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东坡居士”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如何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呢?

铁男春秋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侥幸获得赦免,但首先被贬至黄州。

在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去黄州。苏东坡通过陆路进行,把家眷都暂时留给了弟弟自由照顾,随后再去。

到达黄州后,苏东坡暂住定惠院。黄州太守姓徐,经常邀请苏东坡喝酒,对面武昌的太守也经常送酒食给他。身边朋友不少,他经常散步很久,在庙宇,私人庭院,溪流等处,探胜寻幽,日子过得也相当不错。这个时候,他开始转向研究宗教,他天生悟性很高,很快就对佛教由了很好的认识。

家眷到达后,苏东坡生活基本上安定下来,太守对他很礼遇,但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花钱有了个很好的预算方法,尽量节约。

苏东坡开始真的务农了。他有了一片土地,开始自称“东坡居士”。过去想辞官为农,没想到这次真的被迫成了农夫。东坡农场实际占地十余亩,在黄州城东附近,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附见茅亭,亭下就是雪堂。有房五间,墙有诗人自己油漆,画有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苏东坡就在这里宴请客人。宋朝大山水画家和书法家米芾就是在这里结识苏东坡的。苏东坡逝世70年后,又一著名诗人陆游曾到这里来过,并记述了雪堂苏东坡画像的情况。

苏东坡在这里结识了好多朋友,有潘酒师,庞大夫,郭药师,农夫谷某,大嗓门婆娘。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马梦得,巢谷等都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苏东坡在这里生活的也相当美好。

在这里,还有两个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但不深信道教,而且是闲云野鹤,云游四方之士。诗僧参廖去看望苏东坡,并且住了一年多。

苏东坡这里最好的朋友是陈慥,苏东坡经常和他开玩笑,河东狮吼的典故就是从他而来的。其实,苏东坡年轻时曾和陈慥的父亲不和,他的政敌也是因为这一点让他去黄州的,因为这样陈慥可以为难苏东坡,没想到二人是最好的朋友。

苏东坡在这个时候把朝云收为妾,几年后朝云给苏东坡生了一个儿子叫苏遁,并给他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只可惜,这个儿子夭折了。

苏东坡也是个吃货。在这里,他做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渊明。

苏东坡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劳而有获,心中欢喜,本人又是一个乐天派,所以,这个时候他是非常乐观的,可以说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在这里,少不了写诗吟词。他曾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还有一次,他醉酒后躺在草地上便睡,油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明之为《黄泥坂词》:“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这分明就是一曲流浪汉狂想曲。

苏东坡在黄州还有很多小故事。例如,有一次夜游喝酒,回家晚了,没进去家门,但抬头一望,月光美极了,随口就吟出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有我,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靜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可把太守吓坏了,以为东坡跳江自杀或逃走了,这个责任可付不起。于是他立刻去看,发现东坡卧床尚未起,鼾声如雷,这谣传竟然传到京城,甚至皇帝都听说了。

还有一次,苏东坡由于胳臂患风湿,右眼也受影响,几个月没有出门,结果被谣传他和另外一个散文大家同赴玉楼,同返天庭。皇帝听说了,就赶紧问,这是是真的吗?这个大臣是苏东坡的亲戚,也听说了,但不能确认消息是否准确,由于得不到确切音讯,皇帝急的连饭都吃不下去,掩面泣曰:“难得再有此等人才。”范镇听说后,很伤心,哭的厉害,吩咐家人送丧礼,但还是先派人去黄州去打听此事。结果,传闻失实。

苏东坡在这一时期解脱自由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他的写作上。他以前锋芒四射的讽刺和尖锐,紧张与愤怒被现在的温暖与光辉,亲切与宽和,诙谐与幽默所替代,让人感觉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在这一时期,他还写了四篇精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也以“大江东去”而著称;另两篇就是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还有一篇《承天寺夜游》。

苏东坡的这些绝世佳作,必然会引起他的政敌的羡慕嫉妒恨,再次把他关入监狱的可能性也非常可能。

当然,在黄州,他还研究了瑜伽和炼丹等养生之术。

但好的日子过的是那么快,一年零八个月之后,苏东坡被皇帝一纸之令调往汝州,过几天又调往他处。

在去南京的路上,他看望王安石,二人还商谈了很久。他一路上去了九江、庐山、南京、靖江、宜兴、常州、泗州、京都、登州最后受皇后恩宠,回到京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苏东坡暂时稳定了下来。


绿蚁红泥醅酒


北宋的"东坡居士”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如何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呢?

