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广出去?

新潮轩红木


文化输出。

  1. 文化输出国家一直在做,但效果意志不理想。比如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一场疫情,连老黑都砸当地的孔子学院!所以说文化输出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是综合国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世界各国自发的认同。记住,是自发的认同,不是强加的认同,更不是援助下的虚假繁荣性、沾沾自喜性的自我陶醉。

  2. 你比如说爱国文化。那么我就要明白,究竟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爱国文化?是天天上政治课,背诵,然后考试还要考就行吗?显然不是!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浪费了多少时间,背诵了多少政治,洗了多少次脑?但叛党叛国的虚假爱国人士少吗?非但没有减少,还大大增加了更多的爱国贼?因为它们本身就不爱国,蝇营狗苟习惯了,国家有光可沾,就假装爱国,国家有难,立即变成精制的利己主义,变成了卖国贼、汉奸走狗。本次疫情,多少985培养的精英,建设国家它不在,千里带毒他最快!而且在国外夹着尾巴做人,但回国了又自我陶醉,觉得高于国内同胞一个档次,牛逼哄哄,不可一世。所以,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它们根本不懂爱国文化。
  3. 那既然举了爱国的例子,就谈谈这件事吧。第一,究竟什么是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4.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延亘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集体性情感共识,是中华民族最醇厚的原真性精神底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些浸润在三坟五典,氤氲在唐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经受住历史的风霜雨露,一如既往地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
  5. 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士大夫理想,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论述,千年前诗经《黍离》中由眼前茁壮青苗联想到社稷兴替而发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深深喟叹……这些生发于内心,融汇进血脉,根植于骨髓的家国情怀在诗人笔底酝酿、生根、澎湃,在历史的时空中穿梭回响,连绵传承,不绝如缕。
  6. 通过发掘简牍,我们了解到强汉以降戍卒家书中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为丝绸之路的普通守护者,千百年来,无数默默无闻的戍卒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时至今日,“甚苦官事”“书天田”依然诉说着戍卒惦念亲人,以及因官事无法侍奉双亲而流露出的无限愧疚之情。这些普通人的家国情怀,通过丝绸之路的时空绵延拓展而流芳百世。

  7. 盛唐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三唐的风骨。在卷帙浩繁的边塞诗卷中,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俊逸豪慨,又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边惆怅彷徨;既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豪侠舒旷,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悲恸沉郁;既有“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寥落愧愤,又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浑磅礴;既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小女儿闺怨,又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壮士乡愁……这些戍边将士和寻常百姓的家国情怀,通过唐诗的奇情壮采恢弘昂扬,得以在浩瀚而璀璨的文化历史中血脉相承,千百年来酬唱赓和不绝,成为诗歌殿堂的皇冠而愈发熠熠生辉。
  8. 强宋是词的海洋,宋词是两宋的灵魂。纵然是以婉约著称的宋词,内里的家国情怀比比皆是。有稼轩的雄浑激昂、深郁雅建;有东坡的咏史论道、追古思今;有陆放翁无处宣泄的悲怆郁勃,还有陈亮、刘过们的粗犷超迈、磊落阔达、凛然正气……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回肠荡气,也有梦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忧国忧民;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怜悯同情,也有“把栏杆拍遍”的失意无助;有“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的殷切勉励,也有“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血污,风雨拂狸愁”的血雨腥风、气势如虹……两宋的词客士子,纵横博大、痛快淋漓,无论得意失意,无论顺境逆境,激昂中不乏理性,悲愤中饱含深情,对家国的热爱和认同,通过或婉约豪放、或疏宕清健、或雄深馥郁、或骚雅清空的宋词,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河流中得以永生,并持续散发出独特而瑰丽的光芒。

  9. 元明清以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历史兴替过程中悲悯天下的人文主义关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无限的浩然正气,肝胆俱荣,光耀古今;“我以我血荐轩辕”是战斗的号角,献身的誓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舍生忘死万死不辞,激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根植于传统,内心才会深刻,在家国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下,志士仁人厚植家国情怀,充分理解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用行动谱写了壮丽的家国情怀新篇章。
  10. 传统文化卷帙浩繁,而家国情怀一以贯之,不曾中断。千年流光如隙,王侯将相、英雄才子、风月佳人俱化烟尘,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陈酿芳醪,历久弥新、愈发醇浓,始终氤氲在文人雅士的笔底心头,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构建了国人亘古的精神图腾,支撑起华夏民族的铮铮脊梁。

那再比如家国情怀里面的兵工情怀,应该是很基础的表现形式吧,又有什么特征呢?

