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一:前言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印度洋位於四大洲之間,連接著太平洋和大西洋,向東經馬六甲海峽通往太平洋,向西北經霍爾木茲海峽通向中東,經蘇伊士運河通向歐洲,向南經南非通向大西洋,安達曼海、波斯灣、紅海和亞丁灣是四個通向各大洲的大門,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是世界海運的的咽喉要道,印度洋上的三條石油運輸線是許多國家的戰略生命線,40%的原油要經過曼德海峽,50%的商船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這樣一個重要交通樞紐自然成為列強爭奪的熱區,海權論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漢對印度洋是相當看重的,他認為這個英俄爭霸的大洋是英國遏制俄國挺進波斯灣和影響的世界政治格局關鍵點,這個被稱為“決定世界命運的區域”,一百多年後,印度洋依然是全球最繁忙的洲際運輸線和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環,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英國曾經控制了印度洋兩百多年,最早來到印度洋的是葡萄牙人,接著是荷蘭人,最後是英國人,1600年,英國人以印度為依託使印度洋成為自己的“內湖”,並長達300多年,直到二戰結束,二戰英國衰落後,美國就取而代之,美軍從英國手裡拿過迪戈加西亞島,建成一個僅次於關島的龐大海軍基地,蘇聯海軍也在兩年後進入印度洋,美國在印度洋沿岸均保持強大駐軍,控制著印度洋的、航道、海峽,使其可任意干涉別國在印度洋的活動,1980年美國公開表示不惜使用武力趕走印度洋上的任何外來勢力,而印度就像一把匕首一樣插在印度洋上,西瀕阿拉伯海,東傍孟加拉灣,海岸線長6083千米,印度作為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國家和海上交通要衝,一直視之為“印度之洋”,試圖謀求控制蘇伊士、霍爾木茲、保克、龍目、馬六甲和巽他海峽”的主導權,印度人認為,印度洋是“印度的未來之洋”,理應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要不容外來勢力進入,就必須控制印度洋,而控制印度洋,就必須有強大的海軍。

二:印度海軍的野望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印度獨立後,印度分得海軍1.1萬人和26艘艦艇,印度海軍在此基礎上成立,印度海軍的建設思想、作戰思想到訓練和條令條例,各項規章制度均照抄英國皇家海軍,初期的印度海軍財政困難,發展極為緩慢,海防戰略依靠英國,軍隊重點放在陸軍和空軍上,海軍處於次要地位,搞好沿岸防禦,保護近海交通就行了,所以1956至1961年的海軍軍費只佔5.1%,60年代的海軍發展力不從心,但曾經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的印籍軍官認識到誰控制了印度洋就控制了亞洲的馬漢思想,從英國購進一批舊艦,其中包括“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和“邁索爾"號巡洋艦,

但到1962年印度海軍還是僅有1.5萬人,1962年後,印度開始擴充軍備,1964年,窮得叮噹響的英國撤出印度洋,印度沒了英國皇家海軍的保護,海權論思想進一步增強,開始自建造船廠,建造英式護衛艦,購買蘇聯潛艇和護衛艦,海軍軍費逐年增加,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海軍擊沉、擊傷巴基斯坦5艘,自己被擊沉、擊傷護衛艦3艘,奪取了阿拉伯海及西北印度洋的制海權,此次戰爭大大提高海軍地位,印度開始大力投資海軍,海軍軍費在1975年達到三軍軍費的48%,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今天,印度海軍有兵力6萬餘人,編成東、西、南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個艦隊司令部,擁有各型艦艇159艘,飛機一百多架,總噸40多萬噸,已由一支近海防禦海軍成為整個印度洋的海軍,按照印度海軍控制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構想,印度海軍計劃東、西部海域各配備一艘航母,未來十幾年有望擁三至四艘,不過進展並不順利,目前僅擁有一艘航母,印度海軍還擁有“德里"級,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戈達瓦里”級、“克里瓦克”II級護衛艦等共40多艘,還擁有一艘國產“殲敵者”號核潛艇,德國209級潛艇4艘,俄羅斯“基洛”級潛艇9艘、還向法國和俄羅斯訂購6艘“軸魚”級潛艇和4~6艘第4代“阿穆爾”級潛艇,還向俄羅斯租借了2艘“阿庫拉”級核攻擊型潛艇,還有9架卡-31預警直升機,6架卡-28反潛直升機,45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8架美國P-8A反潛巡邏機,成為一支藍水海軍,不但要能保衛港口和海岸,還開展潛艇戰、空襲、反潛、掃佈雷和封鎖敵國港口的能力”。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印度將印度洋分為三個戰略區域,東部孟加拉灣海域和西部阿拉伯海海域,構建了完整的海軍基地,可以完全在印度海軍控制中,外層防禦圈是1200海里外的海區,由潛艇和海上偵察機負責防衛,不過印度海軍潛艇非常有限,不能滿足制海的需求中層防禦圈是700海里外的海區,由航母和空軍負責,內層防禦圈是200海里外的海區,由導彈艇和二線艦艇負責,支持這些艦艇的印度海軍基地有6個,

