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怎麼白手起家的?

zx易經


張作霖的英雄事業是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從這位亂世英雄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成功需要當時這位貧困的青年農民投奔到了愛國將領宋慶的麾下,成為毅軍(宋慶曾授勳為毅勇巴圖魯,故其部號毅軍——順便說一句,當時曹錕也在毅軍效力)的一名普通士兵。雖然一度升至哨長,但由於並沒有突出的戰績,在戰爭結束之後便退役回鄉了。

庚子國變,天下大亂,而關外更由於日本、俄羅斯的滲透導致流寇四起,人人自危。為了保衛家園,百姓們往往就會自己出錢出糧,招募本地丁壯組成民團巡防,稱這種民團為當時統稱為保險隊,也就是關內的團練。當時張作霖的岳父趙佔元和鄉紳李龍石牽頭成立了趙家廟保險隊,而作為曾經做過基層軍官的張作霖自然而然被推舉為保險隊長。從此張作霖才真正的開始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戎馬生涯。

因為張作霖當過軍官,見識過真正的戰爭,所以甚至一個軍事組織要想長久的維持下去就必須有嚴明的紀律。所以趙家廟保安隊在附近鄉民當中口碑極好,並很快就將聯防區域擴大到周邊的村寨,比如中安堡。由此可知,有人說張作霖是土匪的說法明顯缺乏依據。因為保險隊是由趙家廟百姓養活,按各人擁有土地的面積攤派,這顯然是僱傭關係不是土匪掠奪方式。而且當人馬越來越大以後,張作霖還要向新民銀行貸款,並被商會會長姜雨田逼債。土匪是以掠奪為生的流寇,是不會用債務這種概念的,而保安隊是一個合法的民間組織,被債主追討債務卻是天經地義。

張作霖,字雨亭。

光緒二十七年,另一路保險隊首領張景惠率領麾下兄弟與張作霖的保險隊合併,由此張作霖勢力更加壯大。同年總巡長馮德麟和辦理南路遼河兩岸招撫局衙門給張作霖頒發了官方執照,表明官方正式的承認了張作霖的保險隊。 而日後奉軍元老、張氏重臣,如湯玉麟和張作相 (注意,這二人以前有落草為寇的黑歷史,日後張作霖被汙衊為鬍子與麾下弟兄有的出身不好也有關係)等人也紛紛入夥投奔。

此後張作霖平步青雲,光緒二十八年,被奉天府兵備道張錫鑾任命為馬幫幫帶(騎警隊長),三年後積功升為統帶;光緒三十三年升為奉天巡防營右路統領; 光緒三十三年,盛京將軍趙爾巽因張作霖剿匪有功,將其從提拔為奉天巡防營右路統領。辛亥事起,潛伏在東北的革命黨人試圖造反,又是趙爾巽令張作霖鎮壓了軍中正在醞釀的譁變。事後趙爾巽在奏摺中盛讚張作霖:

“該統領不動聲色,連斃三兇,實足以快人心而彰顯戮。”

朝廷因此破格升賞,任張作霖為“關外練兵大臣”,賞戴花翎,並將其所部改為第二十四鎮,由張作霖任統制,不久又兼任巡防營務處總辦,麾下弟兄們也都有封賞,從此張作霖正式成為一路諸侯。因為這種知遇之恩,張作霖一直將趙爾巽尊為前輩、恩師,後來趙爾巽任清史館總裁,在編俢《清史稿》時缺乏經費,得知恩師難處的張作霖立刻提供了鉅額捐款。所以日後張學良曾回憶道:

“我父親沒有怕的人,他就怕趙爾巽,就趙爾巽能說他。”



趙爾巽,字公鑲,鑲藍旗漢軍。為晚清名臣,因德高望重,洪憲稱制時為嵩山四友之一。


趙爾巽墨寶。


陳大舍


張作霖在民國期間是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堪稱亂世梟雄。張作霖由一介土匪白手起家,佔領東三省,最巔峰時,成為中華民國的最高領袖,勢力直達上海。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張作霖起家之低,也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可與之媲美。

張作霖,字雨亭,漢族人,1875年生於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張作霖出生於一個普普通通的貧苦農民家庭,只跟著私塾先生讀了三個月的書,13歲張作霖的父親去世,與母親兄妹幾人相依為命。



