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青大圖書館:一棟紅瓦老樓半個世紀的書香繚繞

半島記者 張文豔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自上期關於青島市圖書館的過往之後,本期我們繼續關注一個規模不大,卻臥虎藏龍的圖書館——國立青大(1932年改稱國立山大)圖書館。竺可楨說過:“圖書館本身就是一所大學。”從宋春舫、梁實秋到三大美女,圖書館的經歷便是一所大學的寫照,更是歷史的投影。半島記者採訪中國海洋大學校史研究室主任楊洪勳先生等專家,再現國立青大圖書館的崢嶸歲月。

國立青大圖書館:一棟紅瓦老樓半個世紀的書香繚繞

宋春舫

幾次遊覽海大魚山校區,每次都會到圖書館老樓前看一看。法國梧桐樹枝繁葉茂,矮叢亦鬱鬱蔥蔥。老樓雖已斑駁,厚重氣息愈濃。那深邃了百年的眸子,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注視走過的學子,是愛撫,更滿含欣慰。1903年它的誕生是殖民者的規劃,是為俾斯麥兵營,周邊都是荷槍實彈的德國士兵。20年的風雨過後,洋溢著笑容的青春面孔出現在它的身邊,之後,一位位碩學鴻儒陸續進出,一個與書有關的名字伴隨它半個世紀——圖書館。

1929年12月,在國立青島大學的籌備中,圖書館也應運而生。這不是最初的起點。因為當時圖書館已經接收了私立青島大學和原省立山東大學的圖書,只是,“為數極少,而大半是舊日課本,多不適用”(《山東大學百年史》)。

就在一個月之前,前北大文學系教授、戲劇家宋春舫接下了重任,擔任國立青大圖書館主任,負責籌備建館。在宋春舫的心目中,應該早有了建立圖書館的藍圖,為國立青大圖書館奔波可以算作積累經驗。不到兩年後,1931年,宋春舫“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廬於青島之濱”,將所收集的戲劇圖書陳列到了福山支路(今6號),建成聞名遐邇的褐木廬戲劇圖書館。此是後話。

國立青大圖書館:一棟紅瓦老樓半個世紀的書香繚繞

圖書館外觀(選自《老舍的青島歲月》)

宋春舫接手的圖書館開始困難重重,國立青大初建資金並不充裕,校長楊振聲多次呼籲節儉,不過楊校長非常重視圖書館,他在1931年5月4日的師生員工大會上提到:一個學校——尤其是一個大學,許多研究的題目,非參考書與實驗室不為功——基礎的基礎在圖書。

重任在肩,宋春舫積極籌備,想方設法豐富館藏,“並陸續制定了《國立青島大學圖書館組織條例》《圖書館公佈暫行圖書借閱規則》《閱報室規則》《借閱參考書規則》以及《校外人借書暫行規則》等制度。宋春舫為國立山大圖書館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梁實秋在青大》張洪剛著)

宋春舫的工作具有臨時的性質。他太忙了,不但擔任觀象臺圖書館館長,還籌建水族館,並著手建立褐木廬戲劇圖書館,所以當國立青大校長楊振聲施妙計,將梁實秋和聞一多請到青島之後,便遞出了交接棒。接下來的圖書館工作,梁實秋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