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推廣出去?

新潮軒紅木


文化輸出。

  1. 文化輸出國家一直在做,但效果意志不理想。比如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一場疫情,連老黑都砸當地的孔子學院!所以說文化輸出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而是綜合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世界各國自發的認同。記住,是自發的認同,不是強加的認同,更不是援助下的虛假繁榮性、沾沾自喜性的自我陶醉。

  2. 你比如說愛國文化。那麼我就要明白,究竟什麼樣的文化才是愛國文化?是天天上政治課,背誦,然後考試還要考就行嗎?顯然不是!我們九年義務教育,浪費了多少時間,背誦了多少政治,洗了多少次腦?但叛黨叛國的虛假愛國人士少嗎?非但沒有減少,還大大增加了更多的愛國賊?因為它們本身就不愛國,蠅營狗苟習慣了,國家有光可沾,就假裝愛國,國家有難,立即變成精製的利己主義,變成了賣國賊、漢奸走狗。本次疫情,多少985培養的精英,建設國家它不在,千里帶毒他最快!而且在國外夾著尾巴做人,但回國了又自我陶醉,覺得高於國內同胞一個檔次,牛逼哄哄,不可一世。所以,我們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它們根本不懂愛國文化。
  3. 那既然舉了愛國的例子,就談談這件事吧。第一,究竟什麼是家國情懷?傳統文化與家國情懷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4.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自古以來,家國情懷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延亙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華夏兒女最真摯的集體性情感共識,是中華民族最醇厚的原真性精神底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那些浸潤在三墳五典,氤氳在唐詩宋詞裡的“家國”情懷,歷久彌新,經受住歷史的風霜雨露,一如既往地煥發出新的強大生命。
  5. 傳統儒家“修齊治平”的士大夫理想,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論述,千年前詩經《黍離》中由眼前茁壯青苗聯想到社稷興替而發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深深喟嘆……這些生髮於內心,融匯進血脈,根植於骨髓的家國情懷在詩人筆底醞釀、生根、澎湃,在歷史的時空中穿梭迴響,連綿傳承,不絕如縷。
  6. 通過發掘簡牘,我們瞭解到強漢以降戍卒家書中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家國情懷。作為絲綢之路的普通守護者,千百年來,無數默默無聞的戍卒被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時至今日,“甚苦官事”“書天田”依然訴說著戍卒惦念親人,以及因官事無法侍奉雙親而流露出的無限愧疚之情。這些普通人的家國情懷,通過絲綢之路的時空綿延拓展而流芳百世。

  7. 盛唐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三唐的風骨。在卷帙浩繁的邊塞詩卷中,既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俊逸豪慨,又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無邊惆悵彷徨;既有“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的豪俠舒曠,又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悲慟沉鬱;既有“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寥落愧憤,又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渾磅礴;既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小女兒閨怨,又有“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壯士鄉愁……這些戍邊將士和尋常百姓的家國情懷,通過唐詩的奇情壯採恢弘昂揚,得以在浩瀚而璀璨的文化歷史中血脈相承,千百年來酬唱賡和不絕,成為詩歌殿堂的皇冠而愈發熠熠生輝。
  8. 強宋是詞的海洋,宋詞是兩宋的靈魂。縱然是以婉約著稱的宋詞,內裡的家國情懷比比皆是。有稼軒的雄渾激昂、深鬱雅建;有東坡的詠史論道、追古思今;有陸放翁無處宣洩的悲愴鬱勃,還有陳亮、劉過們的粗獷超邁、磊落闊達、凜然正氣……有“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迴腸蕩氣,也有夢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憂國憂民;有“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憐憫同情,也有“把欄杆拍遍”的失意無助;有“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的殷切勉勵,也有“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血汙,風雨拂狸愁”的血雨腥風、氣勢如虹……兩宋的詞客士子,縱橫博大、痛快淋漓,無論得意失意,無論順境逆境,激昂中不乏理性,悲憤中飽含深情,對家國的熱愛和認同,通過或婉約豪放、或疏宕清健、或雄深馥郁、或騷雅清空的宋詞,徜徉在中華文化的河流中得以永生,並持續散發出獨特而瑰麗的光芒。

  9. 元明清以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歷史興替過程中悲憫天下的人文主義關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無限的浩然正氣,肝膽俱榮,光耀古今;“我以我血薦軒轅”是戰鬥的號角,獻身的誓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捨生忘死萬死不辭,激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極大地豐富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核……根植於傳統,內心才會深刻,在家國文化的薰陶與滋養下,志士仁人厚植家國情懷,充分理解家國情懷的時代內涵,用行動譜寫了壯麗的家國情懷新篇章。
  10. 傳統文化卷帙浩繁,而家國情懷一以貫之,不曾中斷。千年流光如隙,王侯將相、英雄才子、風月佳人俱化煙塵,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卻如陳釀芳醪,歷久彌新、愈發醇濃,始終氤氳在文人雅士的筆底心頭,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構建了國人亙古的精神圖騰,支撐起華夏民族的錚錚脊樑。

那再比如家國情懷裡面的兵工情懷,應該是很基礎的表現形式吧,又有什麼特徵呢?

