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進行中,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找實習?應該找什麼樣的實習?

春招進行中,每個人找實習的原因都不盡相同。有的把實習當成畢業需要完成的任務;有的僅僅是為了獲得實習證明;更有的是因為“大家都去實習了,我不去也不好”,才去找一份實習。但實習不是完成任務,也不是為了獲得一份證明,更不是盲目跟風,有這些想法的人,去實習本身就沒有多大意義。

為什麼要找實習?原因很簡單,實習是你找到好工作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一件事。

HR傾向於招有實習經歷的學生

求職的時候,你用什麼去證明自己很優秀?是你績點高?拿過獎學金?還是因為你是班長?這些在學校裡你認為是最重要的,當然確實也是很重要的。但到求職的時候你才發現,很多成績比你差的同學,結果比你找了更好的工作,為什麼?

因為企業招聘是一個很現實的過程,企業為了降低自己招聘的風險,會傾向於去尋找過去有相關實習經歷的應聘者,這樣企業能夠從過去的實習經歷裡,看出這個應聘者是否具備職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質。而且,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省去了用人單位大量培養時間,對這個崗位有所瞭解,入職後的穩定性會大很多。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發現,80%的HR傾向於招有實習經歷的學生,也有統計數據發現,具有實習經歷的學生比沒有實習的學生的就業率高出80%,這兩個數據是相互印證的。如果你連實習經歷都沒有,你可能連網申都過不了,更何況在面試的時候,你用什麼去跟HR證明自己能夠勝任這個職位呢?對於應屆生來說,最好要拿到行業內相對知名企業的實習offer,有名企實習背景,你拿到面試機會的概率遠比其他人要高得多。

最為直觀的“實力證明”

從硬性條件來說,實習是你一開始所能呈遞給僱主最為直觀的“實力證明”。所以,在學歷、學校、績點等大體差不多的情況下,實習經歷與成果是你脫穎而出的殺手鐧。

通過實習,積累所從事行業的經驗,有助於在後續的面試環節中能夠講出真東西,富有資深經驗的面試官,將很容易區別你說的什麼是乾貨,而什麼是未經事的腦中空想,這也將決定他對你的綜合評價。

我微信聯繫的一個同學,她從大二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是將來做一個廣告人。所以她從大二開始就接觸新媒體、廣告、媒介方面的實習,不斷的磨練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她大四的那年,通過秋招,就順利拿下了奧美廣告公司的offer。

通過實習還有可能讓你實現:“實習——畢業——求職”三級跳。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會先錄取自己的實習生。如果你實習期間表現優秀,與用人單位情投意合,一見鍾情,那畢業以後就不用找工作了,直接入職,實現三級跳。這種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相當於你提前半年到一年入職,比那些畢業以後才入職的新員工,你在工作經驗、職場發展進度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在職場的起跑線上,相當於你已經比他們提前半年以上起跑,這將是你贏在起點的最佳機會。

春招進行中,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找實習?應該找什麼樣的實習?

在低成本試錯中找到自己的職業目標

實習帶給你的遠遠不止為簡歷加分、自我能力的提升。實習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不斷的體驗工作和確認方向的過程中,你可以真正發現什麼是你想從事的職業。

1、實習試錯,將來少錯

很多同學想選擇就業,卻不知道該做什麼。這個時候,實習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試驗場。你不知道這個工作自己是不是喜歡,那就先實習一段時間,感受一下工作氛圍,再決定要不要從事相關的工作。這不是說實習確定了喜歡什麼,畢業後就可以不換工作了,但至少可以讓你提前踩到一些雷,在畢業後少換幾份工作。

林方有兩段實習經歷,第一段是在致同當審計,另一段是在某知名房地產公司做稅務。提起為什麼要實習,他表示自己只是想去各個行業看看目前相應領域的發展狀態,體驗一下看自己“喜不喜歡”,算是一種“試錯”,“經過一番歷練就知道到底適不適合,熱不熱愛這樣的行業了”。林方通過一段實習,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審計的工作。

退一步講,即便實習不能幫你迅速篩選出你喜歡的職業,至少能讓你甄別出你討厭的工作。即使你無法根據這次實習確定自己畢業後就要從事這類的工作,最起碼能讓你認知這個行業(崗位),瞭解自己是否真心討厭這個行業或者勉強可以接受。

2、擇業的試驗場

有針對性的實習,可以提前感受下你未來有可能去的行業/職業,提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這個行業/職業,如果發現不喜歡,在畢業求職中大可不必在這上面浪費自己的時間。如果發現了一個很喜歡也很適合自己的行業/職業,那麼恭喜你,接下來你就可以好好提高目標行業/職業所需的技能,找工作時也不盲目,這樣畢業找工作就很輕鬆,因為你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

