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生活變好,是從把消費決策攥緊在自己手裡開始的。

01



我工資4000,

每天花60打滴滴回家

新世相做過一份調查,主題大概是關於精緻生活。“你為了看起來精緻,做過哪些認為理性的消費”。

有三個故事記得很清楚。

第一個故事:

一個在廣州工作生活的姑娘,月薪4000,為了讓自己省去做地鐵和公交的麻煩,她每天花60塊錢打滴滴來回上班。

當然,也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每天打車來回,雖然花費多,但這讓她有一種在廣州這樣一個一線大都市裡活得很體面,很踏實,很精緻的感受。

“我喜歡這種讓自己看起來體面、精緻的感受。”

這種精緻的感受,成本也很高,每個月光交通費就是1800,佔了工資將近一半。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2



第二個故事:

在一箇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工資不算高,剛好當地的平均線低一些,3000塊一個月。

他有個習慣,每天下午要喝一杯咖啡,必須要星巴克的咖啡,30塊錢一杯。

有朋友問他,工資也不高,為什麼不喝肯德基裡的咖啡呢,更便宜些。

他說:“我就是喜歡手捧星巴克走在辦公室裡的感覺,它不僅是咖啡,更意味著一種生活狀態,優雅、精緻、從容。”

甚至不是為了想喝咖啡,只是為了抓取到這種生活狀態,即使是片刻,他也願意付出這每個月900多塊的花費,工資的三分之一。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3


第三個故事:

在深圳,8000塊錢一個月,做廣告行業,嚴格來說,工資不算高,果腹而已。

但是這個姑娘,花了4500塊錢在市中心附近,租了一個單間,精裝修,有巨大落地窗。落地窗外,白天可以看見高架橋和人流,晚上可以看見霓虹燈和月亮。

“我不是衝著這個房間來的,我是衝著這扇窗來的。”

她說,每次下班回來,她坐在落地窗前,不喝紅酒,只喝涼白開,她也會有一種《我的前半生》裡,唐晶獨立而精緻生活的體驗感。

這種體驗感,是她一直渴望的。

為了這份體驗感,即使短暫而虛幻,她願意付出超過一半的工資,壓縮生活的其它開支,做個月光族。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4



你的收入,

夠得上你的精緻嗎?


這三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

為了某種看起來很嚮往的生活狀態,花費很多錢在上面,甚至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

類似體驗,很多人都有。

為了去抖音上特別火的網紅民宿睡一晚,存了半年的工資幾天時間全部花掉;

工資不高,只要幾千,但衣服穿兩個月必換,換一件扔掉一件,覺得很有生活態度;

新版蘋果機出來了,即使借款,甚至貸款,都要去買,覺得用新版蘋果機打電話,氣場都不一樣。

那件產品,於你而言,未必是必需,但你就是痴戀那種體驗感。

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了中國年輕人一代人的消費,超過60%青睞大品牌,貴的,好的,網紅款,哪怕一件衣服客單價成百上千,說掏錢,就掏錢,不含糊。

螞蟻花唄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全國範圍內,人們剁手已經成為趨勢,月均網購3.2次。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5


現在,我要問一個問題:你的收入,夠得上你的精緻嗎?

很多人是夠不上的。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顯示,中國超過55%的家庭是0儲蓄。0儲蓄啊,意味著全家月光,發下來的工資,就買東西買了。

這也就算了,很多年輕人,完全是透支未來在消費。

校園貸、裸貸、現金貸,各類貸款渠道拿錢消費。

銀行的一份數據顯示:

2017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額315194億元,同比增長25.8%,為歷史最高增量。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餘額68041億元,同比增長37.9%。

中國居民借錢像滾雪球,越滾越大,負債率也越來越高。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這些消費行為,可以有很多理由,富養自己,善待自己,工作這麼辛苦,多花點錢,住好點,省力省時點,給自己更精緻的生活狀態。

都是理由。

並且基於這種理由,你認為,這並不是衝動消費,而是理性消費,因為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有理有據。

即使一條毛巾1000塊,你工資只有4000,在“善待自己的生活”這個觀念下,也是理性消費。

真的是理性消費嗎?

不是,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其實是被洗腦了。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6



法國經濟學家:

你可能真的被洗腦了


法國經濟學家塔爾德專門研究人類的“種草心理學”。

對於人類很多消費行為,他有非常精闢的論述:

每個人都有模仿他人的習慣,而這種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

在消費行為上,人類社會存在三種模仿定律:

第一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上層人士的傾向;

第二個,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模仿一旦發生,便以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蔓延;

第三個,人類對本土文化的模仿總是優於外部文化。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很多消費行為,花起錢來有理有據,你自己看,是理性消費,是必需的,其實都是因為被洗腦了。

洗腦發生於悄然之間,你未曾察覺,但非常強烈地影響你的消費決策。

你花500塊錢買一條毛巾,很可能是聽說李健為了選一條毛巾,走了好多國家,最後買了一條很棒的;

你貸款60萬買一輛牧馬人,很可能並不是喜歡戶外,只是看到胡歌開著牧馬人在草原上,怦然心動。

按照塔爾德的說法,在消費上,所有超出你生活必需的消費,都是模仿行為。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7



人設經濟學效應:

我願意為朋友圈花100萬


我有一個朋友,喜歡李健,喜歡他的歌,喜歡他為人處世的風格,喜歡他的生活方式。

痴戀得深了,什麼都要學。

李健喜歡喝咖啡,不確定自己喜歡那種口味,索性買了全套各類咖啡器具,手衝壺,摩卡咖啡壺,都有。

他也買了,全套買下來,每天換著法兒喝咖啡。

每天早上發朋友圈:“今天喝什麼咖啡呢?手衝還是機器煮?”

