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的理由

買書的理由

買的書多,多得已經到了無處可塞的地步。看著那些書,有時候會想,它們都是怎樣到我這裡來的?

早年,我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買書為了充實人生。抱著“閱盡人間春色,多遊祖國的山河名勝,多讀名著,才不枉做人”的信念,一本本名著便聯翩而至了。當然,青蔥歲月也做著文學夢,買書還為了創作上的借鑑,相信每買一本書,都會離夢想更近一步。買書雖然花了不少錢,可看到心儀的書,又忍不住購買。總覺得說不定看了這一本書後,自己就會蛻變,一夜而成為作家。這樣,“五四”散文叢書、臺灣散文系列叢書等就陣列於我的書架上了。

人過中年後,雖然寫作成不了氣候,不再做遠大之想,但久讀成癮,閱讀的習慣已經無法改變。此時,沒有功利一身輕,閱讀的口味有所轉變,買書開始挑剔起來,純粹為了享受。就是名著,只要不喜歡就一概敬而遠之。我所推崇的好書是那些性靈之作,如明清小品、袁宏道隨筆、袁枚散文、郁達夫遊記、柏楊雜文、賈平凹商州系列等,一卷在手,如沐春風,如嚼甘飴,沉浸其中,難以自拔。讀得昏天黑地仍放不下,心靈得到極大的慰藉和滿足。這樣的境界,似乎可以進入“書蟲”之列。

書籍充棟的另一個原因是,再好的書,激賞熟讀之後,終要歸於平靜。一書有一書的風景,住在一個景區裡的人,不見得就不外出旅遊再看別的風景,因為天天面對同一風景,不免產生審美疲勞。生活時時需要新的內容填充。過了一段時間,感覺無聊時,就去買一本新書回來,於是故情重萌。讀了一本好書,便覺得這一日充實,沒有白過。平時再理性,面對好書的誘惑,有時也會不計得失。有一次,我順路在書店看上一本書,回來一查,價格比網上貴了許多。但為了先讀為快,不使寶貴的雙休日浪費,我又專程到書店買回了此書。有時對一本書甚至到了夢寐以求、輾轉反側的地步。當然了,偶爾買書也只是為了收藏。

書就如此,一本一本地多起來了。讀書人對喜歡的書,猶如古代帝王選美,即使後宮佳麗三千,仍不嫌多。

這些書的到來,讓我經歷了讀書生涯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過程。

來源:三門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