兵工情怀是最直率真挚的家国情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里的戈矛同仇,甲兵同袍,是远古兵士们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满是激越轩昂、同仇敌忾,是官兵用士气谱写的军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爱国诗人屈原用苍劲的笔触,讴歌了勇士们奋勇拼杀、血染征衣直至疆场捐躯的悲壮。“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诗句,无不表现了勇士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更是历经唐风宋雨的淘洗倾刷,成为威震敌胆、激荡人心的千古绝唱。

  1.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句句直抒胸臆,豪情万丈,洋溢着报国赴难、建功疆场的凛然慷慨。

  2. 历览前贤官兵,他们以手写心,有雄浑豪迈、慷慨激越、气宇轩昂的鲜明格调,有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笔调苍劲的突出特色,更贯穿忠贞爱国、赤胆卫国、誓死报国的精神意志,展现了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推崇。纵观当代,这种融于兵工人血脉的精神品质,连绵不绝,从未中断。“独臂铸铁马,金戈捍国防”的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胸怀对祖国与人民深沉的热爱,毅然走上了兵工之路,即使付出血的代价也始终不渝。他怀着对兵工事业的执着,不因失去右臂,不因时光流逝而有所衰减。正是满怀热忱、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祖国兵器科研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事业奠基人吴运铎。吴运铎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吴运铎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会永远保存在我们心中,中国“保尔”的精神将始终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3. 图国忘死,贞也。孜孜以求、浴血奋战、以身殉国,付出的是心血,倒下的是血肉之躯,挺立的是不屈的民族脊梁。古往今来,舍生忘死的血性担当、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是照亮民族心灵天空的精神之光。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格的具象展现,有穿越时空、铸魂励志的恒久魅力。一代代兵工人,正是用实际行动把兵工情怀代代相传,激励我们从那犹如催征战鼓、进军号角、嘹亮战歌的历史回响中,获取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的无尽力量。

还有很多话想说,但啰啰嗦嗦半天,我始终认为,靠援助等方式获得支持、赞赏,一定是不长久的,根本谈不上文化输出。还不如李子柒的视频来得实在。文化输出靠的努力拼搏、不断发展、提升自我,是强大的综合实力象征,是国家社会强大到让世界侧目、认同、臣服、归顺的具象表现。尽管有些款张,但话糙理不糙啊,同志们!靠从幼儿园、小学就送到欧美留学的那帮人,行吗?


裁云补月


要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广出去,首先要让传统文化在中国发扬光大。中华五千年的一个泱泱大国,从古到今,创造了很多奇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所以说,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传承了、发扬光大了,才会在世界上有一锥立足之地。

试想一下,本土文化在本国都没得到推广和重视,要推广到世界去,那不是天方夜谭吗?由此可见,要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信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必将会得到世界的认可。


秋之韵刘国才


怎么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出去,最好的捷径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件这件事情,交给那些移民到世界各国的中国人去做,让这些移民的中国人,在异国的文化圈里,用星星之火的力量,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在世界范围里点燃,燃烧成熊熊烈焰,占领世界文化阵地。

这是一项既光荣有又大的使命,派你去组织改掉了国籍的中国人,为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做出贡献。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个中国顶尖学府,草拟一条规定,工费留学生如果毕业不回国效力,要追回国家为其支付的高昂学费,清北高校要与这些公费留学的学生签订协议,这是不是万般无奈之举。就像是你辛苦养大的孩子,最后抛弃了你一样。


为什么我们国家顶尖的学府,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呢,听了这个消息,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不会无动于衷。

据官方统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出国深造率在2019年时,分别是27.5%和31.16%,这些同学绝大多数都去到了国外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然而出国率如此之高,但是每年清华北大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人数还不足三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有很多顶尖的学霸级人才都流失到了海外。

你心里是不是觉得欲哭无泪。

按照你的思维逻辑,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精英,应该是留在美国致力于向他们推广中国传统的文化吧。如果这些留在国外不回来的学子们,也全部都加入到你的推广队伍里,你的心愿一定会更快地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