張作霖做過獸醫,學過木匠,當過貨郎,1894年,張作霖短暫在清軍宋慶部當過兵,1895年,張作霖與當地地主趙佔元的次女趙春桂結婚,趙春桂也是少帥張學良的親生母親。

此時的東北一片混亂,外有沙俄、日本虎視眈眈,內部則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不甘寂寞的張作霖加入土匪部隊。1900年,混亂加劇的東北各地不斷被土匪的侵擾。張作霖回到家鄉趙家廟,組織了本村的保險隊。所謂保險隊就類似地主團練武裝,由村民提供糧餉,而保險隊負責保衛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險隊也被成為“紅鬍子”,也就是好的土匪。



由於張作霖的保險隊遵紀守法,不擾民,且很好的維護了本村的治安,防止了土匪的作亂,張作霖聲名鵲起,而他的保險範圍也逐步擴大到周邊20餘村。

眼看張作霖勢力越來越大,被眼紅的土匪金壽山偷襲,張作霖不敵,逃往八角臺,任八角臺團練長。地方團練,終究只是民間武裝、是土匪,上不得檯面,頗有野心的張作霖瞅準機會,先劫持八旗將軍增祺的家眷,又護送至奉天,趁機投靠了增琪,增琪將張作霖的部隊編入省巡防營,張作霖任管帶。從此張作霖一躍成為官軍。



張作霖成為官軍後,十分賣力,他擒獲土匪杜克山、追殺陶克陶胡叛匪、追剿蒙匪等,因剿匪有功,張作霖不斷被升官。1912年因鎮壓革命有功,張作霖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後又被袁世凱封為第27師中將師長。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張作霖驅逐段芝貴,掌握奉天省大權。張作霖投靠日本,購買日本軍械,不斷擴充勢力。1918年,張作霖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東北三省巡閱使,正式虎踞東北,成為東三省的主人。“大帥”張作霖正式作為一方諸侯,登上民國的歷史舞臺。


鳶飛九天2018


“誰有槍誰就有勢,誰槍多誰就勢力大”,這是張作霖的人生信條。頗類似於“槍桿子裡出政權”。

張作霖從一“草莽英雄”,平步青雲,稱雄關外,問鼎中原,成為北洋軍閥政府末代國家元首,最後被日本人毒手暗殺,潮起潮落,自有因緣。


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沙俄侵佔東北,遼西兵匪難分,綠林橫行,到處都陷入無政府狀態。大膽的張作霖拉起大旗,依靠岳父趙佔元,組織起一個20多人的“保險隊”。向居民攤派,為士商保鏢,慢慢形成一個300多人大幫派,盤踞遼西。

張作霖野心勃勃,並不甘心以綠林為生。他勾結權貴,,又讓這些權貴作保投靠官府,受撫改編。1902年被授為清政府遊擊馬隊管帶,手下張景惠、湯玉麟、張作相被編為幫帶。

隨後的張作霖投俄靠日,一路高升為前路巡防營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支持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鎮壓東北革命黨人,趙爾巽任命他為保安會軍政部副部長,成為掌握奉天省城的軍事首領,邁出他爬上高位的最關鍵一步。


清朝滅亡,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張作霖拋棄清政府,搖身一變,又成為袁世凱的擁護者。他所部改編為陸軍27師,張作霖被任命為陸軍中將師長,從此開始他軍閥爭雄的人生。

縱觀張作霖一生,崛起覆滅都和日本人關係密切。日本人大力扶植他,屢次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但張作霖與日本人關係錯綜複雜,互相勾結利用,矛盾日趨尖銳。

張作霖是個封建軍閥,他做了很多壞事,曾殺害我黨創始人李大釗,手上血債累累。他狡詐兇殘,窮兵黷武。然而事關民族,他卻有他自己的底線。


袁世凱與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舉國憤怒。時任27師師長的張作霖強烈反對對日讓步,致電北洋政府:“中日交涉不可絲毫讓步,如交涉破裂,願率全師進行決戰,驅逐日寇,否則以死殉國。”

北伐戰爭時,日本人制造“濟南慘案”,以阻止革命軍進軍平津和華北。同時向北伐軍和張作霖發出威脅,不允許北伐軍和張作霖危及日本在滿洲和平津利益,否則將武裝干涉。

這個警告本來對張作霖是有利的,畢竟北伐軍停止行動,張作霖就可以繼續偏安東北。但張作霖站在國家立場立即嚴厲駁斥:“日本將採取應急措施一節,對中國政府斷然難以承認,滿洲及京津地區,既為中國之領土,事關主權問題,不能漠視。”

