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最後都成啥樣了,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

文 | 楊老師

那些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最後都成啥樣了,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

自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自私表現為凡事只為自己考慮,不顧及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青少年通常過分關心自己,注意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很少考慮他人,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主,一旦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長久的鬱悶。自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對青少年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但不利於青少年的長期健康成長,而且隨時會讓自私的青少年因心理失衡而感覺躁動不安。

青少年為何會產生自私自利的心理?

那些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最後都成啥樣了,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

自私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在青少年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時,似門往往單純地認為“我即世界”,在學習和生活中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於是,青少年在衡量外界時便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為唯一的標準,相應的行為也如此。

另一方面是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教育造成的。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總怕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對孩子過分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容忍、遷就他們的錯誤,這樣使孩子自大,不關心他人利益,一切為自己的心理便產生了。

人類社會是在群體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它要求人們彼此之間必須相互協作、關心和幫助。如果一個人總想到自己,就容易發展成為一個自私、吝嗇的人。當然,對已經形成自私傾向的青少年,家長不必十分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無策。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些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最後都成啥樣了,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氣氛

從孩子最在乎的食物開始,如果孩子獨佔的話,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配,不能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滿意,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偶爾的“舊病復發”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堅持就一定能糾正過來。

2、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吃獨食,不願與他人分享,是與父母的溺愛密切相關的。很多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讓給孩子,孩引偶爾想讓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動之餘卻常說:“我們不吃,你自己吃吧。”長此下去就強化了孩子的獨享意識,他們理所當然地把好東西都據為己有。

3、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能過分遷就。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機可乘、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4、讓孩子懂得分享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東西要分給別人吃,玩的東西要和別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時,爸爸媽媽最好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不僅較大的孩子可以適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獨佔”、“掠奪”行為,因為大一點的孩子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而小一點的孩子則往往能服從較大的孩子。

那些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最後都成啥樣了,他們永遠得不到滿足!

總之,在生活中要處處為他人著想,他人才會處處為你著想,讓我們用心用情去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推薦閱讀:

溺愛是孩子叛逆的根源,家長如何預防? 【點擊左下方 瞭解更多 閱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