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市簡介

【基本情況】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2005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總面積3.23萬平方公里,有93個鄉鎮、1126個村民委員會、9個街道辦事處、78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18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51萬人,鄉村人口110.02萬人,聚居著漢、藏、回、蒙等38個民族。

【國民經濟】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30.4億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8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127.9億元,下降1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9.7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9:29.7:46.4,三產比重提高5.9個百分點,分別高於一產、二產22.5、16.7個百分點。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65.9億元,下降27.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3.7億元,下降5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7億元,增長7.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6億元,下降4.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2億元,增長1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6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著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關閉煤礦3處、淘汰產能24萬噸,關閉“地條鋼”非法生產企業3戶,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庫存下降9.5%,商品住宅去化週期降至9.3個月。取消5條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取消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1項,實施投資項目並聯審批,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 “營改增”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全面落實。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啟動實施。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九條嶺煤業公司改革順利完成,中央、省屬在武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序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開展閒置土地專項清理,促進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清理各類政府性債務,開展不良貸款專項治理,建立風險防控機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逐步規範。

【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明顯。把脫貧攻堅作為基礎性、底線性任務,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繡花式”扶貧,貧困人口減少到5.56萬人,當年減貧3.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5.65%下降到3.86%。貧困村新建設施農牧業2.5萬畝、特色林果業0.7萬畝,發展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產業29.5萬畝。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入住率為64%,2017年規劃新建的3970戶易地扶貧搬遷移民住宅主體完工。培訓貧困人口10587人,輸轉勞動力3.3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6.3億元。新建改建貧困村學校(幼兒園)19所,建設貧困村綜合性文化中心13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0處,建成貧困片(區)農村公路1326公里。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交通銀行、天津市薊州區等單位對口幫扶古浪縣、天祝縣工作深入推進。新增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4億元,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加強扶貧項目資金專項檢查、審計、巡查工作,嚴肅查處和糾正違紀違規行為。

【三農工作】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統籌產業興農、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突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88.6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4.3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4.33萬畝,比上年下降4.4%,糧經比由上年的59.17︰40.83調整為60.29︰39.71。糧食產量達到102.07萬噸,增長0.84%,其中夏糧產量19.9萬噸,增長8.45%;秋糧產量82.17萬噸,下降0.8%。新建、改擴建規模養殖場(小區)200個,累計達到3507 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000戶,累計達到14.37萬戶。申報創建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6個、省級43個。實現畜牧業增加值40.02 億元,增長6.2%。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6.58萬噸,增長9.22%。完成農業增加值105.27億元、增長6.4%。

【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持續推進。制定實施《關於抓好當前“三重”任務落實促進經濟趨穩向好的實施方案》《“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實施方案》,開展攻堅作戰行動,實行市級領導定向包縣、駐點督導,建立項目清單管理、市縣區兩級調度、實施過程控制機制,狠抓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審批效率,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全年實施500萬元及以上項目671項,其中億元以上134項;實施招商引資項目670項,落實到位資金418億元。甘肅正陽馬鈴薯主食化生產線(一期)、路斯寵物食品生產線(一期)、石島高檔玻璃製品(一期)、凱帝斯智能立體停車場設施設備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天祝宏氟鋰業科技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園、眾興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萬達廣場主體完工,國家、省級電子商務示範項目實現縣區全覆蓋。天(祝)景(泰)二級公路、民勤大灘至南湖公路建成通車,北(山)仙(米寺)高速公路武威至民勤段和涼州至古浪、大靖至干城、高壩至祁連、金色大道至白塔寺景區等公路加快建設。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工程主體完工,甘電投2×350兆瓦熱電聯產、億利潔能微煤霧化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2017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順利完成。

