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辽国、金国都很强大,为什么不灭了弱小的西夏呢??

guiguke


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击败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在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称帝,国号“契丹",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这就是辽国的开始。公元1125年,在强大的女真军队的打击下,辽国最后一位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兵败被俘。强大的辽国至此灭亡。

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将领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并且在随后多年攻伐后除北汉外其余九国均被赵匡胤消灭。“统一”中国后的赵匡胤,对五代十国的乱象刻骨铭心,再加上自己得位不正,便对地方及个人拥兵自重的行为深恶痛绝,为了彻底根除这一弊端,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便亲自导演一个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公元1114年一直被辽国统治的女真族也出了一厉害的人物完颜阿骨打,他统一了女真诸部后接连击败辽军,并在第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立大金政权。公元1234年,在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宣宗的儿子金哀宗完颜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自己则自缢于幽兰轩,时年三十七岁。至此,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灭亡。

三个强大的政权在中原大地上交替统治着,而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一直生存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间,立国一百八十九年屹立不倒。这个国家就是有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1038年—1227年)。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玄宗时迁居陕北。首领拓跋思恭因平叛黄巢起义收复长安城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这支党项部落便以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

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到了宋朝建立,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依然视这股党项势力为藩镇势力,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虽然采取削藩政策,但是面对强大的党项部落,宋太祖也是采取了拉拢政策,并对李氏一族首领的地位“许以世袭”。到了宋太宗继位,为彻底解决后患,企图将李氏一族迁入京城加以控制,此时的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为免除干戈,奉诏入京。但是他的族弟李继迁不愿投降,借故逃了回去。

公元985,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朝闹翻。然后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取得了辽帝的册封,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已经割据一方。宋太宗震怒派出五路军队前去围剿,均未成功。太宗死后,宋真宗继位。这位宋真宗就是那位澶渊之盟的软弱君主,为息事宁人,他同意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党项部族的独立地位。

北宋一直以中原王朝正统自居,统治者均认为西夏立国的夏州等地区一直应该是中原王朝的领土。虽然割让土地给李继迁,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夏州节度使的独立自主性,并没有承认西夏是一个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也算的维持了一段和平。但是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元昊并不想继续做这个附庸。在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李元昊的称帝行为彻底激怒了宋朝的统治阶级,此时的皇帝已经成为了宋真宗的儿子,“狸猫换太子”故事的主角宋仁宗,仁宗皇帝下诏削夺元昊官爵,撤销所赐皇姓“赵”,停止贸易往来,并在边地揭示布告,募人能捕杀元昊者,赏作定难军节度使。自此之后北宋与西夏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来回切换,仁宗朝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可谓是有北宋一代,与西夏的作战就没有停止过。

北宋与西夏各有胜负,谁也没有完全的占到谁的便宜,西夏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强大,但是由于国土狭小,无法支撑大的战争行为,而北宋虽然富有四海,但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军队战斗力逐年下降。直到徽宗时被金国灭亡。所以说北宋不灭西夏不是不想灭,而是灭不了。

辽国作为北方游牧部落,一直势力强劲。李元昊称帝时辽国在位的皇帝为辽兴宗。西夏在李继迁时就与辽国达成的同盟关系, 共同对付宋朝,但是在北宋与辽国澶渊之盟后,北宋与辽的关系迅速升温,长达百年维持兄弟之国。所以在西夏与北宋战争激烈的时期,李元昊多次请求辽国出兵协助,但辽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而西夏在有一次帮助辽国镇压夹山部呆儿族的起义,平叛之后辽将将所有缴获归为己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让西夏与辽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公元1043年李元昊煽动、引诱辽统治下的山南党项各部及呆儿族叛辽归夏。接着,又唆使呆儿族降户不断骚扰辽朝的边境。公元1044年四月,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等举部投夏,辽责令西夏遣返叛将,李元昊不许。当年五月,辽兴宗派兵征讨叛辽的党项族,李元昊出兵援救,打败了辽军,杀死了率军的辽招讨使萧普达等。消息传来,辽兴宗大怒,亲率数十万大军,大举讨伐西夏。

经过1044年和1049年的两次贺兰山之战,辽国军队虽然在一系列遭遇战上战胜了西夏军队,但是西夏军队利用地形优势抵抗,在长期战争后辽国并没有实现自己开疆扩土的战略目标,反而因为与西夏的战争消耗辽国的国力,为此后的亡国埋下了祸根。所以说辽国不灭西夏基本上是因为实力相当,打的两败俱伤对谁都不好。

自此以后北宋、辽、西夏,三国均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西夏名义上还是要向北宋与辽国称臣,但实际上却完全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强国,形成了宋、辽夏三朝鼎立的局势。知道女真部落金国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平衡。

