡的春節,也是讓我終身難忘的春節。是李委員讓我懂得了恪盡職守的內涵,是他讓我感悟到社會責任的重大,他就是咱村的紀檢委員李宏明……”韋某的女兒在同學群裡發文,鼓勵同她一樣居家隔離的同學要堅強,堅持、再堅持。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永豐鎮14名鎮、村紀檢幹部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夜以繼日、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進村入戶,摸底登記,對從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返鄉的589戶開展疫情防控宣傳156次,為武漢返鄉居家隔離人員購買生活用品等108人(次),勸阻村民舉辦喜宴酒席37起,參與公共場所衛生滅菌消毒146次,充分展示了基層紀檢幹部忠誠、擔當的政治本色。

脫貧不忘報黨恩

“為了防疫醫用物資供應不斷檔,咱家從臘月二十九就開始加班加點包裝口罩了,年都沒顧得上過。”在生產車間裡,陳元禮一邊手腳麻利地包裝口罩,一邊向我們介紹口罩包裝工序的流程等情況。

“他不僅組織自家三口人抓緊一切時間加油幹,還動員村裡有勞動能力的六七個脫貧戶一起走進車間,包裝、運送口罩,解了車間口罩包裝環節跟不上的燃眉之急,真得感謝陳師傅他們這些脫貧戶的大力支持。”張安村扶貧車間負責人殷德萍感動地說。

戰疫一線,有我在

陳元禮包裝口罩

陳元禮,原先是張安村的貧困戶。他不僅患有頸椎病,腦袋上還長了腫瘤,光做手術就花了20多萬元,每天吃藥還要花幾十元,他的妻子也患有慢性胃炎。夫妻倆曾是村裡有名的“藥罐子”,不能幹重活,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近幾年,在政府支持和資助下,陳元禮兩口子有了新農合醫療保險和農村困難戶慢性病保險,不僅擺脫了高額醫藥費的糾纏,還把家裡的耕地流轉給種田大戶,養了100多隻雞鴨。同時,在鎮扶貧工作站介紹下,兩口子都進入開在村子裡的扶貧車間上班,生活慢慢有了起色。擺脫了貧困,日子越過越有甜滋味,這讓陳元禮從內心感激黨的好政策,感激政府的幫助。“眼下,疫情流行,國家有難,咱家為扶貧車間生產防疫口罩出把力,也是在報恩啊。”陳元禮發自內心地說。他和其他幾個脫貧戶沒有休息過一天,越幹越有勁兒。

在萬壽鎮忠孝村,潘玉美、陳思芹等一幫姐妹和陳元禮夫婦有同樣的脫貧經歷和感受,她們都是新利公司開設在忠孝村扶貧車間口罩生產分車間的生產骨幹。從大年三十開始,她們也一樣沒離開過口罩生產線。

潘玉美把兩個幼小的孩子交給公婆照顧,每天一心撲在口罩生產線上。由於疫情防控不允許集體用餐,她每天的一日三餐以及所有的家務活全交由丈夫負責。

“父親的胃病又復發了,正在市醫院做化療。為了不耽誤口罩生產,咱顧不上照顧他老人家,只好讓孩兒他爸陪護老人,代咱盡孝心了。”陳思芹心情沉重地說。為了感謝黨和政府幫助她家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她無怨無悔、全身心地投入口罩生產加工中。“咱是熟練工,一天能生產成品口罩5萬隻,為國家抗大疫,就是再苦再累也值當。”

據忠孝村口罩生產扶貧分車間負責人錢曉梅介紹,像潘玉美、陳思芹這樣脫貧後的農村姐妹就有10多個。“她們都是生產能手,是車間裡的頂樑柱,每天幾十萬只口罩都經她們的手源源不斷地運往全省各地。戰疫軍功章裡,也有她們的辛勞啊!”

前方踐“初心”後方行“善舉”

“我是共產黨員,關鍵和危險的時刻就得挺身而出,衝在第一線!”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之一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王知兵一直用這句話激勵和鞭策自己。

戰疫一線,有我在

王知兵

王知兵是安徽省天長市萬壽鎮汊河村的黨員,也是100多個援鄂家鄉農民工的領頭人。他們到達武漢以後,深知搶建火神山醫院就是搶救患者的生命,因而積極服從火神山醫院主要承建單位中鐵十一局四公司施工指揮部的“差遣”:需要鋼筋、水泥、沙石,一個電話打過來,王知兵立刻帶人開車把材料送到指定部位;需要挖掘土方,一條指令,他同樣派遣人員開著挖掘機火速前往;需要調運鋼樑、大型器材,一聲令下,他丟下飯碗,帶上口罩,率領大家開著裝運吊車轟隆隆就趕去……

從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建到交付使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王知兵和承建方配合默契,從早到晚、晝夜不停,忙得像個陀螺。最忙的一天,他接受並完成指揮部的86條指令。他的嗓子喊啞了,腿累腫了,人瘦去一大圈,卻仍然頑強地堅持著。不僅他這樣,他手下的100多個農民工也跟著連軸轉。