李健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為了買好的咖啡,專門去了巴厘島的咖啡工廠。

他也坐飛機過去買,買完之後,磨了咖啡來喝,很興奮地發了朋友圈:“李健同款,專門去巴厘島買的。”

他很欣賞李健的生活態度: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為了這種理想的生活,他變成了月光族,他認為自己一切消費行為,都是正當的。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人設經濟學”。

所謂“人設經濟學”,就是商家捧紅一個人,打造某種生活方式的人設,並不斷向社會傳遞這種生活理念,讓你在心底接受,並完全認可,然後就可以乖乖讓你掏錢了,並且你不會覺得這是被商家套路,相反,你覺得這錢花得正當,花得應該,花得理直氣壯。

你以為是理性消費,其實還是被洗腦了。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8



你並不是為了生活在消費,

而是為了社交形象在消費


“人設經濟學”的另一個層面,是社交消費的崛起。

吳曉波說:“很多人並不是為了生活在消費,而是為了社交形象在消費。”

說得很對,你也應該有相同的感受。

當你迷戀上某個人設之後,你就會自動帶入,潛意識中,把自己打造成那個人設,在朋友圈展示出來。

為了這種人設的社交形象,你瘋狂消費。

我的那個朋友,喜歡李健,他朋友圈展出的生活,幾乎和李健傳遞出來的人設感覺,一模一樣。

你可能會喜歡韓雪,自律到極致,每天健身,過著極簡主義的生活,但不失精緻;你也會去健身房打卡,穿極簡主義的風格。你的朋友圈,很可能都是這種風格;

你可能喜歡陳坤,健身、旅行、喜歡閱讀,你的朋友圈,可能也都是與這方面有關的內容。

除了朋友圈,再翻翻你的賬單,很大可能,多多少少帶著這些人設的影子。

這揭開了另外一個可怕的真相:

很多人消費,根本不是生活所需,而是為了打造自己的社交形象。

朋友圈的那個你,與現實中的那個你,完全割裂開來,你願意為朋友圈中那個你,瘋狂消費,去旅行,去買買買,為了讓那個自己,更貼近想象中的人設。

生活中的你,也許在買買買之後,覺得空虛;也許在各地旅行打卡之後,覺得心累;生活中的你,也許根本沒有這麼複雜的需求。

你被你的社交形象反噬了,就這樣,你的消費權,被牢牢控制在商家手中。

之所以說你是盲目消費,是因為你根本不是為了生活所需,消費,而是為了割裂的社交形象。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09



唯有迴歸生活,

才能理性消費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倡導極簡主義生活美學。

她講過一個故事,去旅行時,看到免稅店,裡面有一件衣服,一下子就抓住她的眼球了,雖然和她平常的穿衣風格不一樣,但這件衣服,設計得很好。

她試穿了一下,果然很搭,很好看。

可是出於消費習慣,她又開始思考:我需要它,還是我喜歡它,如果是我喜歡它,一個月後我還會喜歡它嗎?

她考慮之後,放棄了購買,因為她深知,這種風格的衣服,於她而言,就是過過癮,她的喜歡,不會超過一個月。

很多人購買行為,都是因為喜歡;很多人的喜歡,都不會超過一個月。

在她的故事裡,我看到了理性消費的原則:

真正的理性消費,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依照生活所需,進行消費決策。

很多東西,你心動,買了,可能只用過一次;你喜歡,可能喜歡時間不超過一週。

你塑造的人設與社交形象,不是活給自己看的,而是活給別人看的。

唯有迴歸生活本質,回到生活中,才會讓消費更加理性。

這裡4條購買原則,在購買一件東西時,先思考,再決定是否購買:

(1)該物品是否為生活必需?

(2)該物品如非生活必需,是否是非常喜歡?

(3)該物品如非常喜歡,喜歡週期會有多長?

(4)如購買,下一次搬家,會帶走它嗎?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10



這才是一個人生活的十大奢侈品


對於生活,何謂生活,《華盛頓郵報》曾做過一份調查:“你認為世間最奢侈的物品是什麼?”

評選出來的結果令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沒有一件是類似奔馳寶馬、LV等奢侈品。

這10件東西是:

1、生命的覺醒和開悟

2.一顆自由喜悅充滿愛的心

3.走遍天下的氣魄

4.迴歸自然

5.安穩平和的睡眠

6.享受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7.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8.任何時候都真正懂你的人

9.身體健康和內心富足

10.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

你看,沒有一件,是和物質相關的,真正的幸福與快樂,永遠是由內而生,而不是外在賦予;人生真正的價值,來源於感悟生活,星空與雲海;來源於信任與陪伴。

有川真由美說得好:

真正精彩的生活,靠的不是堆滿房間的東西,也不是用之不盡的金錢。“我經歷過怎樣的時光?”“我將要度過怎樣的時光?”—時間的內涵,才是舒心生活的關鍵。


你以為的理性消費,只不過是被洗腦罷了


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7重磅新書《快樂的人,都有溫潤的趣味》正火熱銷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