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

用戶8545445502925


言:回答,說。做動詞。

1、出處

“言”字出自古詩《尋隱者不遇》中的第二句:“言師採藥去。”整句詩的意思是:(童子)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尋隱者不遇》全詩如下: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言”的其它解釋

(1)做名詞;學說;主張;說的話。

如:言辭,言論。

又如:“楊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

(2)做名詞;言語或文章中的字。

如: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又如:五言詩;七言絕句。

(3)做名詞;著作。

如: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言對(文體的一種)

(4)做語氣助詞;無意義,用於句中或句首。

如:既盟之後,言歸於好。——《左傳》

(5)姓氏。

3、古詩簡介

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秦墨軒


“尋隱者不遇”的意思是:去尋找採藥人(隱者)卻沒有遇到。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詩《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一一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詩的意思:我來到蒼松下,詢問小學童;他告訴我說,師傅已經進山採藥去了。

同時,他還對我說,在這座大山裡,雲霧繚繞,沒人知道他的行蹤。

作者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曾出家為僧,號無本。自稱“碣石山人”。據說賈島的才華。受韓愈賞識,後還俗參加科舉,卻累舉不中第。到唐文宗的時又被排擠,被貶為長江主簿。

賈島被人稱“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他的“推敲”在錘字煉句、謀篇構思方面很是下功夫。這首詩就充分說明了他“推敲”的能力。

《尋隱者遇》這首詩,作者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寫作方法,描寫了尋訪不遇者的那種焦慮心情,展現了真正隱者所具有的思想和性格。雖然作者去尋隱者不遇,但通過生動活潑的對話描寫,隱者的形象已在讀者心中呈現出來了。

詩中的隱者是山裡的一個採藥人,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隱士。賈島對他有崇拜之意。作者是一個知識分子,他離開繁華的城市,來到青松白雲之間世界來“尋隱者”,原因是耐人尋味,這和他想逃避現實社會,擺脫世俗的束縛有很大關係。


D東哥


隱者,超凡脫俗之人。"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四句詩平談無奇,卻反映了詩人厭倦俗世之煩惱,嚮往清靜與世無爭的生活。隱者生活在山中,一小童隨侍,頗有世外桃源的境地。

詩人的一生,與詩聯在一起,推敲的佳話傳誦至今,常使人感嘆。屢試不第,空有才華,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並稱島瘦郊寒的孟郊,同樣是滇沛流離的生活,詩人通過此詩,表達了想回歸自然的心情,在清靜的山水間,無拘無束,不用再忍受俗世中的你虞我詐,飽受折磨。人生在世不稱意,只能放縱山水間,才能平復鬱悶的心情。

詩人常常以物詠志,以詩喻情,賈島的這首詩恐怕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