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中的黑釉鹧鸪斑和油滴如何辨别?

古韵悠扬318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这些已为藏友们所熟知,但北宋定窑还生产鹧鸪斑和油滴产品,比较少见。

一.二者形状不同

1.鹧鸪斑,外观形似鹧鸪斑点的花纹,就是鹧鸪鸟其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因为这种胸部散缀圆珠白点的羽毛,正是鹧鸪所独具的风韵。

鹧鸪鸟的鹧鸪斑

浙江省丽水大水门码头出土北宋定窑黑釉点褐彩鹧鸪斑残片

定州出土定窑黑釉鹧鸪斑窑变釉笠式盏残片

2.油滴,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定窑油滴都很小,但有自己的特色,小而变化多,显得含蓄而别有韵味,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定窑油滴标本 

二.二者形成的原理不同

1鹧鸪斑,是在器物上先上一层面釉,在面釉基础上再洒上含铁量高的窑变釉,状如鹧鸪斑点,烧成难度很大.形成最好的,叫鹧鸪斑,而定窑釉形成此斑的少,但它能形成散射状的窑变称天外飞仙!还有一种爆斑,规则一点的像金钱纹,这是定窑窑变特有的.鹧鸪斑是釉装饰的工艺烧制而成.因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点彩釉窑变鹧鸪斑.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品种.

十世纪欧洲私人珍藏的黑定点彩斗笠式鹧鸪窑变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黑定洒褐点窑变盏(介于天外飞仙与鹧鸪斑之间)

3. "油滴"的形成属于自然窑变,与人工窑变形成的鹧鸪斑比,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油滴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油滴釉属于结晶釉,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在该处密集,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从而形成“油滴”斑。黑定中油滴作品是在唐代的定窑酱釉基础上发展的.

定州出土北宋黑定油滴盏残片

油滴是一种在高温下使铁离子释放,又急速遇冷后釉表面呈现的‘银色’、‘酱色’、‘冰花’等不同程度的窑变结晶体,这种结晶的成因与釉料、釉的薄厚及烧成温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说这种油滴只有在1100度以上,又逢适当的釉料、湿度和风口才会形成,温度过低难以形成,过高油滴又太小,所以要烧出完美的油滴器物成品率极低,应该都带有偶然性。

曲阳、定州近年出土的定窑油滴残片

中国的鹧鸪斑和“油滴”主要产地除定窑外,还有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福建等地区都有生产.

福建建窑鹧鸪斑标本

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出土山西怀仁窑黑釉油滴盏

参考文献:

1.沙家櫪《神奇的黑定及其窑变》

2.沙家櫪《待创新高的黑定窑变盏》

3自正定窑《黑定》

声明:本答案由【极速鉴宝】APP整理总结,仅供广大收藏者参考。


极速鉴宝故事汇


黑色釉瓷器一直以来,不被我国收藏界所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艺术品拍卖升温,黑釉瓷器尤以黑釉各种窑变茶盏,受到国际艺术品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及日本收藏界对黑釉各种窑变瓷器的钟爱和欣赏。

黑釉瓷器在宋、金、元时期比较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各种阶层中,是日常生活中所用之物。窑口以南方建窑、吉州窑,北方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各大小窑囗都有生产过黑釉瓷器。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所生产的黑釉瓷器,以黑定而闻名于世,尤以黑釉鹧鸪斑茶盏,近几年来受到各界收藏人士所喜爱,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也创下历史最高成交纪录。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品种繁多,釉色纷呈。宋瓷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瓷器审美的新境界,黑色釉瓷器,与其它的各种瓷器共同组成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古韵悠扬318


欲说鹧鸪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鹧鸪。鹧鸪如图。鹧鸪是一种鸟,鸟的前胸羽毛有黑白相间的图案即有黑白斑。建窑烧的一种碗。如图2。属于鹧鸪斑。而油滴碗如图6所示。跟油滴很相似。多为建窑和吉州窑烧造。

而定窑也烧造黑釉,价比白釉更贵。其中如图3.4.5就是有名的定窑黑釉的一种。而定窑鹧鸪斑,其实就是日本人说法。他们管这个碗叫定窑鹧鸪斑。而我认为他们应该归于油滴的范畴。

是日本人搞乱了鹧鸪斑和油滴的区别。

最后一图是我们常说的油滴盏。

总上所述,也许看看图比说的更清楚。

回答满意吗?








oldgeng5293465


建盏斑纹各种各样、千差万別,宋代人给予建盏的名称是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建盏而言,其他的只能按类近行归类。如日本称的「油滴建盏」在中国宋代谓「鹧鸪斑建盏」,因流传到日本后,被日本人称为油滴天目,故国人也惯用油滴来称呼建窑中斑纹呈点状的釉色。

油滴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建窑油滴,一种是华北油滴。

建窑油滴即位于南方的宋代建州窑,是宋代建窑的名贵釉色,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所烧的鹧鸪斑。除了建窑生产的油滴盏之外,华北油滴则是宋金时代山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北方窑口所烧雨点釉,也是深受到各路藏家们的喜爱和追捧。

日本现称的油滴包含建窑油滴(即鹧鸪斑),和华北油滴(即雨点釉),两者区别有:

1

烧制条件不同

建窑油滴的烧成温度在1300℃之上,而且必须在还原气氛下烧成,而华北油滴的烧成温度在1240℃左右,在氧化或还原气氛下都可以烧成。

2

形成机理不同※浮萍机理

建窑油滴釉烧到1300℃左右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釉开始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主体相分离出富铁的另一相。

在重力与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富铁相易浮在釉表面层,随着过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铁相越来越多,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象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

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

当烧成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降温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环境条件适合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时,便形成建窑油滴斑纹。

外观特征不同

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外观特征是由它们的形成机理决定的,其区别在于:

(1)华北油滴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它是由气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气泡,所以斑点布满整个釉面。而建窑油滴的斑点是随机而生,所以分布不均匀。它不仅体现在同一件作品上,尤其在不同件作品上差别就更大,所以建窑油滴釉面花纹各种各样。

(2)华北油滴斑点的大小与釉层厚度密切相关,因为釉层越厚,气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个「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后就是一个斑点。而斑点的形状也取决于凹坑被拉平的形状。

建窑油滴的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包裹团大小,所以同一件建盏上不同部位的斑点大小与疏密都可能差别很大。

而斑点的形状一般呈卵形状,是因为包裹团受釉层流动影响,有被向下拉的力存在。若拉力过大,则斑点成条形状。

(3)建窑油滴在高温烧成,釉流动大,在盏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而华北油滴在较低温度烧成,聚釉现象不明显。

(4)建窑油滴斑点内有肉眼可见的沟纹(类似田泥干后的裂纹),是因为包裹团是由许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华北油滴斑点内无沟纹,是因为铁氧化物均匀聚集在气泡周围。

因为两类油滴在烧制条件波动的情况下,都存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斑点,对于不善于鉴别的人,若从斑点的大小、形状、疏密或色彩上生搬硬套去区别,则很容易误入歧途,但不管两类油滴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形成机理会从斑点内沟纹反映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