戰疫一線,有我在

王知兵和他的眾兄弟

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關鍵時刻,王知兵還要按照指揮部的要求,抽出部分“兵力”和機械等緊急馳援同樣在與“瘟神”賽跑的多處“方艙醫院”工程建設。

“在前方,王知兵是戰疫的鬥士,踐行的是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後方,他時刻記掛萬壽鎮敬老院裡的40多位孤寡老人。”萬壽鎮人大主任陳九江動情地介紹說,15年前,王知兵到武漢打工,2012年註冊成立武漢市萬河順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有員工100多人,其中60多人是他從家鄉汊河村帶出去的青壯年勞動力。他的公司長期掛靠在中鐵十一局四公司,從事分包工程勞務業務。這次搶建火神山醫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日夜奮戰、不眠不休,他和員工都沒能回家與親人團聚。

戰疫一線,有我在

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

1月23日,武漢封城。在決定放棄回家過年的當天下午,他接到中鐵十一局四公司工程指揮部的緊急通知,要求他們加入阻擊新冠肺炎之戰,立刻投入搶建火神山醫院的戰鬥。他一邊安排施工事務,一邊將捐給萬壽鎮敬老院的1.6萬元“壓歲錢”用手機轉賬給堂兄王志遠,請他代為看望老人。

“王院長,武漢因疫情流行封城,知兵回不來,他請我把給敬老院孤寡老人過節的錢帶來了!”1月24日,年三十一大早,王志遠趕到敬老院,一邊說,一邊將1.6萬元現金交給敬老院院長董正朝。

“我代表院裡的41個孤寡老人感謝王老闆,他真是個大好人,大善人啊!”董正朝激動地握住王知兵堂兄的手。

被董院長敬佩地稱讚為“大好人”“大善人”的王知兵,過去每年都要捐給敬老院1.2萬元,一捐就是13個年頭。“今年由於情況特殊,他不能帶著禮品親自看望孤寡老人,就另外追加4000元,請敬老院為老人代辦過節禮品。”董正朝說。

“王知兵自幼家貧,兄弟姐妹多,平日裡常常為吃不飽肚子發愁。特別是到了開學的時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為籌集他們兄弟姊妹的學費,那憂愁無助的目光更是讓人揪心難過。”汊河村黨總支書記劉慶齊介紹說,嘗夠了“窮”滋味的王知兵,初中畢業就依依不捨地離開課堂,拜師傅學習泥瓦工手藝,發誓要掙多多的錢,幫助家裡和同他家一樣貧窮的人戰勝貧困,過上好日子。

“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最孤獨、最寂寞,是最需要溫暖和關愛的人。咱懂老人的心,絕不能讓他們失望。”王知兵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13年來,如果在外太忙實在無法抽身,他都要給敬老院打慰問電話,並且委託妻子或親友幫他把捐款送到敬老院。

戰疫一線,有我在

馳援火神山醫院

“最初兩年,王知兵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捐款,每回都是放下1萬多元就走人,連個名字也不留,工作人員不知道這錢究竟是誰捐的,捐款人叫啥名字。”董正朝說。萬壽鎮敬老院常年在院的孤寡老人有40位左右,王知兵按照每位老人300元的標準,每年春節前早早地就把錢送到敬老院。同時,每到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他還為老人提前準備好大糕、月餅、蜜棗等慰問品。

為了教育子女懂得“關愛”與“行善”,王知兵一有機會就把兩個孩子帶到敬老院,讓他們感受孤寡老人的生活狀況。“爸爸不是在做傻事,而是在積德,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如今,咱有能力也該這樣做。幫助孤寡老人,其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的兩個孩子說,要學著爸爸的樣子,“做善事要無怨無悔不間斷,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除了定期捐款捐物幫助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王知兵還熱心幫助村裡沒有住進敬老院的4個“五保戶”和其他困難戶,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逢年過節,只要有時間,他就一戶一戶去探望,誰家有難事,他總會伸出溫暖的手拉上一把。2018年春天,得知村民李炳田身患重病,為看病掏空了家底還四處借債,他立即給李家匯去4000元救急。“多年來,每到中秋、重陽、春節,他都要拿出四五千元慰問村裡的困難戶。”萬壽鎮民政辦主任陳杏建說。

“2016年,村裡建設新村部,他得到消息後二話沒說就把1萬元捐款打到村賬上。”村幹部陳傳新敬佩地說。王知兵還積極關注公益事業,村裡建村組道路、修建水渠、擴挖當家塘、建設公墓,他都慷慨解囊,全力支持。幾年來,他為村裡興辦公益事業累計捐款10萬元以上。

王知兵致富不忘鄉親,常年堅持向孤寡老人捐款、關心支持公益事業的感人之舉在家鄉傳為佳話,感動著每一個萬壽人。2017、2018年,他連續兩年被萬壽鎮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被天長市授予“天長好人”稱號。

編輯|何召霞

校審|劉朱嬰 李 軍 李志國

終審|姜萬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