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與讀書

□ 韓浩月

非常文青

作家楊葵在微博上說,家裡有1000本書就夠了,多餘的大可以丟掉。他的這個建議正確,但只適用於那些“書多為患”的人,對於“愛書如命”的人來說,無論搬多少次家,別的東西可以丟,書是不可以丟的。

“愛書如命”的人,多是從出版物匱乏的時代走過來的。那時候讀張報紙都不容易,何況是印刷成冊的書籍。俗話說“缺啥補啥”,缺過書的人,趕上了買書的好時代,網店隔三岔五搞活動,不但書價會打五折,有時還會折上折,一本裝幀精緻、印刷講究的書,到手不過10多塊錢,要知道,它們可是莎士比亞的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紀德的書啊……

我算是“愛書如命”的人。20年前“北漂”時,除了換洗的衣裳,從老家帶過來的就是一批舊書了。那不算什麼好書,有自己從舊書攤買的,有別人送的,封面有的破損了,內頁有的卷邊了,但就是捨不得扔。不捨得扔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是屬於自己最早的“財產”,一個年輕人一無所有兩手空空,唯有一箱子書撐腰,那些書陪你度過漫漫長夜,不能成為它們的“負心人”。

我很少大手大腳,都是左挑右選,非自己喜愛的書不買,非值得收藏的書不買,可儘管這樣,家裡的書還是像俄羅斯方塊一樣,越積累越多。買來的書堆積在陽臺上,有的來不及讀,塑封都沒有拆,一直被冷落著。數年之後,年久失修的空調在製冷時漏水,半夜裡泡了我的書,沒拆塑封的反而逃過一劫,讀過的書有不少被水浸泡了,只得忍痛當廢紙賣掉。

書買來卻不讀是個大問題。不讀書卻買書何苦來哉?難道只為了滿足對書的佔有慾?這樣的話,和過去那些暴發戶裝修房子買一堆假書放書架上有什麼區別?在這種自責之下,除了再次壓縮買書數量,就只能督促自己多讀書,儘量把買來的書都讀掉。無數次命令自己,不把新買的書讀完就不能再買書。

關於如何讀書,也曾有過不少糾結,是先挑喜歡的作家的書讀還是先選陌生作家的書讀?總讀喜歡的作家的書會限制自己的視野,沉迷在閱讀快感裡,難以接觸更豐富的情感與故事、更多元的文化與思想。可讀陌生作家的書,實在是一種冒險,如果前幾頁沒法吸引人,接下去的閱讀就是一種折磨。

以後,或許可以有這樣一條買書與讀書原則:不能讓自己產生寫書評願望的書不買。話雖這麼說,執行起來很難,我猜,多數人仍然會在買書的愉悅、讀書的苦惱這個死循環當中,繼續迷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