日本人後來軟硬兼施,妄圖取得東北的鐵路修築權,張作霖被激怒說:“我這個臭皮囊不要,也不能做這件叫我子子孫孫抬不起頭的事情。”


張作霖對待日本人,充分體現他草莽土匪的形象。好處要他拿,但牽涉東北實際權益,他絕不讓步,要麼抵賴,要麼翻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方面,張作霖有著明確堅定的立場

日本人清楚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張作霖,又有被背叛的憤怒。當他從北平重返東北時,日本人預料利益將受到嚴重威脅,終於在皇姑屯下毒手,暗殺了這位譭譽參半的綠林大帥。


滄海歷史春秋


一、從親兒子到繼子身份的轉變

影視劇版張作霖

這個很好理解了,張作霖的親爹是個賭鬼,顧賭不顧家,自然不難想象,張作霖的童年也沒多麼美好,人常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張作霖父親就是大賭,一次跟人賭博,對方殺紅了眼,一不做二不休,事後將要了張作霖父親的小命,張作霖一下子成了寡居家庭。

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難活命,只好走上了改嫁的道路,不過張作霖有福,跟著母親改嫁到了一個姓吳的獸醫家庭,獸醫在當時是個吃香的行當,吳獸醫手中也小有積蓄,說實話,日子比張作霖親爹帶給他們的要好的多,強百倍。

二、從獸醫到清軍下層士兵的轉換

影視劇版張作霖

張作霖的繼父是獸醫,張作霖也耳濡目染的成了半拉獸醫,經常跟著繼父出診,出診的對象魚龍混雜,其中就包括兵匪和土匪,張作霖天生腦袋靈光,長此以往,對於道上的事情和規矩也是瞭然於胸,什麼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的黑話,對於張作霖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接觸多了,張作霖有時候也幹些幫綹子(土匪)踩盤子的(探風)外圍工作,雖然還沒自己拉夥單幹,但一顆土匪界的巨星確實是在冉冉升起了。

三、由兵而匪

影視劇版張作霖

為何說是由兵而匪?這是因為張作霖拉綹子立山頭當過一段清朝的大頭兵,張作霖老覺得當一輩子獸醫太憋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有沒有明確的方向,後來張作霖聽說自己的二哥在營口混得不錯,便前去投靠,不成想二哥沒尋著,盤纏也花了個精光,且看當時清軍宋慶營正在招兵,張作霖為了混口飯吃,也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以後轉行做土匪。

其實張作霖在這時的思想意識已經決定了他比常人更有遠見,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不但單單是想混口飯吃,而是以靜制動,在飽腹的同時還要找以後創業的夥伴,他找到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但找到了,而且人還不少,不過在脫離清軍大營的時候,被清軍追著屁股打,最後跑出來的兄弟有五個,五匹馬,五條槍,這就是張作霖起家的資本。

對於普通人來講,一生能夠完成一次身份轉變,可能就會改變一生,張作霖則異於常人,他完成了一連串的身份轉換,每一次轉換跨度之大、難度之艱,也非一般人可比。也許這也說明了為何在那個亂世,我們記住了張作霖,記住張作霖故事的原因,改變,適應改變,這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性和戲劇性,讓人津津樂道,說不完,道不盡!

那麼問題來了,你可以完成幾次?

想看更多張作霖的故事,趕快關注我們吧!


歷史三日談


張作霖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白手起家的大軍閥,曾經稱霸東北,無人敢撼。他的發跡,既有歷史機遇,也同自己的奮鬥緊密相連。

貧苦悽慘的少年經歷

光緒元年,即公元1875年,張作霖出生於奉天海城的一個小漁村。張家在當地,算是赤貧戶。張作霖的童年也很悲慘,在其8歲時,父親因賭博被殺。失去了頂樑柱的張家,面臨著支離破碎的窘境。

張作霖很好學,也很聰明。據說他小時候讀不起書,就偷偷跑到私塾外面聽先生講課。而講課的先生也很喜歡張作霖,還讓張作霖到屋內學習,免費教過他一段時間。

初露頭角的亂世軍隊頭目

甲午戰爭期間,張作霖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他先是投靠了馬玉昆的隊伍,在騎兵營做起了小頭目。不過,清軍慘敗後,張作霖所在的騎兵營也就作鳥獸散了。

