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瞭解分級基金,你想問的,都在這裡了

來源:正好的理財筆記

原標題:5分鐘帶你瞭解分級基金,你想問的,都在這裡了

市面上,基金的種類非常多,不少投資人對於“分級基金”感到陌生,下面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

01 關於“分級基金”的基本概念

2007年,國內首支分級基金誕生。2013年開始,分級基金迅速發展,隨著股市行情的回暖,分級基金從最初的寬基指數基金,拓展到醫藥、軍工、國企改革等等行業。2015年,隨著市場進入新一輪熊市,大量分級B基金出現下折,大量投資者損失超過50%。

第一,基本概念。分級基金又叫"結構型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淨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它與普通基金呈現顯著的區別。

第二,主要組成部分。市面上的分級基金主要有三類份額,母基金、A類子基金和B類子基金。

母基金是分級基金的基礎份額,它與普通基金差別不大,同樣是開放式基金,場內、場外均可以申購和贖回。正常情況,分級基金的母基金是跟蹤某些行業的指數型基金,最常見的是銀行、軍工和證券行業。

5分鐘帶你瞭解分級基金,你想問的,都在這裡了

A類子基金由母基金拆分而出,享受固定收益,且優先享有基金的收益分配權,但是通常收益水平較低,略高於銀行定期存款。

B類子基金同樣由母基金拆分而出,預期收益和風險都高於A類子基金。AB兩類子基金的關係可以這麼理解:A把錢借給B用於投資,B向A承諾固定收益,剩餘的投資回報則統一歸B所有,當然,如果投資出現虧損,損失也由B承擔。

02 “分級基金”的主要風險

第一,B類子基金的巨幅槓桿。

不難看出,A類子基金適合穩健投資者,投資人能從基金中獲取穩健收益,而B類子基金相當於撬動了槓桿,如果市場走牛,B類子基金收益可觀,反之,則可能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

舉個例子,母基金總共募集了1萬元的資金,A、B兩類子基金各分得5000元,此時,B對A說,你把錢交給我去投資吧,不管賺錢還是虧錢,我每年給你10%的利息。

A想想,覺得這樣挺好,於是把錢給B去投資,又省心又有收益,於是把分給自己的5000元給了B。此時,B相當於撬動了2倍的槓桿進行投資。

第一年,B的運氣很好,賺了20%,也就是賺了2000元,於是他按照許諾,拿出500元給A。此時,B相當於用5000元賺了1500元,收益率高達30%。

當然,如果B的投資失利,損失了20%,那麼結果就很糟糕了。本身虧損金額就有2000元,還得再支付A利息500元,此時,B相當於5000元虧損了2500元,虧損幅度高達50%。

市場是有風險的,起伏難測,對於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撬動槓桿進行投資都不明智,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隨便查看一隻分級B基金,如果遇到熊市,它的收益顯著落後於A類子基金和母基金。

5分鐘帶你瞭解分級基金,你想問的,都在這裡了

第二,B類子基金的“下折”風險。

除了撬動槓桿之外,分級基金還有一個巨大的風險來自於“基金下折”。下折是分級基金不定期折算的一種形式,主要是為了保護A類子基金的持有人的權利。

合同約定,當B類子基金的淨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通常股票型基金為0.25元,轉債基金為0.45元),B類子基金淨值調整為1元,投資人所持份額相應折算減少,A類子基金則調整為與B類對等。

舉個例子,1000份淨值為0.25元的B類子基金,折算後變成250份淨值為1元的基金,折算按照B類子基金的淨值進行。要知道,市場中大多數投資人購買B類子基金的價格高於其淨值,折算就會導致投資人的損失。

市場常常被情緒主導,大量的B類子基金臨近下折時,就會引發市場拋售,導致基金連續跌停,一方面基金持有人無法賣出基金,另一方面B類子基金觸發下折的速度還會更快。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不建議參與B類子基金的投資,尤其是臨近下折的分級基金,斷然不可盲目跟風。

第三,“分級基金”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正是基於分級基金的巨大風險,2017年交易所發佈“分級指引”,將此類基金投資門檻抬高到30萬,並且需要到營業部櫃檯面前,大量散戶從分級基金中被勸退。

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明確要求分級基金在2020年底前,取消分級運作機制,對於市場上百餘隻分級基金而言,轉型和整改的時間非常緊迫。

未來,分級基金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第一,取消分級運作,AB兩類子基金折算成母基金份額,繼續存續;第二,轉型,直接變成指數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第三,清盤,基金結束運營。

從分級基金短暫的存在歷史上看,這算是一次金融創新,但是大多數投資人並未從中獲利,而今它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末尾”。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資本市場不懂的不投,投資是斷然不可以盲目跟風的,看到收益更應該看見風險。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5分鐘帶你瞭解分級基金,你想問的,都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