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古往今來,大家一定讀過不少關於愁的詩詞,今天,筆者跟大家分享的是馮延巳《鵲塔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是誰說的閒情逸致早已經被忘卻了太長時間呢?每當新春來臨,我的心緒又變得十分惆悵,就和從前一樣,難以釋懷。為了讓自己早日消除心裡的煩悶,我每天都在花前飲酒,讓自己伶仃大醉,顧不上自己的身子逐漸消瘦,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容顏已經大不如前。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河邊上面長了許多小草,河岸之上遍地都是柳樹。看到這樣的景色,我反覆憂傷思量,為什麼自己舊的愁緒不解,反倒每年都會增加新愁呢?我孤身一人站在小橋之上,清風吹著我的衣袖。遠遠望去,好像只有那一排樹木陪著我,儘管它們在黯淡的月光下。

這是一首用來表達作者內心孤單寂寥的言情詞,全詞寫的便是作者心中那一種永遠存在的惆悵之情,還有解不開的憂愁煩悶,充滿了獨自一人承擔孤苦寂寥之感。這首詞不僅傳達給讀者感情的意境,還表現出作者自己鮮明的個性,意蘊深刻。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詞的上闋開門見山,第一句運用了反問的句式,把作者內心那種既想拋棄掉“閒情”又難以忘記提了出來,整個上闋都在緊扣第一句提出的矛盾心情,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痛苦與折磨。第一句雖然只有七個字,作者卻把它寫的百轉千回,表現出作者在自己感情方面拋擲不得的鬱結、痛苦。

這種感情的由來,作者並沒有詳細說明,只用了“閒情”這兩個字。這樣的情感是不知道怎麼來的,這樣無端的感情對那麼多愁善感的詞人而言,就像樹上的枝椏一樣與生俱來,想要擺脫卻無能為力。“誰道”二字,它的意思是原來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完成不了它。作者之所以要用反問的語氣,是因為這樣更能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掙扎與煩悶。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一個“每”字,表明了這份惆悵的長久,每次到了春天它就會來臨。春天一到,萬物都會復甦。詞人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寫一般詩詞大家的那種相思之情,而是用了“惆悵”兩字。什麼是惆悵?這是一種內心恍惚之間有些失落,但又覺得自己有所追尋的迷茫。這樣的情緒比相思還要讓人心煩,更要寂寞,讓人無奈。作者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悶,便每日在花前飲酒,這位做的結果是作者的身子越來越差,直到後來作者看到鏡子中的自己,竟然容顏大改。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詞的下闕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愁緒,他把自己心裡的迷惘與困惑用疑問的方式再次表現了出來,可謂率真至極。下闕的第一句是在寫景,從字面上看來好像是寫景,其實並非如此,作者不過是用景物來襯托自己的情感罷了。

作者想知道為什麼每年都會增添新的煩心事呢?這樣的語氣十分強烈,可見作者內心有多掙扎,遺憾的是,儘管作者內心再痛苦,他的煩悶還是得不到排遣。疑問過後,作者忽然放開了自己的筆墨,沒有做任何回答,寫下了“獨立小橋”這兩句,雖然只有十四個字,但卻能把惆悵之情完全表現出來。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小橋”二字,可以把作者再立身之地的孤苦寂寥表現在讀者眼前,“風滿袖”中的“滿”字表現出了風寒襲人,在如此寂寥加上風寒的侵襲之下,作者內心的寂寞可想而知。要不是內心有一份難以排遣的情緒,誰會吹著冷風走到橋頭直到中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