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內向?崔永華大夫告訴你60%以上的孩子都“多動”

自閉症=內向?崔永華大夫告訴你60%以上的孩子都“多動”

崔永華

知名專家,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


亮亮(化名)今年9歲,剛剛升入三年級,可學校老師再也受不了了,幾乎天天叫家長。

不是因為他把同學抓傷,就是上課時隨便離開座位,到講臺上站到老師身後做鬼臉,有一次還突然把老師推下講臺。有時則鑽在座位底下自娛自樂,對於老師的管教也不理不睬。看到同學的手工作品,會一把搶過來。不高興的時候會跑到走廊、操場大叫,吵得半個學校不得安寧。

老師建議父母帶亮亮去看醫生,後來亮亮在當地兒童醫院被診斷為“多動症”,服用治療多動症的藥物一年後,卻沒有任何效果。

後來輾轉來到北京安定醫院,經過詳細問診,醫生髮現亮亮非常聰明,也想和同學交往,卻不知道正確的交往方式,經過詳細檢查後,最終被診斷為“高功能”的孤獨症,同時伴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及多動症)。

這種案例我們在生活和臨床實踐中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很常見。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是多動症,很多醫生也會簡單地按照多動症來治療,但往往收效甚微。

其實,孩子多動並不意味著一定是“多動症”,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其中我們最應該警惕的就是“自閉症”。


1.什麼是自閉症和多動症?


自閉症學名為“孤獨症”,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以人際交往障礙、言語溝通異常、興趣侷限和行為刻板為特徵。

以孤獨症為代表的廣泛發育障礙現在被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簡稱ASD),其中大約1/4-1/3的患者智力正常(智商在70分以上),被稱為高功能ASD,這些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多數在普通學校上學。

到目前為止,治療自閉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科學的康復訓練

。除此之外,尚無良策。

多動症的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指發生於兒童時期,與同齡兒童相比,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衝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綜合徵。

多動症有三大核心症狀,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和衝動,多數沒有明顯社交交流和溝通問題。

多動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光靠在家裡管教是矯正不好的。通過規範治療後,大多數患者可以恢復正常。

2.自閉症的多動和多動症有何區別?


從概念看來,多動症和自閉症這兩種疾病本來相差很遠,但有時候自閉症的不合理的無序的行為,以及百叫不應似乎注意力不好的狀態,會被誤診為多動症,而且有一部分自閉症患者會合併多動症的症狀,所以就更容易誤診和漏診。

自閉症並非是普通人理解的“內向的病”,實際上有超過6成的自閉症孩子都是“多動”的。但仔細體味我們可以發現自閉症孩子的“多動”和普通多動症孩子的“多動”有很多不同。

自閉症孩子多動起來毫無顧忌,我行我素,從來不考慮環境和場合的規則,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看法;不計後果,不知輕重,不懂分寸,對老師的慍怒或管理不理睬,多帶有怪異、難以讓人理解的特徵,甚至讓人難以承受;

多動症孩子多動起來一般不會過於“離譜”,老師朝孩子一瞪眼至少會安靜幾分鐘,行為一般不至於讓人過分討厭。

3.“高功能”自閉症有什麼特徵?


“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智商基本正常,所以不像其他類型孤獨症那樣容易被注意和識別。在學齡前常被認為是性格的原因,多數到小學甚至初中以後才逐漸被有經驗的專業醫生髮現。近年來隨著精神科臨床實踐的深入,這類特殊的患者越來越引起醫生和社會的關注。

在書籍中會這樣描述“高功能”自閉症:該徵是一種大腦廣泛發育性障礙,特點是智力較為正常,社會交往困難,侷限、刻板的興趣和活動模式,常伴有顯著的動作笨拙。

但這種條條框框式的描述,遠不如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的理解和領悟來得深刻:

1.

這些孩子們的社交成熟程度和社交推理分析能力都發育得晚,他們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表達的信息,難以從他人眼中讀取信息,採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難以形成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會發展友誼,不能靈活應對各種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甚至經常被別的孩子調戲欺負。

2.

這些孩子們通常使用語言進行溝通的能力差,在交談過程中察言觀色的能力差,不關注對方的反應,不管對方對所談內容是否感興趣,也不顧忌別人的感受。

交談中使用較多的書面語言,咬文嚼字,給人以古板、生硬、誇張的感覺。對於對方的談話,患者只能理解簡短、清晰明瞭的語句或字面意思,難以領會幽默、隱喻、雙關意義的語句。

由於他們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當他們進入高年級時,語言變得更復雜,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因為缺乏談話技巧,他們傾向於把話題轉向他們感興趣的題目,如他們的特殊愛好,並且不容許別人插話或換話題,使談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從而難以和別人很好地互動。

3.

這些孩子們常常對周圍的某些事物或常規很固執,他們堅持用同一種方法去做某事,不容許有任何改變,並且不斷地這樣重複下去。他們常常在協商和妥協中表現得非常不成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步或者該道歉。

如果發現學校中某條校規不合理,他們不但不會接受,或許還會像捍衛理想一樣去反抗。這當然會引起與老師和校方的很多衝突。

這些孩子比較難融入同齡人

,如果他們的智力比較高的話,那就更復雜了——那些具有很高智商的這些孩子可能變得傲慢自負,以自己為中心,要他們承認犯錯是非常困難的。

這樣的孩子可能對任何批評建議都很敏感,卻常常去批評別人,包括老師、家長和政府機構的人。學校或父母會因此把這樣的孩子送去評估行為和態度問題。

4.

這些孩子們的運動方式就和他們的思考方式一樣,有著與眾不同的表現,一些採用專門評估方法測試的研究指出,幾乎所有的高功能ASD孩子都有特定的運動障礙表現。

他們走路或跑步時的協調能力不夠成熟,甚至會有奇怪的甚至獨特的步態。老師也會注意到他們的精細動作問題,如寫字和使用剪刀的能力低下,在體育課上常常無法跟上大家的節奏。

5.

這些孩子們的情感成熟度通常比同齡孩子落後三年。他們描述情感的詞彙非常有限,且缺乏情感表達的微妙性和多樣性,而且不能有效地識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有些兒童會因為意識到自己與社會融合的重重困難而陷入精神壓抑。

4.如何區分“高功能”自閉症與阿斯伯格?


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認為孤獨症兒童的能力都比較差,能力較好的是阿斯伯格,不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雖然他們都屬於譜系障礙,但還是有明顯的區別。一般阿斯伯格症沒有語言障礙和智力障礙,從小開始說話的時間正常;而孤獨症兒童即使智商正常,也有語言發育遲緩的過程,或者可能開始說話時間不晚,但是語言發展的速度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追上普通孩子的語言水平。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兩者就比較像了,而且都有社交障礙和特殊的情緒行為問題,後期反而很難分的很清楚

這類疾病常被忽略,所以建議兒童精神科醫生及相關專業醫生養成從小細縷病史的習慣,樹立成長和發育的理念,爭取早期識別和正確診斷出這類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