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不能形同虛設


隨著直播行業的火熱發展,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通過直播瞭解信息,也有很多人開始涉足直播行業當起了主播,而在這些用戶與主播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我們當然不主張“一刀切”,讓青少年與直播保持絕緣,但直播呈現的內容良莠不齊,甚至存在不少打擦邊球的暴力、色情信息,如果“一視同仁”用成年用戶的標準對待青少年,可能會讓他們遭受不良信息的影響。


直播平臺青少年模式正是在這樣的隱憂下應運而生的,相較於面向成年用戶的一般模式,該模式在內容篩選方面更加嚴格,會將不適宜青少年瀏覽的內容儘可能剔除,同時在使用時間、充值金額等方面有著嚴格限制,防止青少年沉迷與不合理消費。


按理說,這種既讓青少年適度接觸直播,又能防止他們沉迷的折中辦法理應受到各方支持。可調查卻發現,多款知名直播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部分直播平臺兩種模式沒有任何區別,還有一些通過輸入密碼就可以延長青少年模式下軟件的使用時限。形同虛設的青少年模式,完全沒有實現模式設立的初衷,家長還可能因為信任青少年模式而放鬆了對孩子使用直播平臺的監督。


做做樣子,讓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直播平臺當然能吸引更多青少年用戶使用,從而產生更多消費,在經濟效益方面算是一筆劃算買賣。可作為影響巨大的直播平臺,顯然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置社會效益於不顧。否則,不僅會遭到主管部門依法依規的懲處,最終也會被用腳投票的用戶拋棄。一家真正有志於做大做強的企業,不應在青少年模式上動小心思,只顧眼前利益搞短視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對於說一套做一套的直播平臺,監管部門應重拳出擊。若任由這些直播平臺賺得盆滿缽滿,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讓整個行業都在青少年模式上打折扣,使青少年直面毫無防護的直播使用環境,不良信息、沉迷、不合理消費等問題也將接踵而至。只有讓弄虛作假者付出應有代價,方能產生足夠的威懾效應,為青少年使用直播平臺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