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未归案,做到三点看好你的孩子


毫无疑问,“梅姨案”给本来就脆弱的人际信任带来更深的危机。

曾几何时我们中国,一个家庭都是几个孩子。孩子小时满地爬,稍大一点满村子跑,再大一点几个孩子打工的、学手艺的、当兵的,各寻出路;至于丢孩子,那只是存在于隐约的传说中。

而现在情况有了很大不同。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随之高涨,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多要孩子了。这样以来,孩子少起来,每个家庭的一两个孩子也就自然更加金贵。而仅有的孩子丢失,则会给家庭心理上、实质上带来更大损失。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我们十月怀胎的孩子被不法之徒拐走呢?

1、中学之前上下学实现全流程“无缝接送”

中学之前孩子一般都是住家的,这样最大的风险就源于从居住地到学校这段。

有些学校有校车,家长要做到,亲手把孩子送到上车点,并且看着孩子上车,并交待好司机。特殊情况下,如果实在太忙抽不出身,也可以请亲友帮忙送坐校车。下学时,要提前在下车点等,把孩子独处的时间降到0。

没有校车的,家长要自己送,并且送到学校后交给老师,放学时也是一样。

总之,要做到孩子上学、放学的整个路程中至少有一位能够追溯到责任的成年人照看,这点非常重要。

另外,这个过程可能时间久了会麻痹大意,但是家长朋友一定要坚持下来。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操心,难道要把指望押在运气上吗?


2、中学以后,家长要主动带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增强孩子自身判断能力

随着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多数学校都是全日制的,要求孩子都全天都在学校。这样以来,无疑作为家长来说对孩子的监控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超过10岁的孩子逐渐有了自我认知,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这种好奇心利于孩子对于课业、生活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同时却也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有些家长一味地劝孩子小心再小心,甚至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缺陷很明显:我们无法预料孩子在外面会碰到什么情况。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凑周末、假期等机会,家长主动地带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亲子感情之余,可以让孩子多了解社会。活动过程中,要多让孩子参与交流,并且教育孩子学会自己判断;可能的话,还要提醒孩子,哪些方面可能会有危险,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等。

3、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圈子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凑群玩耍非常反感,认为这样影响学习,还容易被别的坏孩子带偏(的确每个孩子群里都有坏孩子)。

有些孩子会用大量网上的新潮语言,比如“吃鸡”、“我太难了”、“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脸吃饭”……等等。很多家长对这些用语特别反感,认为孩子说话不正经,长此以往(由于爱之深,似乎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让家长联想将来)就不得了了。

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要知道,这些正是孩子们的语言。新一代的孩子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每天接触手机、网络等媒介工具的时间往往比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加上孩子学习力又好,就很容易学到这些新颖的东西。这些网络新语,说实话,在笔者来看真的没什么不好。这就是孩子们的谈资呀,也是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

要容许孩子有自己的圈子,甚至家长要主动地帮孩子建立自己的圈子。这样利于他们社交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孩子单独外出时的危险。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要积极参与进去,积极发挥自己在相应领域的生活积累。这不仅是建立家长权威的过程,也是引导孩子群体向着健康、积极面靠拢的重要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