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銅奔馬在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一經發現就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它的外形極具藝術想象力,被盛讚為“藝術品中的最高峰”。中國國家旅遊局更是在1983年將該文物造型確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銅奔馬面世的過程歷經坎坷,波折重重。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銅奔馬


《考古公開課》邀請到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原館長黨壽山,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琦,以及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沙武田,共同為您講述銅奔馬的前世今生。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原館長 黨壽山


一、發現


銅奔馬到底是如何被髮的呢?


這還得從五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天說起。那是1969年9月22日,甘肅省武威市新縣大隊十三生產隊的社員在雷臺下面挖防空洞的時候,在防空洞的右側發現了古墓葬。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雷臺漢墓外景


生產隊在古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的銅車、銅馬、銅人和其它多種銅製品,其中就有後來那座舉世聞名的銅奔馬。


銅奔馬的年代為東漢時期,駿馬做昂首嘶鳴、飛速奔跑狀,三足騰空,一隻蹄子在奔跑中掠到了一隻飛鳥的背上,飛鳥驚訝地扭轉頭,注目驚視,一個夢幻般的瞬間被凝聚成永恆。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局部


這匹馬的全身著力點集中於飛鳥的一足之上,既表現了馬在奔跑中的姿態,又顯示出了馬的迅疾速度,再利用鳥展開的雙翅,恰好起到了平衡支撐的作用,十分準確地把握了力學原理。整個作品集造型、速度和力學原理於一體,構思非常巧妙,堪稱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


當時,在看到了如此精美的文物之後,生產隊並沒有及時上交。在時任武威市文物幹部的黨壽山和政法幹部張有的再三努力下,才將這批文物運到了武威當地的文物單位保管起來。


此後,甘肅省博物館又對雷臺古墓葬進行了三次補救性發掘和清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文物信息已經丟失,因此這座墓葬的墓主人和這座銅奔馬的身世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雷臺漢墓內景


1969年,這批文物正式入藏甘肅省博物館,這件精美的銅奔馬終於有了安身之所。


二、為人熟知


那麼,銅奔馬又是怎麼為世人所熟知的呢?這就要提到銅奔馬的伯樂——郭沫若先生。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郭沫若


1971年,郭老陪同外賓到訪甘肅,行程之一就是到甘肅省博物館參觀。當工作人員把這座銅奔馬拿到郭老面前時,郭老立刻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仔細端詳了這匹極富想象力的銅奔馬許久,發出了“就是拿到世界上去也是一流的藝術珍品”的感慨。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 王琦


甘肅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因銅奔馬的外形獲得靈感,提議將這匹馬命名為“馬踏飛燕”,也得到了郭老的認可。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郭沫若談銅奔馬


三、走向世界


馬踏飛燕又是如何走出國門,享譽世界的呢?


原來,郭沫若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立刻約見了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並提出將馬踏飛燕和銅車馬儀仗俑這批文物,充實到正在故宮舉辦的全國十省區出土文物展中。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銅車馬儀仗俑


正是在這次展出中,銅奔馬一躍而起,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史學界和考古學界也給予了它極高的評價。


1972年至1973年,銅奔馬更是走出國門,先後到英、法、美等12個國家展出,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銅奔馬所到之處,各國博物館門前都排起了長龍,人們只為一睹銅奔馬的風采。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尼克松夫婦參觀銅奔馬


自此,銅奔馬真正走出國門,成為了全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


越過波折來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馬踏飛燕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沙武田


銅奔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馬作為人類的朋友,千百年來與我們相伴,它們高昂不屈的身姿,堅韌不拔的性格,也是我們今天依然要堅守的民族精神。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考古公開課

《天馬傳奇》

播出時間:3月1日 20:1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李怡雯 李曄麗 週上(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