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的難題:內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逼他們改變?

前兩天在家樓下碰到鄰居帶小孩,我能明顯看出孩子有點怕生,往媽媽身後躲了一下。鄰居毫不領情,一把推孩子站到我面前,低聲嘟囔著“快叫阿姨”。

我說沒事,小孩子怕生不用逼著叫,鄰居臉上就有點掛不住了,指責兒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內向了,一點出息都沒有”。

我聽了有些尷尬,也有些不解。

一個世紀的難題:內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逼他們改變?

01 孩子內向就是沒出息嗎?

內向就是“啥都不行”,內向就是“沒有安全感”,內向就是“缺乏溝通能力”…經常有人這麼給內向的人下定義,好像這是一種十惡不赦的大錯,好像這個世界只對外向的人友好。

在強調競爭、個性與獨特的現代社會,外向通常被認為是有能力、會表達,而內向則被定義為孤僻、清高、低情商。

內向真的錯了嗎?

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裡,解析了沃倫·巴菲特的內向性格與他成功的關係。

巴菲特曾:投資成功的秘訣無關智商,你只需擁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衝動的性格。其實正是巴菲特性格中的內向因素,幫助他做了很多正確的選擇,而世人眼中更加聰明的外向人,頻頻在這方面出錯。

一個世紀的難題:內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逼他們改變?

再比如喜劇之王周星馳,成名之前也是非常內向的人,甚至有人同桌吃飯,都沒有勇氣與對方對視。

凌寶兒早年接受港媒採訪時稱,周星馳沉默寡言,但很喜歡觀察和思考,“我都擔心他是自閉兒,他小時候成天不出聲,只會抓住窗口的兩根鐵護欄看街上的人;就算一起出去喝茶,他也老是望著隔壁那一桌,好像有很多東西在想”。

然而,由於有更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以及安靜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他才能精確地刻畫很多經典形象,並通過自己獨特的鏡頭語言表達出來。

內向者其實擁有很多獨特的天賦,他們同樣可以溫和堅定地做好管理工作,敏感細膩地做文藝創作。同樣的,他們也可以大聲說出:“內向不等於沒出息!”

02 孩子內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在我們印象中,內向好像就是沉默的、不太與人打交道的人。

但其實內向並不是不擅長與人交流,而只是不喜歡。與外向的人比起來,他們更關注自己小小世界,喜歡從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中獲得樂趣,而不是溝通交流、團隊合作。

我侄子提姆,總是被家裡人說內向,大家一起聚會,就他自己坐在旁邊一個人玩。我一開始也挺擔心他是不是被排擠了,關心地坐在他身邊看了一會,才發現他是在靜靜地玩華容道。我跟他打了個招呼,卻不小心驚嚇到他。原來是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了,不想要和外界溝通,讓無意義的對話打斷有趣的思考和遊戲過程。

一個世紀的難題:內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逼他們改變?

而且有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感受太多太豐富,或者邏輯過於複雜,但是由於年紀還小,不具備特別好的表達能力,所以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很難被人聽懂。而這時如果有人嘲笑他的結巴,很有可能就讓孩子不願意再開口講話和交流了。

03 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對待內向的孩子?

首先,千萬不要急著否定孩子。

特別多內向的孩子,期初只是不喜歡說話,後來卻被家長的指責,搞得真的不會說話了。

我們常常聽到媽媽對小孩說“見了生人就躲,長大肯定沒出息”,老師對不主動參與競選的學生說“其實是個聰明孩子,就是太膽小,不夠積極”。這些打擊和否定性的話語,只會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更加不利於心門的敞開和有效的溝通。

一個世紀的難題:內向的孩子,到底要不要逼他們改變?

接下來一步,為了判斷孩子究竟是真的不愛說話,還是不會與人溝通,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進行一些專業的性格測試。

網絡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測試方法,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自己,家長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有效溝通,更好地提供幫助。

最後想說一句,如果孩子真的內向,請不要逼他活潑。

內向和外向都只是人的一種正常性格因素,就好像我們下班累了一天回家也不想說話,這並不是一種病態。在孩子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先對孩子說:“你有一些緊張對嗎?”然後再多些理解和鼓勵, “媽媽看到你在堅持,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不要因為你的逼迫,讓孩子感覺到自卑、不如人,從而對說話產生心理陰影。順其自然,才是真正優秀的教育。

----------------------------------

哈佛育兒天團給為父母更科學的養育指南。哈佛龍爸,哈佛+北大雙料學霸,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卡比早教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