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閃耀著文化的輝煌。位於濱海區的海潮音創意文化產業園加快推進,古畫、龜甲、瓷器等無不展示著悠久的中華文化魅力,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走進海潮音創意文化產業園,展廳中擺滿了長達百米的字畫,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形態各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欣賞。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圖片簡介 | 山東海潮音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金佔東:清朝改琦,大約在乾隆年間,他畫了一幅花影月殘仕女圖,改琦這個人他是為紅樓夢做插圖的,這個可能看過紅樓夢的都清楚,再一個第二幅是百米以上的長卷,它是至今已經封藏了181年,距今是畫了395年了,他是明末清初的一個畫家,陳洪綬畫的,主要畫了88位菩薩。

佛造像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展館內不僅有古代長絹畫,佛造像、朝珠等藏品琳琅滿目,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往展館內部深入,一排排貨架擺放整齊,公司的研究員左榮芳向記者介紹,這裡放的是寫有甲骨文的獸骨、龜殼,大約有幾十萬片。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圖片簡介 | 山東海潮音文化有限公司研究員 左榮芳:山這片甲骨主要是介紹7月份這一天一旬之中是否有災禍的情況,我們來看一下,癸巳卜刑禎旬往禍,在七月癸巳這一天,我們都知道,天干地支當中天干是十天干,癸是最後一天,所以它是占卜下一旬之中是否有災禍。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據發現至今研究這些文字的歷史已經100餘年,成熟的文字體系使得許多事件得以記載。

山東海潮音文化有限公司研究員 左榮芳:"骨文是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漢字,通過對甲骨文的展出,一方面可以使我們瞭解到商代的政治、軍事、占卜文化等,另一方面可以使廣大的遊覽者近距離的觀察和體驗甲骨以及甲骨文的魅力。"

文化可“觸碰”,用實實在在的文字繪畫、甲骨、簡牘、瓷器、青銅器等文物,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魅力彰顯,讓市民、學生切身瞭解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濱海區打造“研學遊”基地,催生文化活力

山東海潮音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金佔東:"這個園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我們381種藏品打造一種代表性的元素館,然後園區建設建成了,就是為以後的國學文化產業園做準備,(同時)就結合濱海當地的漁鹽文化、海洋文化以及紅色文化,與我們國學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一個濰坊文化的全域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