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林語堂,我想那就是:

能文能武,充滿智慧,近現代史“最懂生活”的男人。

這句話裡的每一個讚頌,林語堂都當得起。

文,他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其作品在西方市場的受歡迎程度,連張愛玲都嫉妒。

武,能發明打字機(後被IBM拿到授權)、灌溉器,為妻子設計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舒服座椅。

他著有《生活的藝術》,堪稱全球暢銷書。早在三十年代,林語堂憑藉通透的“東方式浪漫生活觀”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贏得了一大批不同種族、膚色的鐵粉。

《紐約時報》前資深記者威爾·施瓦爾貝,對林語堂的生活方式推崇不已。他稍有閒暇,就一遍遍翻看《生活的藝術》。“這是上千年來中國學者、詩人和藝術家匯聚而成的智慧。”

相比於林語堂的文學成就,他經營愛情和婚姻的哲學和智慧,同樣令人感嘆。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他娶了隔壁廖家的二小姐

在妻子廖翠鳳之前,林語堂是有幾段戀愛的。

在林語堂家鄉所在的村子裡,有一個女孩叫賴柏英。

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記得很清楚,賴柏英有個了不得的本事,她能蹲在小溪裡等著蝴蝶落在她頭髮上,然後輕輕地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

兩人暗生情愫,卻沒有走到一起。後來,林語堂遠走他鄉求學。賴柏英留在了家鄉,她的祖父雙目失明,需要人照顧,她最後嫁給了本地的一個商人。

這是他年少懵懂時的愛戀。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1912 年,林語堂去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在大學二年級時,他曾接連三次走上禮堂的講臺去領三種獎章,這件事一度在聖約翰大學和聖瑪麗女校傳為美談。

在這裡,林語堂遇見了陳錦端,一個他可能一生都沒有忘記的女人。

陳錦端是林語堂同學的妹妹,用他的話說,“她生得確是其美無比”。才子佳人,互相傾慕,兩人陷入熱戀。

可是,兩人之間橫亙著一堵牆:門不當戶不對。

陳錦端出身名門,父親是歸僑名醫。而林語堂不過是教會牧師的兒子。

陳父的態度很堅決,他是不同意女兒這樁婚事的。可是,他想出了一個彌補辦法,隔壁廖家的二小姐賢惠又漂亮,如果林語堂願意,他可做媒。

這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鳳。她的父親是銀行家,頗有名望。

林家父母倒很滿意陳父的提議,要林語堂去廖家提親。父母之命不可違,林語堂去了廖家。廖翠鳳對林語堂的才氣早有耳聞,又見他相貌俊朗,十分歡喜,她願嫁他為妻。

於是,林語堂和廖翠鳳定下婚事。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陳錦端拒絕了父親為她覓尋的富家子弟,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回國後多年不婚,一直單身獨居。直到32歲那年,她與廈門大學教授方錫疇結婚,長居廈門,終生未育,只是抱養了一對兒女。

“我們現代人的毛病是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

在以風流多情著稱的民國文人隊伍裡,林語堂堪稱一股清流。

他與妻子廖翠鳳一生和睦、柔情蜜意,多年後仍是餘音繞樑的美談。

關於林語堂的婚姻生活,“燒婚書”是極富話題性的一樁。

他在《我的婚姻》中這樣寫道:

“婚禮上,我和男儐相談笑風生,不拘禮俗,為了表示看不起這些儀式,後來在上海,我徵得吾妻同意,把結婚證書燒掉了。我說,‘把證書燒掉,只有離婚才用得著。’這句話一點不假!”

“燒婚書”的舉動,被稱為一樁穿越時空的美談。即使在今天,又有幾人能有這樣的決心與信心,就認準了對方是那個相攜到老的人。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彼時林語堂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而廖翠鳳是鼓浪嶼首富家的二小姐,出身的懸殊不可謂不大。

而對於妻子早年的“慧眼識英雄”,林語堂一直心存感激。

許多年之後,林語堂還自豪且欣慰地回憶道:

“她(廖翠鳳)母親告訴她:‘和樂(林語堂乳名)是牧師的兒子,不過他很窮。’吾妻得意而堅決地說:‘貧窮算不了什麼。’”

林語堂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崇尚自由、不拘一格,卻在婚姻中專一又深情。這讓很多人不解。

林語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現代人的毛病是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用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在他看來,愛情和婚姻是不能全然劃等號的。

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可以轟轟烈烈、無所顧忌,愛情散去,一別兩寬。

愛情,就像一杯烈酒,濃烈,灼熱,在時間面前,總顯得不那麼濃厚和持久。

婚姻是什麼?