西海岸最大的軍港是孟買海軍基地,港區長26公里,碼頭長8公里,泊位約50個,問題是吃水僅8.8米,無法停泊“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又無法擴建,因為這是一個軍商合用港,擔負著全國一半貨物進出口,軍港不能搶奪商港資源,南部的科欽海軍基地地勢隱蔽,為天然深水良港,但這是一個死水港,航道狹窄,只能停泊吃水9米的“藍天衛士”號航母,東海岸的維沙卡帕特南港是東部艦隊的母港,專門用於控制孟加拉灣,印度還向毛里求斯租借阿加萊加群島作為控制莫桑比克海峽,戰時作為一個巡邏機簡易後勤基地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位於安達曼群島的卡達姆巴海軍基地是亞洲最大的專用軍港,雖然地處印度洋北部,但不受強烈季風影響,戰艦可全年在此避風,基地佔地40多平方公里,設備先進、設施齊全,有深水港、5公里長的防波堤、長達420米的大型碼頭、船塢、可居住3500人的綜合樓,學校、宿舍、海事堂、軍醫院、倉庫、武器庫,轉運場、軍備庫和導彈技術陣地等,全面提供停泊、管理、維護和支援服務,該基地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實現其控制阿拉伯海進而控制印度洋的目的,該基地是印度海軍第三個重要海軍基地,印度西部海軍司令部也會搬到這裡,該基地除了部署“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航母外,隱形護衛艦、新型驅逐艦、法國常規潛艇和印度海軍的核武器及載具都部署在這裡,擔負印度海軍艦隊的中層防禦圈任務。憑著以上基地,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島的艦隊把守著東印度洋,在卡達姆巴的艦隊把守著西印度洋,印度陸空軍都不佔地利,而坐擁巨大地理優勢的海軍算是印軍中的最強項了。

三:中國的破局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對外經貿和能源需求激增,中國與印度洋各國和歐洲之間的海上運輸線日益繁忙,40%的貿易量和80%的進口石油都要經過印度的中層防禦圈,非洲的礦砂也要經過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才能到達中國,印度洋對於中國越來越重要,安全也必然成為核心問題,曾有研究機構稱馬六甲海峽為中國的死穴,印度從90年代就為控制馬六甲海峽做準備,卡達姆巴海軍基地就是為威懾中國生命線而準備,在地緣上,印度海軍佔據絕對優勢,可以對中國進入印度洋構成阻遏,儘管中國海軍比印度強,但缺乏航空兵掩護,防空圈並未覆蓋馬六甲峽,從而中國無法控制馬六甲海峽,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而印度的海上運輸線卻不受中國威脅,完全在印度海軍的控制區內,中國海軍無論武器的性能和數量都遠遠超過印度海軍,最大的不利就是缺乏基地,從南沙群島到馬六甲海峽需要航行數個晝夜,對後勤和增援都非常不利,一旦艦艇需要維修,只能返回三亞或湛江,中國一直努力克服這個劣勢,南海諸島和航母戰鬥群最大的好處就是將航空兵防空圈延伸到馬六甲海峽以東以及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並尋機進入印度洋,一來保衛海上運輸線,二來可以從海上鉗制印度。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早在1985年,中國海軍以訪問巴基斯坦為由踏入印度洋,2008年之前,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多是友好訪問,大規模進入契機是索馬里海盜,由於歷史原因,印度洋上很多國家如索馬里、蘇丹、也門,緬甸、第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都因治理不善成為“失敗國家”,貧困、動盪、宗教派別衝突日益加重,從2008年開始,亞丁灣護航就成為中國海軍長期呆在印度洋的使命,儘管印度想阻止各國進入印度洋,但印度搞不定索馬里海盜,對各國進入印度洋擴展海軍活動也無可奈何,從2008年12月26日第一批艦艇編隊進入印度洋以來,至今己幾萬軍人在印度洋上鍛鍊和檢驗了遠海行動能力,2014年起都是以3艘水面艦艇加一艘潛艇也到印度洋參與護航行動,有效遏制了海盜活動,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本文由頭條號“萬乘之尊”發佈