【優勢產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啟動編制武威市和各縣區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戈壁生態農業1.5萬畝,新建設施農牧業3.7萬畝,新增規模養殖戶1336戶,建成天祝藜麥產業基地5000畝。新建冷藏庫容7.9萬噸、累計達到39.7萬噸。推廣旱作農業技術71.4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25萬畝。甘肅武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技部驗收。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開展產業園區功能定位評估論證,制定實施推進生態工業發展,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製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工業經濟運行調度。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5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戶,培育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7戶。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出臺支持文化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組建運行,全域旅遊、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完成初稿編制。北京巔峰智業、省公航旅等文化旅遊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涼州文化論壇暨中國•河西走廊第七屆有機葡萄美酒節成功舉辦。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84.8萬人(次)、增長22.2%,實現旅遊總收入63.3億元,比上年增長26.7%。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進境木材檢驗檢疫集中監管區、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基本建成。“天馬號”發運66列,貨運量14.7萬噸、貨運總值1.6億美元。著力培育產業鏈經濟,打造風光電裝備製造、碳化硅新材料、生物製藥、農產品精深加工、液體經濟等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一批重大骨幹工業項目建成,風光電裝機規模累計達到300萬千瓦。

【人民生活】開展城鄉規劃集中宣傳和專項治理,拆除違法建築36.4萬平方米。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清理陳年垃圾70.8萬噸。西郊公園、涼州植物園提升改造工程啟動實施,海藏湖溼地公園加快建設。涼州城區33條背街小巷綠化、亮化、硬化治理基本完工,打通“斷頭路”12條,修補城區破損路面4.6萬平方米。新建改建涼州城區和縣城公廁31座。新建續建新型農村社區示範點41個,建成新農宅9709戶,其中農村危房改造2055戶;城鎮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11.92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7368戶。清源葡萄酒特色小鎮加快建設,建成涼州蜻蜓、民勤紅旗谷、天祝大紅溝、古浪金水源等特色旅遊示範村。涼州區入選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創建“千村美麗”示範村省級10個、市縣(區)級28個,“萬村整潔”村150個。全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9.72%,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綠色出行引領低碳生活方式,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投放共享單車5120輛;投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公交車)453輛,其中純電動車186輛。積極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拓展就業渠道,擴大就業規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6元、增長8.3%。

【環境保護】認真貫徹中辦、國辦和省“兩辦”《通報》精神,完善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和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方案,實行一個問題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事一卡工作機制,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改139個、整改率92.7%,對7件涉嫌破壞環境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偵查,依紀依規問責追究責任人員34名。紮實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公園範圍資源、人口信息調查等基礎性工作。加快推進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水環境治理、防風固沙、廢舊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等項目75個,完成投資13.1億元。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初步建立。啟動祁連山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縣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不斷鞏固和拓展,超額完成兩大約束性指標,青土湖地下水埋深2.94米、比上年同期上升0.05米。加大防沙治沙造林力度,完成壓沙9.5萬畝、人工造林53.2萬畝、封育33萬畝、通道綠化833公里。開展涼州城區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水、土壤、噪聲等環境汙染防治,全市5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89%。

【社會保障】2017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83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4.49萬人;基金徵繳89790萬元,支付10.8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7.14萬人,其中城鎮居民2.4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35萬人,基金徵繳4.4億元,支付3.7億元。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55.83萬人,參保率達99.27%,基金徵繳2.2億元,支付9.2億元。年末全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8萬人,基金徵繳4048萬元,支付1544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06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6.22萬人;基金徵繳3384萬元,支付3122萬元。年末全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49萬人,基金徵繳1146萬元,支付2048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五險合一”社保信息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保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建立全民健康檔案57.3萬人(份)。

【社會事業】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省市列18件為民辦實事全面完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384公里,整治農村安全隱患公路340公里。武威腫瘤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醫院。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供養補助完成提標。新建改建村幼兒園36所、涼州城區學校3所。建設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廣場)10個、村級體育場120個,成功舉辦市第二屆運動會。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治理,為4.2萬名農民工追討欠薪5.2億元。取締涼州城區小燃煤鍋爐,實現城區集中供熱。強力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問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保持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的人數4.14萬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達15.81萬人,農村五保供養0.75萬人。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為符合條件的近4萬名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民辦養老機構6所,擁有床位900張;農村敬老院19個。全市各類養老機構擁有床位數4480張,在院人數287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