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有個朋友跟我抱怨“每天兢兢業業,加班加點的幹活,都快把公司當自己的家了,結果自己家裡有事,需要請一天假,還要扣一天工資!加了那麼多班,不給加班費不說,還不給調休,真的是良心都被狗吃了”。

沒多久,這個朋友就跳槽了,後來朋友跟我說,之前那個公司人員流動很大,業務做不起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老闆的格局決定了一個公司的上限”。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朋友的經歷很具有代表性,相信很多朋友在工作時都經歷過加班。

工作做不完加會兒班是很正常的事,很多人也不會因為加一會兒班而抱怨,但是很多企業老闆不遵守勞動法,視國家法治為無物,不光讓你義務加班,而且即便是因為加班晚了導致遲到,還是該扣錢扣錢,特別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強制執行996加班,真是一石驚起千波浪。

一句話概況就是:想讓員工把公司當家,把工作當事業,甘於奉獻,又想公事公辦,真是想佔盡便宜,一點虧都不想吃,遮羞布都不要了。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據統計,這種公司的人員流動性都很大,而且員工積極性都不高,有能力的都早早跳槽走了,剩下一群與公司“共存亡”的辦公室老油條,在企業裡混日子。

其實,很多人不反感加班。反而在很多企業中,員工都很樂於加班。

有的企業正常付給員工加班費,所有一切按法律和規章制度來,企業內部公平公正,員工自然也樂於遵守制度和規範;

有的企業具備彈性制和關懷制度,給員工家一般的感覺,時常送送溫暖,即使員工家裡偶爾有事,也不克扣工資,員工自然投桃報李,自我奉獻,義務加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兩種模式,前者佔一個“理”字,後者佔一個“情”字,無論你用哪種管理制度,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都不差。

但是,總是有企業又要講“理”,又要講“情”,最終導致“理”也說不通,“情”也講不透,反而導致員工更加反感,人才流失嚴重。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後果?

這是因為“市場制度”和“情感制度”不能共存,一旦共存,整個行為規範制度會直接崩塌。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市場制度:也就是法治,一切以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為準則,規章制度也會嚴格按照法律執行。

情感制度:塑造一個類似家庭的環境,這個環境裡,大家不去計較得失,主動奉獻,共同努力去實現共同目標。

舉個例子,我們社會很多案件中,都有很多“情有可原”的,但是法理難容,比如“辱母殺人案”。行兇者因為遭遇暴力催債、惡劣的侮辱行為後,情急之下刺死刺傷了催債人,不過法律是公正的,不會因為情有可原而輕判。試想,如果我們因為這個案件情有可原而輕判,那最終定然會導致法律制度崩潰!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回到家裡,跟你的親人說“以後你在家裡的貢獻都折算成錢,你做多少貢獻,就獲得多少錢”,我相信你一定會被一家人群起而攻之。因為家庭本就是講“情”的地方,所以一些喜歡在在家裡講“理”的人,一般都不會被自己家人喜歡。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我們不妨再深度思考一下,為什麼“市場制度”和“情感制度”不能共存?

因為,人的左腦決定人的思維,是理性的一面,也就是市場制度;人的右腦決定人的情緒,是感性的一面,也就是情感制度。

當我們處於某種環境下,會根據以往的經歷,自動調整最適合應對當前環境的思考模式,而這種思考模式已經與人產生一定的協調性,所以當你在“市場制度”的環境下,別人跟你講感情,你會很疑惑。

如若這個人又是一個對你影響很大的人,那簡直就是對你現在形成的思考模式的一種衝擊,這種衝擊會引起本能的保護機制,本能的保護機制會強烈反抗抵制這種衝擊,從而形成一種思維偏見慢慢侵蝕你的思考模式,久而久之,你的思考模式就會脫離這個市場制度,市場模式也就逐漸失控。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市場制度”和“情感制度”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1、製造和睦家庭氛圍。在家裡就不要講理,講情!諸如很多男同胞總是抱怨女同胞不講理,胡攪蠻纏,殊不知在家裡這個環境下講理本就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你在誇誇其談的講道理,你老婆卻更關注你在這個事上對她的態度,事後即便你道理講的很好很對,那也是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2、製造和諧規章制度。在公眾環境和工作環境中,講理!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法理來,一板一眼。一切按照規章制度來即可,即便有的人的緣由再有情可原,但是於理難容便不予理會,這也是樹立社會和企業行為規範和文化的最好辦法。

不要因為情,而試圖做出不在規則內的事,因為一旦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當多數人看到原來這個規則也不是那麼牢不可破的時候,那這個“市場制度”也就是空談,杜絕“千里之提,潰於蟻穴”的小事件。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3、因地制宜。不同的環境下適合應用不同的制度,家裡就適合應用“情感制度”,而公共場合及社會場合下就適合“市場制度”。但是子女教育呢?企業辦公呢?

筆者以子女教育為簡單說明,有的家長經常有這種論調“你考了100分我就給你買玩具”,如果你採用這種方式,那就要執行下去,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績都要有所物質褒獎,一旦停止執行,孩子會對你的信任大打折扣,即便你以後再要使用這個方法來激勵孩子學習,效果也會減少很多。

遲到扣錢,還想義務加班?企業的如意算盤為何失效?

但是你如果一直執行下去, 這個成本也是你需要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說子女教育這個環境下,最適合的是“情感制度”。看問題要全面,要深入,要參考自身情況,也要結合家庭和環境特點,多方面多角度的權衡,你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辦法。

你喜歡“市場制度”多一點還是“情感制度”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