一、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创行新法,苏轼反对变法,几次向神宗皇帝上疏新法弊端,因而引起王安石的不满。苏轼感到在京城将面临政治上的危机,请求外任。

于是,出京到杭州任通判。后来又转知密州(即现在的山东省诸城县)、徐州(即现在的江苏省铜山县)、湖州(即现在的浙江省吴兴县)

在湖州任上不久,御史李定等人罗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元丰二年,御史台(旧称乌台)李定等人派人到湖州将苏轼逮捕,押到汴京,其罪名是作诗讽刺朝廷。

苏轼被押解到汴京,关进大牢,审讯随即进行。罪证是别人为苏轼刻的一部诗集,而最先把这部诗集作为证据的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苏轼也的确有所谓的"把柄"可抓,凭自己文才经常在诗中讥讽朝政,贬斥新法,这些诗传诵一时影响不小。主审官因政见不同,把苏轼诗中某些讽刺新法的地方,捕风捉影上钢上线,说苏轼对神宗不满,逼苏轼招认叛逆罪。

二、柳暗花明

苏轼《咏桧》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就在神宗面前挑拔道:"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蛰龙,不是想造反吗?"神宗回答说:"诗人之词怎么可以这样理解,他的《咏桧》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时正遇仁宗皇后病重,神宗为了祖母病势好转,打算进行一次赦免。仁宗皇后说:"不须赦免天下凶恶,只要放了苏轼一个人就行了。"又接着说:"过去仁宗举贤良,回宫时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又为子孙得到太平宰相两人,他说的正是苏轼兄弟,现在难道你要把苏轼杀掉吗?"仁宗皇后边说也掉泪,神宗也在一旁陪着下泪。

一些同情苏轼的人也站出来为他说话。丞相吴充有一次问神宗:"皇上感到曹操这个人怎么样?"神宗说:"曹操算个什么东西。"吴充说∵陛下以尧舜为榜样,当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忌心极强,但还能容忍祢衡这样的狂人。陛下难道还不能容忍苏轼吗?"神宗有所触动说:"我正打算放了他。”经过五个多月的审讯,终于给苏轼定了个"讥讽政事"的罪名。苏轼虽然心中不服,但能幸免一死,已是喜事了,只得写检讨认错,因此,被贬官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的苏轼成了东坡。

三、被贬黄州后又几次被贬

苏轼被贬黄州后,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元丰七年三月改贬汝州。汝州是京城所在地,说明朝廷对他的态度有点转变。这期间,会唔了退休宰相王安石,这对政敌又是文坛巨匠相会甚欢。这时,王安石已被排挤出朝,闲居江宁,两人的理想和抱负同样以失败告终。苏轼又因不容于新旧两党,再贬杭州;再因政见不合外放颖州;而后因新党再次执政,又被贬至惠阳。

1097年,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贬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儋州虽然是蛮荒之地,苏轼在这里贡献很大,儋州人民对他也无比的崇敬。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遇朝廷大赦,65岁的苏轼调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江苏常州。宋高宗即位,追赠他为太师,谥"文忠"。

苏轼一生波澜壮阔,少年得志,中年遭难,"乌台诗案"差点丧命,晚年又连续遭贬,伦落天涯。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初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当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时,他持保守态度反对王变法,因而遭到被贬。宋哲宗时,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当权,起用他做翰林学士,但当旧党废出一切新法,他又不满旧党纠错过旺,再遭排斥。等到新党再次得势,他以六十高龄被贬儋州。直到大赦内移,真是命运多舛。

