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4人團隊中,為什麼豬八戒一遇困難就想分東西各奔東西呢?

雨滴悠悠


大家好,我是生活之路一帆風順,很高興回答問題西遊記4人團隊中,為什麼豬八戒一

遇到困難就想著分東西各奔東西呢?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每個人的目的不一樣,唐僧受唐王差遣到西天取經,不去不行,不去違抗聖明,死罪,硬著頭皮往前走。

孫悟空在取經的路上展示本領,保護唐僧,遇到妖魔鬼怪四處奔波找人想法解決,出力最大,他就是想露露本事,人前賣弄一下,顯得他有本事。

沙僧也是在天上失手打碎琉璃盞犯了錯,貶下凡,在流沙河每天受穿心之苦,西天取經,可以不用受罪了,他的取經決心也是堅定的。他平時不什麼說話,在經過女兒國時,女兒國王想讓唐僧留下,沙僧就跟女兒國丞相說:我師父是九天的羅漢,得道的高僧,不貪圖你的王位,快快給我們倒換關文,放我們西去。

豬八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投了豬胎,在

高老莊有心愛的娘子,觀音菩薩讓他保唐僧取經,他也是沒有辦法,湊合上路,家裡有牽掛的人;取經路途甚遠,困難重重,被妖魔鬼怪經常捉住,還經常餓肚子,還不能開葷,還受著猴子的氣,他又好色,看見女人

就走不動路,各種原因加起來,他的取經決心最薄弱,一有困難就嚷著分家,回高老莊找高小姐。我就分享這些,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謝謝!


生活之路一帆風順


這個問題非常尖銳,一句話:佛教是逆本能的修行,豬八戒是順本能的存在。

第一,豬八戒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沒錯吧,財色名食睡這五種弱點可以說是人的本能,豬八戒巧妙地包攬了這一切。當然這是吳承恩的文學手筆,他需要這麼一個典型角色,來豐富取經隊伍的多樣化,來豐滿一個人的多面性格。《千與千尋》的切入點也是人的貪婪本性!

不可否定,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豬八戒的影子,只是程度不同。這個很容易證明:你覺著取經隊伍離了豬八戒行嗎?豬八戒有趣嗎?

大部分人會認為,沒有豬八戒,取經隊伍就是鐵板一塊,少了潤滑劑,一路上緊張兮兮,很容易崩潰了。豬八戒還是挺有趣的,總是時不時得扯扯後腿,分散一下眾人的注意力,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這說明豬八戒的性格,雖然有點小頹廢,或者說負面,但不可或缺。目標感太強的人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容易走極端,到頭來南轅北轍。

第二,佛教這是“恨苦修行”

現在直面這個問題,為什麼豬八戒一遇到困難就想分東西?分東西就是散夥,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此路不通,另換目標。他堅持不下去,為什麼,就是因為各種誘惑吸引著他的注意力,金錢、美色、美食、貪睡……其實,孫悟空不也是貪名嗎?名更難破啊!

吳承恩說的很明白,佛教裡所謂的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正是佛教修行的障礙,不僅僅是取經的問題。有了這“五欲”的干擾,人怎麼可能放下我執?所謂的“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正是對“五欲”的具體規定。

佛教的修行極其艱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放下世俗的慾望,出家修行的。歷史上和尚萬萬千,得道高僧屈指可數。玄奘也好,吳承恩也好,要想取得“心經”,同樣需要放下世俗的慾望。

結語

但凡成大事者,都需要高度的自律,剋制本能的諸多欲望。“上帝造人”,在人的本性里布置太多的弱點,正是“潘多拉的魔盒”,所以人類很難再回到“神”居住的“伊甸園”。慾望正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源動力,這個東西不能簡單定義為惡,因為它實實在在地存在。人類如果真的如佛教所說,消滅慾望,擺脫輪迴,那麼人類就進化到高智物種了,當然也就可能不存在人類社會了。


阿奇文化


取經團的四人一馬中,唐僧是唐太宗欽命的取經人,不去就是抗旨,誅九族的罪,孫悟空是無期徒刑保釋,沙僧是流放在流沙河,還有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的痛苦,小白龍是死刑,等待問斬的,這四位的選擇都很少。和以上四位不同,加入取經團隊前的豬八戒,在雲棧洞繼承了卵二姐的遺產,還在高老莊有個正式的老婆,他不是帶罪之身,也沒有衣食之憂,所以他並沒迫切的要取經的需求。

一般來說,選擇越少,對取經的意志就越堅定,選擇越多,投機性就越強。所以我認為豬八戒可能是取經團隊裡投機分子,是唯一一個給自己留了後路的人,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並不願意以命相搏,各奔東西是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