它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兩個生命的共擔,意味著共同的願景。

婚姻並不意味著就沒有愛情,恰恰這種愛是更深厚的,彼此理解、支撐、欣賞與關懷。

所以,林語堂很清楚地看清了這一點,他與廖翠鳳的婚姻琴瑟和鳴,並沒有當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勉強與將就。

林語堂這樣寫道:


“孩子們常說:‘世上找不到兩個比爹媽更不相像的人。’翠鳳外向,我內向;我是氣球,她是壓載物;我們就如此相互恭維。沒有壓載物的氣球會碰到災禍。


她有條有理,生性嚴肅,隨時穿得整整齊齊,喜歡做該做的事情。我魂不守舍、樂觀,對人生抱著頑皮的看法。翠鳳屬於接納萬物、造福人類的“水”質。我性屬鑿穿萬物的“金”質。


換句話說,我們是老式的婚姻,由父母精挑細選而結合。愛情在婚姻中滋長,而不是一開頭就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年歲激增,我們學會珍惜可貴的一切。”


年歲激增,我們學會珍惜可貴的一切——讀到這句話,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我們的生命裡,可愛的人總是有限的,所以才越發可貴。

說回林語堂,正是婚姻的美滿,得以為他一生高產、有精力發展各種閒情逸致打下了穩妥的底子。

1947年,林語堂“傾家蕩產”為實現自己的“發明夢”——耗費12萬美元巨資的“明快打字機”,終於獲得美國專利。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爸爸曾喜歡過你錦端阿姨”

這也讓我們看到,經營婚姻的智慧。

說到理解,似乎是很簡單的詞。但是真的做起來,卻不自覺地會忽略這一點。


比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關注自己的需求,渴望對方關心自己的情緒變化、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甚至希望對方隨叫隨到,要求對方浪漫、賺錢、分擔我們生活的一切。


卻不曾關心對方的狀況。


我們豈不是太自私了一點?

這是我們常在婚姻裡犯的錯誤,就是不夠彼此理解。

理解,也是一種愛。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林語堂80歲那年,在《八十自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從聖約翰回廈門時,總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為我熱愛我好友的妹妹。”

這個妹妹名叫陳錦端。林語堂十七八歲時對她心生熱愛,相愛卻未能在一起,直到80歲猶是難能忘懷。

正應了白居易那句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有一次,陳錦端的嫂子去香港探望暮年久病纏身的林語堂,當聽說陳錦端還住在廈門,他雙手硬撐著輪椅的扶手要站起來,高興地說:“你告訴她,我要去看她!”

妻子廖翠鳳雖然素知他對陳錦端一懷深情,沒有嫉妒、阻攔與哭鬧。

而是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忍不住說:“語堂!不要發瘋,你不能走路,怎麼還想去廈門?”

廖翠鳳當然知道林語堂心中一直沒有放下陳錦端,但並不計較,之前沒有在表面上讓彼此難堪。

居住在上海時,她常常邀請尚未婚配的陳錦端到家中做客。每次得知陳錦端來,林語堂都會很緊張,坐立不安。

孩子看見了,頗為不解,便問媽媽。她坦然微笑,和孩子說:

“爸爸曾喜歡過你錦端阿姨。”

筆耕之餘,林語堂喜歡作畫自娛,他畫中的女子從來都是一個模樣:留長髮,再用一個寬長的夾子將長髮挽起。

孩子又發現了這個秘密,問父親:“為何她們都是同樣的髮型呢?”林語堂也不掩飾,撫摸著畫紙上的人像,他說:“錦端的頭髮是這樣梳的。”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林語堂的心裡一直沒有忘記陳錦端,廖翠鳳當然知道這一點。

但是她的處理方式,不是以傷害他們的婚姻和感情而導致兩敗俱傷為代價,她選擇了更柔和的、寬容的、智慧的方式,這種方式讓他們三個人都不會陷入難堪。

這是一個女人的智慧和大度。

我想,這種大度,源於她對林語堂的愛,以及對於這段婚姻的珍惜。

同時,廖翠鳳又是智慧的。

她深知,林語堂放不下陳錦端,也許只是放不下年少時自己的悸動和愛情。現在他是自己的丈夫,而且絲毫沒有想跟自己分開的想法,給他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在愛情裡,水至清則無魚,這一條同樣適用。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林語堂和廖翠鳳也爭吵,像尋常夫妻一樣。

“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這是林語堂的智慧。

至今深以為然。

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

廖翠鳳忌諱別人說她胖,但她喜歡人家讚美她挺直的鼻子。所以她生氣時,他總是去捏她的鼻子,說一些歡喜的話,她也就笑起來了。

有時候,婚姻裡需要這樣的彼此取悅,少一些針鋒相對,在愛情和婚姻裡非要爭個對錯,只是徒增煩惱。


“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由結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而發展的。”


“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腳了。”


結婚50週年的時候,林語堂送給妻子廖翠鳳一個勳章,上面刻了美國詩人詹姆斯·惠特孔萊裡的《老情人》一詩: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對於他們的婚姻,他曾得意地說:“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逝世於香港,靈柩運至臺北,埋葬於陽明山麓林家庭院後園,廖翠鳳守著他度過晚年,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林語堂: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

福建廈門。林語堂與魯迅、史沫特萊、宋慶齡等一起

這樣的愛情和婚姻,細細品咂,依然有很多感動我們的地方,依然有很多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

婚姻就是一場修行,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要彼此理解,共擔困頓,共享蜜糖。

婚姻裡,要不得攀比和抱怨,這是傷害婚姻的利刃。

最後,還是林語堂那句話:歲月激增,我們學會珍惜可貴的一切。

唯有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