四、文学巨匠

苏轼是一位文学全才,不仅在诗、词坛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书法、绘画、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明快锋利,气势磅礴,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愧是一位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匠。


高楼避愁


心似已灰之人,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晚年《自题金山画像》,总结自己一生的功业:不是自己最显赫作礼部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也不是任阀州、徐州、密州知府时,而是自己被贬谪的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与苏轼豁达的态度有关,但确是苏轼功业的真实写照。

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知湖州,他在给神宗的《湖州谢表》中,带有个人色彩,被新党抓住小辫子,说他愚弄朝廷,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对皇上不忠,他们从苏轼的诗作中挑出隐含讥讽的句子。苏轼被御史台吏部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乌台诗案”。因御史台遍植柏树,柏树上常年有乌鸦栖息,所以叫乌台。

朝中元老,甚至变法派中也有很多人上劝谏书保苏轼,退休的王安石也从金陵上书“安有盛世杀才士乎”,神宗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免了苏轼死罪,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到了黄州后,作为罪官,苏轼贫困无依,衣食不周,儿子苏过和苏迨只能“望肉下饭”(墙上挂一块腌肉,吃饭时望一下吃一口饭)。当时有个书生叫马正卿的,向黄州长官求情,为苏轼要了一块黄州东郊的荒地。

苏轼在这块荒地上开垦种粮,还建了屋子,就是著名的“雪堂”,苏轼一家才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苏轼最喜欢的前人白居易被贬忠州时,是在忠州的东坡。现在苏轼在黄州的东坡,所以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的名号从此而来!


苏东坡在此期间走出了心境上的困难,走出了一片天地,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苏东坡的文学、书法都在黄州创造了奇迹,他越来越喜欢黄州,自己也达到超然无我的境界。

文学的苏东坡变成了哲学的苏东坡,苏东坡成就了黄州、赤壁。黄州、赤壁也成就了奇才苏东坡。


宋哲宗即位,苏轼还朝任翰林学士。哲宗是幼年嗣位,由旧党秉政,执政大臣尽废新法,苏轼却主张保留新法中的免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措施,又招致旧党程颐一派攻击排挤,先后出知杭州、颖州、扬州。

苏轼无论在何地,总是心系百姓,造福百姓。以知杭州为例:赈灾,办医院,五水共治,西湖成型。苏轼在杭州办的“安乐坊”医院为杭州首家公立医院。疏浚西湖湖底淤泥和葑草筑一条跨越西湖南北的长堤,上造六座桥和九座亭子,堤上植芙蓉、杨柳。苏轼继任者在堤上题苏公堤碑,后人称为苏堤,与白堤,杨公堤并称西湖三堤。

哲宗亲政后,苏轼还朝。新党东山再起,这次,苏轼面对的是心恨手辣的昔日好友章惇,苏轼垂暮之年,被远贬岭南。

惠州当时还是瘴疠之地,苏轼又值暮年,基本生还无望。

苏轼让儿子苏迈带一家老小去宜兴居住,只带儿子苏过随行,苏轼的知音爱妾王朝云坚持随行。作为四川人的苏轼很不适应岭南气候,但他的境界可以超越生命中的所有苦难,并且乐在其中,深受百姓爱戴。他疏浚惠州丰湖,丰湖在惠州的西面,苏轼也叫做西湖。

可惜的是,朝云没能抵抗住瘴气,三年后病逝。苏轼为她写下了“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悼亡词。




元符二年,苏轼被贬至最远的儋州,此时,苏轼已经六十二岁了,弟弟苏辙也被贬雷州,兄弟二人在藤州相遇,苏辙送哥哥出海,这一别就是永生之别,再也不能千里共婵娟了!

苏轼在儋州生活更为困苦“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以朝奉郎身份还朝,北归途中,在常州病逝,谥号“文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