隨著艦艇編隊不停往來,遙遠的航程需要物資補給、艦船維修、人員休整,於中國海軍艦艇在亞丁港、吉布提港、沙吉達港、卡科倫坡港和塞拉萊港等各國港口停靠補給休整形成慣例,其中吉布提港是最常用港口,而商業補給效率較低,無法滿足中國海軍的保障需求,於是建立完善的後勤保障基地就提上了日程,鑑於吉布提的戰略位置,這個基地就選中了吉布提港的一個碼頭修建“保障設施”,儲備油、水、補給和物資,可以維護保養船隻和讓長時間航海的官兵休養,這個基地也駐守了陸上戰鬥部隊以確保基地安全。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此外中國建設其他港口,如斯里蘭漢班託塔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特別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瓜達爾港,西距中東只有400公里,位於歐、亞、非海上樞紐地段,緊扼從非洲、歐洲通往太平洋的數條重要航線咽喉,是中亞通往印度洋的最近出海口,瓜達爾港可以讓中國在印度控制區之外輸入能源,即使能源暫時運不出去也可以成為儲油倉庫,瓜達爾港整條航線全部處於巴基斯坦控制之內,完全打破中國在印度洋地理上的劣勢,大幅度降低能源通道的防衛成本,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只要需要,瓜達爾港可以馬成為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支撐點,使得印度如芒在背,印度認為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後對印度形成了陸海包圍夾擊,是懸在印度頭上的一把利劍。儘管中國在印度洋的艦隊規模不大,但也是現實威脅,052C/D型驅逐艦以及054A型護衛艦都具有兩千公里外遠程打擊能力,作戰能力和火力能夠對抗大部分國家的海軍,加上伴隨的潛艇保護艦隊,艦隊從吉布提出發在印度洋上印度岸基航空兵打擊不到地方牽制企圖干擾航運的敵軍艦隊,如果發生戰鬥,艦隊可以撤到巴基斯坦的近海,獲得航空兵掩護,伴隨的潛艇阻擊追擊的印度艦隊,並在巴基斯坦近海攻擊印度境內軍事目標,

四:結語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憑藉在吉布提基地作為支撐,以瓜達爾港為後援,以斯里蘭卡為前進基地,就可以形成保衛海上通道的基地群壓制印度海軍,護航編隊在西面大搞海上游擊戰,如果印度海軍調集艦隊去西面,那對手的航母戰鬥群從馬六甲進入印度洋攻擊東面,印度就面臨兩面夾擊的不利態勢,實際上憑印度海軍的實力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印軍是世界上武器最雜亂的軍隊,海軍僅水面艦艇就有30多個型號,電子設備更是複雜多樣“萬國牌",航空母艦經常處於維修狀態,米格29艦載戰鬥機腿太短,沒有艦載預警機,護航艦艇數量不足,缺少支援艦艇,所以印度海軍超過700海里就完全處於劣勢,


印度洋上的較量,中印海軍基地數量對比

印度海軍有許多非常宏偉和龐大的發展計劃,不過盲目自信,眼高手低,需求朝令夕改,變化無常,最後都是無疾而終,現在幾乎所有關鍵裝備都是由外國貨,沒有強大軍事工業作為後盾,維修養護問題百出,近三百架蘇-30MK1戰鬥轟炸機中有三分之一是停飛將態,基洛級潛艇也事故百出,購買的俄羅斯“塔爾瓦"級隱形護衛艦竟然沒有聲吶,本國建造的驅逐艦長期處於缺勤狀態,自建的航空母艦下水一次又一次還是個空殼,讓印度海軍“遠洋殲敵”、控制各戰略水道的設想如鏡花水月,如此苦心經營,被一個基地,三艘軍艦輕鬆破局,有人說不要輕視印軍,看看邊境線上,我們以3萬人對30萬人,以5個沒長期部署戰機的機場對101個戰備機場,而且根本沒興趣增加一兵一卒,那已不是輕視,簡直就是無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