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引言:

倒幕運動是日本人的一次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結合,資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同時後推翻封建統治的革命鬥爭。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使得日本的社會向前推進很多年,使得日本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使之避免淪為歐美的殖民地。這是日本當時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階級矛盾互相交織共同運動的結果。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倒幕運動發起的背景

(一) 時代推進的客觀要求

19世紀下半期,亞洲許多國家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處亞洲東陲、四面環海的日本也受到衝擊,面臨著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機,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日本作出了"脫亞入歐"的選擇,可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推翻封建勢力的總代表一德川幕府, 於是在進行維新變革以前,必須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二)經濟層面的要求:自然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

日本的封建統治是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幕府"制度,18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自然經濟朱建寧解體,18世紀中葉以後,商業資本逐漸進入農村經濟,使得農村家庭手工業得到較快發展,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使得全國的耕地面積增加由於政府對於新田比舊田對農作物品種的限制相對較松,所以有利於商業性農業的發展。而商品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交通運輸的發展,使得各地的經濟聯繫和通信往來更為密切了。與此同時,手工工場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特別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官營和私營手工工場迅速增長。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德川幕府

(三)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並且隨著實力增強開始逐漸要求政治地位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使城鄉關係發生深刻的變化。土地買賣的禁令被衝破,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壞。一些商人、高利貸者、富農從領主那裡承包開墾新田的生意,又把農民抵押過期的土地據為已有,成為新興地主。新興地主的產生及其對土地的佔有,削弱 了封建領主對土地的壟斷權。在城市,隨著商業資本的發展,出現了不少經濟實力雄厚的商業資本家和高利貸資本家。例如三井、鴻池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大富商。

十九世紀初以來,幕藩財政日益困難。各藩的大名也負債累累。將軍和大名都不得不向資本家借貸。僅大阪一地的資本家借給全國大名的錢就有六千萬兩之多。大名由於負債而受挾制,不得不讓資本家參與藩政。他們隨著自己經濟力量的增長,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擺脫封建制度的束縛,取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改革。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三)中下層武士階級受到社會影響逐漸沒落

由於幕府和各藩財政困難,剋扣和削減下屬的俸祿,使中下級武士日益窮困和沒落。不少武士改行,有的改營工商業,有的為高利貸者服役,有的投身資本家做養子。於是,武士再也不能保持"士" 的高貴特權地位了。他們對現狀不滿,改革的要求十分強烈。一些大名也逐漸改變了鄙視工商業的態度,自己也經營工商業,同商人、資本家接近,不滿幕府的 統治,要求改變現狀。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日本武士

(四)農民階級受到封建剝削和壓迫

農民階級每年要拿出收成的80%繳納地租而且還要對政府服從各種各樣的勞役。幕府的統治者不管農民的死活,對其進行無盡的壓榨與壓迫,而手工業者、城市貧民也和農民一樣,受到封建領主、新興地主和資本家的三重剝削,生活越來越困苦,所以起義接連不斷地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37年大鹽平八郎領導的大阪市民暴動。這個起義表明,封建統治階級本身已經分化和瓦解,人民群眾,各種階級開始一起反對幕府了。

(五)思想層面的變革

社會的大動盪和階級鬥爭的激烈化在思想領域也有所反映,出現了主張變革的進步思潮。在本國曆史上首次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

19世紀半期,日本的有識之士在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還開始研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他們主張廢止身份等級制,消除封建割據,逐漸讓本國成為的統一國家;所有這些主張變革的思想和學說,基本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和新的生產關係成長的客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制度,對倒幕運動產生主要影響。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武士階級

(六)西方列強影響日本

從1854年到1858年英法等國家相繼與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獲得很多權益比如開放港口,獲得在日本的治外法權,在日本.派駐領事和獲得領事裁判權等等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的這些權益,嚴重損害了日本的主權,使其淪為西方列強的 半殖民地。

這些不平等條約使得西方的廉價工業品,農產品和原料大量岀口日本,使得日本的物價高漲,經濟混亂,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日本人民對給他們帶來災難的洋人充滿仇恨,對開國親善的幕府極為不滿,把鬥爭目標對準了列強和幕府。

(七)日本"中央集權"內部存在嚴重問題

日本倒幕運動打著"尊王攘夷"旗幟,是由於皇權觀念在日本人民心目中根深蒂固。天皇是日本中央集權國家的最高權威,天皇是神在人間的的代言人。他不僅集權,而且還"兼併天下,可使萬民"雖然日本皇權歷經起落,平安朝中期,天皇制名存實亡,其已不作為權力的象徵,而作為神性權威的象徵而存在。不管日本如何動亂,大名爭鬥如何激烈,但始終未出現得天下者為王的事。

將軍只是在名義上臣服於統治者,實際上卻完全剝奪了他的權力,他們強調"忠義"之道和"大義名分"之時,自己對待天皇卻沒有履行君臣上下的"大義",反而是自己掌權,挾天子以令諸侯,讓皇權失去其地位,人民對於皇帝非常同情,對於幕府,人民也是十分的怨恨,廣大人民都希望權力可以迴歸天皇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到十九世紀中葉時期,德川幕府對於國內剝削壓迫人民,對外則是阿諛奉承而且他們與英俄等國家簽訂了很多剝削國內人民的條約,使得日本失去很多的主權和領土,日本面臨著淪為殖民地的危險,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中。