兵工情懷是最直率真摯的家國情懷。“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裡的戈矛同仇,甲兵同袍,是遠古兵士們最樸素的家國情懷,字裡行間滿是激越軒昂、同仇敵愾,是官兵用士氣譜寫的軍哥。“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詩人屈原用蒼勁的筆觸,謳歌了勇士們奮勇拼殺、血染征衣直至疆場捐軀的悲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等詩句,無不表現了勇士們英勇無畏的家國情懷,更是歷經唐風宋雨的淘洗傾刷,成為威震敵膽、激盪人心的千古絕唱。

  1. “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東風早解黃河凍,春滿乾坤萬姓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句句直抒胸臆,豪情萬丈,洋溢著報國赴難、建功疆場的凜然慷慨。

  2. 歷覽前賢官兵,他們以手寫心,有雄渾豪邁、慷慨激越、氣宇軒昂的鮮明格調,有直抒胸臆、情感真摯、筆調蒼勁的突出特色,更貫穿忠貞愛國、赤膽衛國、誓死報國的精神意志,展現了對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的推崇。縱觀當代,這種融於兵工人血脈的精神品質,連綿不絕,從未中斷。“獨臂鑄鐵馬,金戈捍國防”的三代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胸懷對祖國與人民深沉的熱愛,毅然走上了兵工之路,即使付出血的代價也始終不渝。他懷著對兵工事業的執著,不因失去右臂,不因時光流逝而有所衰減。正是滿懷熱忱、淡泊名利、潛心科研,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祖國兵器科研作出了巨大貢獻。還有“把一切獻給黨”的兵工事業奠基人吳運鐸。吳運鐸在條件極端艱難、困苦的狀況下,修復了大量槍械。為試製各種彈藥,他先後數次嚴重負傷,砸壞了左腿,炸斷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無數傷疤。吳運鐸工作勤奮,生活儉樸,始終保持著工人階級本色。他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經常深入工廠車間和試驗場,親自動手,與技術人員和工人起研究產品的改進,使得技術成果能迅速轉化為可靠的產品,大大縮短了兵工產品的研製週期。即使在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下,仍在思索著兵器的改進問題,並且不停地繪製方案草圖。吳運鐸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會永遠保存在我們心中,中國“保爾”的精神將始終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3. 圖國忘死,貞也。孜孜以求、浴血奮戰、以身殉國,付出的是心血,倒下的是血肉之軀,挺立的是不屈的民族脊樑。古往今來,捨生忘死的血性擔當、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英雄氣概,是照亮民族心靈天空的精神之光。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格的具象展現,有穿越時空、鑄魂勵志的恆久魅力。一代代兵工人,正是用實際行動把兵工情懷代代相傳,激勵我們從那猶如催征戰鼓、進軍號角、嘹亮戰歌的歷史迴響中,獲取塑造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的無盡力量。

還有很多話想說,但囉囉嗦嗦半天,我始終認為,靠援助等方式獲得支持、讚賞,一定是不長久的,根本談不上文化輸出。還不如李子柒的視頻來得實在。文化輸出靠的努力拼搏、不斷髮展、提升自我,是強大的綜合實力象徵,是國家社會強大到讓世界側目、認同、臣服、歸順的具象表現。儘管有些款張,但話糙理不糙啊,同志們!靠從幼兒園、小學就送到歐美留學的那幫人,行嗎?


裁雲補月


要想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推廣出去,首先要讓傳統文化在中國發揚光大。中華五千年的一個泱泱大國,從古到今,創造了很多奇蹟。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所以說,只有我們自己重視了、傳承了、發揚光大了,才會在世界上有一錐立足之地。

試想一下,本土文化在本國都沒得到推廣和重視,要推廣到世界去,那不是天方夜譚嗎?由此可見,要把中國文化推廣出去,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傳承和發揚光大。

相信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必將會得到世界的認可。


秋之韻劉國才


怎麼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出去,最好的捷徑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向世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件這件事情,交給那些移民到世界各國的中國人去做,讓這些移民的中國人,在異國的文化圈裡,用星星之火的力量,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在世界範圍裡點燃,燃燒成熊熊烈焰,佔領世界文化陣地。

這是一項既光榮有又大的使命,派你去組織改掉了國籍的中國人,為把中國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做出貢獻。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個中國頂尖學府,草擬一條規定,工費留學生如果畢業不回國效力,要追回國家為其支付的高昂學費,清北高校要與這些公費留學的學生簽訂協議,這是不是萬般無奈之舉。就像是你辛苦養大的孩子,最後拋棄了你一樣。


為什麼我們國家頂尖的學府,要出臺這樣的政策呢,聽了這個消息,我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都不會無動於衷。

據官方統計,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生出國深造率在2019年時,分別是27.5%和31.16%,這些同學絕大多數都去到了國外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然而出國率如此之高,但是每年清華北大留學生畢業後回國人數還不足三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有很多頂尖的學霸級人才都流失到了海外。

你心裡是不是覺得欲哭無淚。

按照你的思維邏輯,我們國家最好的大學培養出來的精英,應該是留在美國致力於向他們推廣中國傳統的文化吧。如果這些留在國外不回來的學子們,也全部都加入到你的推廣隊伍裡,你的心願一定會更快地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