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中原網訊(張思沛) 在3600年的鄭州建城史上,管城作為鄭州的老城區,這裡的老建築、老街巷、老物件,老吃食等成為歲月變遷中流傳下的歷史片段,承載了數代鄭州人的記憶。如今,這裡的一條條老巷、一座座老樓正在“舊貌換新顏”,隨著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不斷推進,老城區的老樓居民過上了新生活,迎來了滿滿幸福感。

4月22日,“ai上鄭州 鄭在變”網絡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管城區,記者團走街串巷,漫步街頭,在一步一景中感受管城區街道的“高顏值”。

邂逅古街新容顏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一條古城老街,千年管城歷史”隱藏在鬧市中的清真寺街位於管城區商城路西段,記者走進這條老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頗具古風韻味的街道讓這裡的居民對此讚不絕口。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我家在清真寺街對面,晚飯過後我總是帶著孩子在這裡散步。在改造之前,這裡街道狹窄,路面隨處都是亂停放的車輛,根本就沒有一點老街道的歷史味道。但是如今不一樣了,這裡成了鄭州市的網紅打卡地,乾淨的路面,具有文藝色彩的街道景象,我們住在這裡覺得很舒心。”市民王女士說起這條老街,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這輛自行車可是有來頭!”在清真寺街裡的一處牆面設計,是位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的市民“穿梭”在古街裡。然而這輛自行車是居住在附近的老大爺家裡的收藏物,大爺把老物件捐獻出來,用於街道精品改造,把老物件嵌在了牆上,別具一格。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記者瞭解到,自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以來,管城區全面解決好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傳承好城市文化記憶,先期對清真寺、體育場、大上海城等3個片區內的12條街道,33個居民進行改造提升,美觀的沿街建築景觀為往來群眾提供一處鬧鐘取靜的休閒區域,使周邊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老樓居民迎來新生活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居住環境美了,人也美了!”正在紫荊小區小花園內鍛鍊的大爺笑得合不攏嘴,對改造後的環境十分滿意。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現如今天氣暖和起來,我們晚上飯後都出來散步,他們還組織了健步走活動。過去這個小區很亂,沒有燈光,家人們也不放心我們出來鍛鍊,而現在不一樣了,你看這個小花園內還裝上了牆燈,真是美!”大爺高興地說著。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小區改造提升後,居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在紫荊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老人們越來越多,鄰里關係也好了起來,小區的老人們露出幸福的笑容,天天都是新生活。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走進紫荊小區,記者看到居民樓外的牆體翻然一新,新增的小花園裡擺放著盆景。陽光下,嬉鬧的孩子,聊天的老人,還有隨處可見的綠色植物,就如同把植物園“搬”到了家門口。街角的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書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讓這個老小區有了溫度。

走進鄭州管城區:老街換新貌“改”出滿滿幸福感

位於紫荊山路139號的紫荊小區建成於1998年底,1300多戶,20多年的小區面臨著基礎設施失修、公共服務匱乏、物業管理混亂、安全隱患較多等一系列問題。據紫荊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體質工程啟動後,街道統籌推進“四化”建設,即小區衛生淨化、小區交通改造、生活環境綠化及公共服務優化,既注重“面子”,也做好“裡子”。整個小區新建了一處小遊園,增加綠化面積2400平方,並對小區內29棟樓房屋頂和外牆全部進行保溫防水改造,並新增了公共座椅10套、生活平臺10處,健身平臺4處等。

在採訪中,記者看到了居民們的一張張笑臉,這些笑臉是對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成果的回饋,這條老街在提升形象之後,它的高顏值讓住在這裡的居民獲得了滿滿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