3、減低跳槽的成本

我們總是會聽到周圍的師兄師姐在抱怨,現在的工作不如意,但是跳槽的話付出的成本又太高。於是他們抱怨完了之後也只能繼續原本無奈的工作。而這時候,實習生就是最為幸運的,因為實習期是你試錯成本最低的時候,你不喜歡這份工作,那就直接走人。而你辭職付出的代價相對於全職人員會小很多,顧慮也會少很多。與其花時間在畢業後的一次次跳槽中試錯,不如先去實習,找到自己的職業目標。

實習應該是你另一種學習經歷,接觸的工作任務越多,越能對職場有清晰地瞭解,也越能瞭解自己的職業偏好和潛質。有個網友,在大學期間,平均每2-3個月換一份實習工作,嘗試遍各大行業,各大類型公司,最終還是選擇迴歸高校,對她來說,如果不是那些“不舒服”的實習工作,可能在畢業後,她還會一直糾結行業選擇問題。

春招進行中,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找實習?應該找什麼樣的實習?

找什麼樣的實習工作?

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實習工作呢?建議遵循三個原則:

1、首選與目標職位相關的

人生很少有機會演習,實習就像職業生涯的演習,認真對待演習,為真正的戰鬥做好準備!比盲目選擇實習或是不去實習更重要的,是對未來人生的規劃和安排。所以無論你是出於何種目的,你都要清楚自己去實習的目的。只有這樣你才知道自己該不該去實習,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在實習單位質量有保證的前提下,實習工作與你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儘量接近,越接近,實習的價值就越大。因為,所有實習都是為了將來找到更高質量的工作,少走彎路。如果能夠找到完全對口的實習,肯定是最好的了。

思考一下你未來想要從事的工作,請注意,不僅僅是你現在學習的專業,而是你以後想要從事的職業。因為很多人畢業後因為各種原因並不會從事自己的所學,所以就要事先想好自己的方向,然後做好這方面的準備,通過實習去打入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比如你現在學計算機,但是你以後想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你就可以去尋找一份金融方面的實習。

你理想很豐滿,打算將來做計算機軟件測試工作,結果真的找到了一個軟件測試的實習崗位,並且你還希望將來在大公司工作,剛好這個實習崗位也是大公司提供的。這樣的實習機會,是很難得的。

而現實往往很骨感,那麼退而求其次也行,不是計算機軟件測試實習,但是有一個軟件編程的實習也行;或者更不行,那軟件類的實習也可以,最差也要找一份和計算機相關的實習工作。如果這些都不能滿足,就要慎重考慮了。找一個和將來工作完全不搭邊的實習崗位,不如在家好好學習,考一門與將來工作相關的證書也比實習強。

如果你還在大一或者大二,還沒有太明確的目標職位,那麼選擇的範圍可以寬泛一些,比如說根據自己的特長或者興趣愛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更多機會去檢驗自己的內心(尤其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同學),而且,你還有時間去調整方向或者彌補不足。

春招進行中,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找實習?應該找什麼樣的實習?

2、儘量選擇大公司或者知名企業

這個原則其實不用強調,誰都明白,只是大公司比較難進而已。大公司的制度、流程、體系比較規範,通常對實習生的時間和技能要求都相對較高;小公司通常會比較靈活、自由但任務相對較重,要求不是特別高,沒有太多培訓機會。

建議大二大三的學生如果時間允許,進名企又相對較難,可以考慮小公司實習,為以後去名企實習積累經驗。需要解釋一點:當出現“進入大公司實習”與“實習崗與專業不對口”兩難決擇時,建議選擇前者。原因是,除了一些培訓系統非常發達的跨國公司,很少會直接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實習生直接參與項目或者業務,提供給實習生們的更多是行政崗,或者給業務人員打下手。

3、以上兩點都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別讓自己閒著!

做點有益的事情:有挑戰性的實驗、競技比賽、公益活動、寫文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這些記錄下來,形成個人總結,也會為你未來加分。

有同學問:“我在學校旁邊的奶茶店裡當服務生可不可以?算不算實習?”不得不說清楚,“實習”和“打零工”是兩回事。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目的性與使命感不同。

“實習”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性:結合自己所學和興趣,指向將來的擇業或者人生方向,帶有一定的使命感;而“打零工”,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至少沒有多少方向和使命感。

不可否認,“打零工”也是社會實踐的方式之一,如果在選擇“打零工”的時候加入一點目的性和使命感,也是妥妥的。

這裡順便說一下,有同學找實習工作很看重實習薪酬,有的大一大二的同學期望的實習薪酬是四五千一個月!這樣的期望基本不符合現實,因為除了部分特別缺人的流水線工作或者危險性體力型工作,很少能夠給實習員工這麼高的薪酬。

錢當然多多益善,但是實習薪酬一般能夠維持實習期間的生活支出就足夠了,不支持大家為了高薪酬犧牲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實習機會,因為那種機會不是用錢來衡量的。當然你如果特別缺錢,真的希望能夠通過假期掙點錢,那我也不反對,另當別論。

春招進行中,大學生為什麼一定要找實習?應該找什麼樣的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