初次參軍失敗,張作霖也到了成家的年紀。但因家中貧苦,只能跑到趙家廟村當趙家的上門女婿。趙家小姐,就是張學良的生母。在老丈人的幫助下,張作霖自己拉起了一直隊伍,名為“保境安民”,實際上就是一夥土匪。

不過,後來張作霖投靠了段祺瑞,他的這支隊伍陡然間成了清政府的巡防營。由此,張作霖開始了自己的發跡之路。

左右逢源的東北梟雄

清末民初的東北,一直被各方勢力覬覦,可以說是機遇與苦難並存的地方。張作霖很聰明,縱橫捭闔與日、俄和清政府之間,不斷鑽營取利,伺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到辛亥革命之前,張作霖手裡已經掌握有七個營。

辛亥革命發生後,渾水摸魚,乘機得到了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認可,在兩人的努力下,實現了東三省暫不獨立的局面。成為了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亂世梟雄。到1916年時,張作霖坐上了奉天督軍的寶座,其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成為了一位之名的軍閥。

張作霖勢力的進一步膨脹

自1920年開始,國內相繼爆發了兩次直奉戰爭。經過兩次戰鬥,張作霖佔據了上風,控制了北洋政府。到1927年時,張作霖當選為北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當時中華民國的最高統治者,其勢力也發展到了頂峰。

不過,樹大招風,一直想拉攏利用張作霖的日本人,見張作霖難以馴服,於是決定暗殺張作霖。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1928年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掉了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張作霖重傷,後不治而亡,時年54歲。

以上就是張作霖白手起家的大致情況,限於篇幅,難以完全展開。可以肯定的是,在眾多軍閥中,張作霖的一生堪稱傳奇。


我是老臘肉碣石樵子,希望與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歡迎大家參與討論和批評指正。


碣石樵子


1894-1895年甲午戰爭導致清朝在東北的統治體系受到了沉重打擊。1900年前後的義和團以及沙俄軍隊的大肆入侵,進一步加劇了原有統治系統的崩潰,官方政權幾乎陷於癱瘓狀態。一時間天下大亂,潰兵散勇到處為患,破產農民鋌而走險,綠林幫夥驟然增多,各路馬賊蜂擁而起。

為彌補官兵數量之不足(奉天全省兵力不足萬人),穩定地方秩序,奉天當局早在1899年就採取了在各地鄉鎮普遍推行舉辦 “團練”的政策。在政府的倡導和支持下,士紳、地主為求自保,紛紛辦起了聯莊會、團練、保險隊、大團等地方武裝組織,以求保境安民。在這種大背景下,張作霖在1900年初開始在趙家廟成立了保險隊(據說之前投過土匪董大虎,負責看守肉票,半月後退出),後來因爭奪中安堡惹怒了巨匪金壽山,金在臘月三十那天(1901年2月18日)半夜偷襲,迫使張作霖投靠了八角臺方面(老張本意是要去投靠馮德麟,但途徑八角臺時,被張景惠留下)。八角臺保險隊的隊長原為買豆腐的張景惠,他主動退位讓賢,並同張作霖結為兄弟(這老哥書法不錯,後來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國務總理)。然而,這種特殊形勢下出現的地方武裝,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表面上能夠多少保境安民,但暗地裡也做了很多綁票、勒索、殺人越貨的勾當,實與土匪無異。

1901年春,奉天當局開始對轄境內的大小股匪和各種武裝進行全面整頓。由於政府兵力有限,所以對這些武裝力量實行“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八字方針(徒有剿匪之心,實無剿匪之力下的無奈且明智的舉措)。1902年11月19日,在新民府知府廖彭的大力幫助下,張作霖所部歸順新民府,被編為“新民府巡警前營馬隊”,隊伍規模約250人,張作霖是這支武裝的實際控制人。在後來的數次剿匪中,張作霖表現十分出色,軍銜越來越高,隊伍越來越大。至袁世凱當國之時,被授予陸軍27師中將師長。由此,開始逐步成為軍閥混戰時代的佼佼者,乃至後來成立安國軍政府,是北洋時代最後一位國家元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