到十九世紀中葉,德川幕府對內實行專制,對外卻是賣國求榮,與歐美列強簽訂了一系列 不平等條約,使日本喪失許多國家主權,日本面臨著淪為殖民地的危險,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中。 日本人民仇視外國侵略者,也就痛恨幕府統治,反對幕府的鬥爭不斷高漲,反對幕府的各種政治勢力迅速增長,反幕府的諸侯們抬出天皇作為反幕力量的後盾,各種倒幕的政治勢力日益向天皇靠攏,形成與之相對抗的政治中心。

再有從17世紀中期起,日本確立了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幕藩體制",幕府為中央集權,各藩 ,大名獨立行使各自的權力。在政治上,將軍是本國最高領導者,而幕府是地主階級的一部分,是輔佐者是管理國家政務的官員,他們不但統治它的直轄領地和隸屬於它的重要城市,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方政權。在將軍集權的同時,大名又分權,這是日本央集權不完整的表現倒幕派打 著"尊王"的旗幟,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他們既可以利用天皇之名號召和調動反幕勢力,又可以 天皇以令各藩大名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日本婦女

推翻將軍統治的進程

將軍統治期間,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不斷髮生。正是這些起義和暴動,一次又一次地給予幕府以沉重打擊,從根本上動搖了到建統治的基礎,使統治越來越虛弱。正是在人民革命鬥爭的鼓舞和推動下,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武士所領導的倒幕運動興起和發展起來。芝祥農民起義、市民暴動和倒幕運動互相配合,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1866年,日本全國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大暴動和大起義。暴動從兵庫開始,擴展到將軍的駐地大阪。群眾的反幕情緒十分激昂人民群眾的鬥爭矛頭明確地直接地指向了幕府。這些暴動和起義,牽制了幕府,使它顧此失彼。因此,幕府在發動第二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 時,抽不出精銳部隊來,處境非常不利。幕府第二次對長州的征討失敗了。

不甘心失敗的德川慶喜,於1868年率領幕府軍進行反撲。以薩縻、長州兩藩為主力 的新政府軍隊,同幕府軍在鳥羽和伏見展開激戰。幕府方面軍無鬥志,民心背離,遭到慘敗,德川慶 喜逃回江戶。當政府軍向江戶進攻時,各地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的浪潮洶湧澎湃。正是人民的革命鬥爭迫使德川幕府走投無路,打消了負隅頑抗、決一死戰 的意圖,終於在江戶獻城投降。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倒幕運動成功的歷史原因及意義

這項運動取得成功,是各種反幕府的力最對幕府實行一致打擊的結果。在推翻幕府過程 中,下層人民群眾與新興地主、資本家及其利益的代表者武士的活動互相配合,形成了倒幕勢力的統一戰線。在這個統一的戰線中,資產階級化的武士發拝了領導作用。

十九世紀上半期,新興的資產階級逐漸形成,他們要衝破發展資本主義的束縛。然而,日本資產階級這時還不很成熟,力量十分弱小,完全沒有經驗來領導政治鬥爭,而且這些人還是屬於商業和高利貸經濟起家的非常瞭解農民對於土地的渴望,與農民的可怕性,所以非常害怕農民運動,所以倒幕運動並沒有直接讓這些人(新興資產階級掌握)而是而是落到了代表他們利益的武士階級手中。

這些武士階級具有比較豐富的軍事經驗。他們原屬於封建統治階級,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他們逐漸分化了。上層武士階級逐漸獲得更好的發展,而下層武士階級則逐漸失去其政治經濟權利。由於封建經濟的解體以及歐洲國家的侵略,還有下級武士階級的經濟政治地位逐漸下降,從而使得他們非常憎恨幕府。於是他們逐漸同其他階級一起共同反抗本國統治階級。

正因為領導這次運動的人民代表新興階級的利益,所以他們得到後者的大力支持。而且他們還提出了諸如"四民一律平等",保證農民有土地.降低地租等一系列反封建的要求,來爭取其他階級的支持。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西方國家由於害怕引起日本人民的強烈反抗,因為當時亞洲其它國家的人民革命鬥爭對他們的沉重打擊,而且他們都想極力維護自己在日本的既得權益, 這些權益卻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 況下,列強的態度是:希望日本出現更有力,更友好的政權,這樣的政權既能控制日本的國內 局勢,又不危害並承認自己在日本的權益。

他們逐漸認識到:以天皇為中心的強藩有實力控制日本社會。這些藩地處日本西南沿海,受西方影響較大,各藩都有一批中下級武士 出身的改革派,他們倡導發展西式的企業,發展西式的科技,改革軍隊,鼓勵西學,等等這些改革大大增強了他們的實力,這些強藩已成為本國的重要力量,有實力控制本國社會。

倒幕運動中,英國暗中支持倒幕派,表面上卻宣佈中立。英國在日本利益最大,也是當時列強中最有實力的國家,在它的暗中活動和勸告下,各國都 尾隨英國宣佈了"中立"。這就形成了倒幕運動沒有受到外來干涉的局面。

接著,1868年2月8日, 新生的天皇政府向西方各國外交使團遞交國書,1868英、法、荷 三國公使覲見了天皇,後來英國公使向 日本遞交了國書,正式承認了天皇政府,1869年1 月,美、法、荷、意、普等國都向天皇遞交了國書,承認了天皇政權。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日本順利地完成了新舊政權的交接。

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維護天皇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總結:

日本的倒幕運動是歷史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階級矛盾爆發下的客觀結果,是必然發生,當然這次的運動也客觀推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之可以更好的發展經濟,實力爭強,躋身世界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