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態度是怎麼樣的?

中國傳統文化學術交流


中國從建國後可以說基本拋棄了傳統文化,一味地引進和照搬西方文明的成果。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確實已經完成了西方需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工業化為什麼我們可以幾十年完成? 別說中國有後發優勢所以才發展起來了,為什麼廣大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沒有完成工業化呢,他們難道沒有後發優勢?而你再看看中華文化圈內的國家,中國、日本、韓國都是在二戰以後經過短短的幾十年迅速的實現了工業化,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我們有我們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所以,傳統文化絕不能丟。

這幾十年以來,特別是這次新冠疫情之後,西方文明的弊端顯露無疑,東方文明的優勢漸露頭角,不論是主客觀因素都需要我們把目光轉回自身厚重的傳統文化中。

但是當你回頭看看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傳統文化的繼承上已經出現了斷層,這是個可悲的事實。隨便舉幾個栗子:讚歎的時候,除了牛逼你還會說啥?過年貼春聯,你分得清楚上下聯嗎? 古文沒有註釋你讀得懂嗎,即使有註釋也依然是一知半解?不勝枚舉。

可是,繼承傳統文化並不等於一成不變照搬老祖宗的東西,否則就是泥古不化,冥頑不靈了。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3.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4.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


文華知事


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炎黃子孫的精神支撐,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根系。對於傳統文化,也要秉承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精華處:1.仁義禮智信(講做人的大原則)

2.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蘇武牧羊》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抵禦外侮)

3.父嚴子*,母慈子孝,妻賢夫安,兄友弟恭,勤儉持家,耕讀傳家,知書達理,尊老愛幼,家和萬事興。

不足處:

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

重農輕商。

保守。


詩酒花


傳統文化涵蓋的範疇,各位已然悉知,但怎樣對待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小編也常常想到這個問題,卻總糾結不已,——到偶得一個辦法:善待。這就折回到當下現實生存狀態中來了!

生活中,我們是以何種心態、態度對待自己的老師與父母?……比如,假如自己的父母曾經仵義了祖父母,而自己可否因此也仵義父母?答:非也。假如當年自己的老師“教錯了課文的題目”——而不是“做人的道理”,自己因此一票把教授過自己的老師否決了麼?不能的。

如果,渴望著飄洋過海到彼岸,或者喝了幾滴點兒洋墨水,從此在洋人眼裡羞於承認“七月半”是我們祭祖的鬼節,那無異於“小土狗”(蛄螻)學金蛐兒叫”了!

——只能善待。嚴謹、審慎、公議、珍惜、挖掘篩選(淘金式的...),切忌以自己的好惡(口味)、或者某領導意志——從而“信口開河”……。再如,據說“中秋節”已被韓國向聯合國成功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作為一箇中國人——尤其是農村人:感觸如何?全世界都在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而本國的子民何以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以至貓到國外去搜索“新大陸”呢?

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歷練了五千年的風霜雨雪與“沙塵暴”的洗禮以流傳下來的!人人睜大放亮雙眼,仔細篩選、鑑別!莫在重犯——守著金飯碗兒而去討飯……貽笑大方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