金国迅速崛起,1125年灭掉辽国,1127年灭掉北宋。在灭辽的最后阶段,因为当时的西夏与辽国的和亲关系,西夏曾出兵帮助辽国,但在辽国灭亡,辽末代天祚帝逃亡西夏时,金国要求西夏不可接纳,在一系列的威逼及利诱下,当时的西夏国君李乾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从此成为了金国的附属国。此后西夏对于金的一系列行动都采取支持态度,并没有在大的问题上与金国发生冲突,所以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而金国统治者也是非常了解西夏的战斗力,虽然西夏已经到了衰败期,但是征服西夏还是要付出消耗巨大国力的代价,辽国的灭亡就是很好的例子。金国起兵反辽本意就是要扩张生存空间,灭亡北宋也是为了掠夺资源,而地处西北贫瘠地区的西夏,并不符合金国的战略意图。另外西夏的存在很好的为金国屏蔽了来自契丹残余势力建立的西辽,以及逐渐强大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族蒙古的威胁。所以对于金国来说,消灭西夏是不划算的行为。

北宋、辽国、金国之所以没有灭亡西夏虽然都是各有各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各家的战斗力都一般,而西夏小国战斗力又略强,谁也没有完全战胜谁的能力,最终全都被崛起的蒙古帝国消灭掉了。也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伦语说历史


不得不说,西夏一开始的兵峰很强盛,强大到辽国和北宋不敢轻视他。但你要是说三国灭不了西夏,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且不说辽国和金国,就是后期军事孱弱的北宋,在徽宗期间已经磨炼出了七万战斗力惊人厢军西军。而且原本在征讨方腊之前,徽宗本是打算用西军收复河套的,事实证明,西军确实有这个实力,因为在整个抗金战争初期,只有西军挡得住金军的铁蹄。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宋徽宗太作,惹得农民起义不断,宋军也不至于调西路军去平叛,那北宋很有希望剿灭西夏,夺回西北马源地和河西走廊。


至于辽国在西夏初年李元昊时期,便已经对西夏造成了严重威胁。当时西夏为了增强实力,不断的从辽地接纳党项人。在宋夏战争关键时刻,辽国兵分两路,一路企图从宋朝获得更多好处,一路警示西夏,意思是你在胡闹我随时灭了你。至于为啥不灭夏是因为完全没那个必要了,辽国已经有近饱和的资源,不需要在攻略土地了。

金国在灭辽时,便已经确立了和西夏的臣属关系。之后虽然西夏总是对金国心怀不满,但是不对等的国力和缺少宋朝的支援,使得西夏只能臣服金国。因为女真人少,对于当时富裕的中原都无法有效控制,就更不要说去管一个地偏人少的西夏了。而相比于西夏,富裕的宋朝更有吸引力,因此金国对西夏只是提防,并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火器工坊


北宋、辽国、金国都很强大,为什么不灭了弱小的西夏呢?

原因很简单,灭不了!

为什么灭不了?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夏州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含今天的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

这些地方,今天看看,气候严峻,真真的是西北苦寒之地,所谓的物产丰富,也就是马匹与青盐,其他基本没啥,这种地方打他干吗呢?地理呢?东南是宋,西南是吐蕃,正西是高昌回鹘,北方是辽,处于宋、辽、吐蕃等政权的包夹中,都不好惹,还没有战略纵深,只要战败就是灭国,但是凭手里那点玩意,自给自足裤子都穿不上,只能时不时靠打秋风来打打牙祭。

去哪打秋风呢?当然是有钱的北宋了,每次都满载而归,盆满钵满,而当时的北宋军队战斗力其实是挺强的,和辽的战争基本是平分秋色,最终签定了澶渊之盟,而宋夏的战争,基本是宋朝惨败,估计辽心里也在嘀咕,别去现了眼,再加上西夏的策略,辽兴宗攻打西夏,西夏立刻称臣,北宋攻打西夏,西夏就死磕,始终避免两面受敌。

而宋辽又处于相互提防的态势,双方都无暇与西夏死战,又都将西夏当做牵制对方的一股势力,再加上宋辽开国后都少有贤君,均丧失了进取之心,就放任西夏发展。

金灭辽后,金宋战争又起,西夏又转而向金称臣,西夏还攻占宋朝定边军, 金朝皇帝在高兴之余把此前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积石州等河外诸州都赏赐给了西夏王乾顺,西夏领土达到鼎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但也因为紧跟金朝的政策,蒙古崛起后,一直视西夏为眼中钉,将其作为练兵场,不断派兵袭扰突击,演练部队。而这时蒙古扫平四海,南方只有一个小小的西夏了,这时西夏的厄运就来了。

此时的西夏政策陷入混乱,经过蒙古的三次征夏,西夏又附蒙伐金,反复与蒙金发生战争,导致百姓十分贫困,经济生产受到破坏,军队衰弱,在加上西夏经过母党专权、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国力衰弱,最终灭国。

 



裹着冰的火焰


宋、辽、金三国无论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都远远强于西夏,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却让西夏这个小国在三大强国的眼皮子底下生存了近二百年,并先后熬死了北宋和辽国。西夏之所以没有被灭亡,虽有其军事实力相对较强的原因,然而更主要的是,西夏地贫民弱,对于相对富庶的三国缺乏吸引力,同时,西夏的存在也是辽、金企图制衡夹击宋朝的棋子。

一、西夏军事势力较强:

西夏是党项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党项族民风彪悍,军队好战,且作战能力强,西夏初建时,宋仁宗曾经三次对西夏发动大规模战争,最终却都已失败告终,后来宋神宗五路伐夏,也皆遭失败,这固然有北宋军队用人不当、军力不强的原因,更是西夏兵力强盛的原因,不仅能够打败宋朝的多次进攻,西夏还曾全歼入侵的辽军,先后两次大败辽军。

二、西夏对宋、辽、金缺乏吸引力:

西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国土面积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宁夏、甘肃、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以及青海东部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不要说是在当时,就是在现在的中国,也是相对贫瘠且非常偏远落后的地区,反观宋朝和辽、金,宋朝控制着中国最为富庶的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辽金则先后控制着幽燕之地和东北千里沃野,而西夏这样的贫瘠干旱的地区对于宋、辽、金这些在国家实在缺乏吸引力。三国不会兴师动众的去攻伐一块不值得的地方。

三、辽、金扶植西夏牵制宋朝

北宋初建时仅与北方的辽国南北对峙,后来西夏于宋朝西北割据独立,宋朝多次对其打击却终不能将其降服,辽国见此则故意与西夏示好,借此联合西夏欲望东、西两侧制衡宋朝,事实上辽国的政策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西夏成为辽国进攻宋朝的马前卒,辽国统治者深知西夏与北宋谁也无法将对方灭亡,于是更乐见两国互相进攻、彼此消耗。后来辽国和北宋先后灭亡,金国也深谙此道,并没有把西夏作为进攻和打击的对象,而是采取安抚西夏的策略,以便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南下攻宋。

西夏统治者在辽、宋、金三国之中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始终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西夏这个地方政权能够在强国林立的两宋时代存在近二百年的原因之一。


历史课课代表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别小看西夏,建立西夏的党项人从隋朝开始就一直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唐朝时党项人,沙陀人都是有名的雇佣军,其装备,战斗力一点也不差。


西夏建立后,有北宋一代,每个皇帝都是心心念念想灭了西夏。西夏的位置太特殊,占据河西走廊,把中原王朝的产马地给占了,而且也把宋朝通向西域的路也给堵死,西域有血统优良的战马,是和中亚,乃至欧洲交流的重要通道,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有了西域,就能更上一层楼。

虽然北宋武力弱,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是败多胜少,但是北宋的综合国力要远远强于西夏,北宋败十次,一百次都行,但是只要西夏彻底失败一次,就有被灭的风险。

在北宋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想灭西夏,西夏则想南下占据关中,定都长安,和北宋辽国形成鼎足之势,奈何地小民贫,虽然多次击败北宋的进攻,但是每次都无力反击,反而因为长年的战争导致国内政局不稳。长此以往,北宋是完全可以灭夏的,但是别忘了,还有个辽国。


对于辽国来说,地贯东西,对西夏的领土没有需求,但是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让北宋灭了西夏,占据河西,沟通西域,那么北宋的国力将会有大幅提升,长期缺少战马的问题也会解决。和辽国之间的平衡就会打破,北宋不只念念不忘河西,对燕云十六州更是铭记在心。一但北宋强大了,必然会兴兵北伐。打得过打不过两说,起码自己以后也难有好日子过,好不容易形成的和平局面也会被打破。

所以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辽国永远是挺西夏的,有辽国的干预,北宋灭西夏会变得非常艰难。

总而言之,西夏是平衡北宋和辽国实力的重要砝码,北宋和辽的互相牵扯,是西夏能存活那么长时间的重要因素。

至于金国,原因也有这么几个。

金灭辽之后,耶律大石在西边又建立的西辽,而西夏则正好处在金和西辽之间。西夏就成了金和西辽的一个天然缓冲区。


其次,南宋通过岳飞,韩世忠,吴氏兄弟,刘琦虞允文的努力下渐渐站稳脚根,并且在面对金的进攻时已经有反击的能力了,金国此时再招惹西夏,那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于金国是很不利的,不如把全部军力用来和南宋的较量。

再者,蒙古崛起后,金就更不能打西夏了,一来蒙古和金有深仇大恨,势必要攻打金国,西夏的存在,反而能给金国分担一部分压力。

只可惜金国人后来自己作死,被蒙古收拾惨了居然想通过对南宋和西夏的战争来拓展生存空间,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大量人力物力,间接导致金国的灭亡。


守仁读仁


首先,西夏本身就不弱小,军事实力很强,属于中等强国,在无数的内忧外患中、在周边强国林立的情况下,屹立近200年,实属不易。

西夏的军事手段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并且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为主力,战斗力优秀

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国土面积不小。

西夏积极学习先进的中原汉文化,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

西夏的农产品主要有大麦、稻、荜豆和青稞等物。药材和一部分手工制品也特别有名。西夏在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庆历和议后,宋廷设置榷场,恢复双方贸易往来,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夏崇宗与夏仁宗时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四方的物品会集到首都兴庆,进入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

再就是政治手段灵活,在大国之间跳舞。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与耶律阿保机于唐天祐四年(907)建立的辽国,以及与赵匡胤于宋建隆元年(960)建立的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总之,西夏是一个很顽强的政权





漢国公


一,西夏民族的坚韧性,西夏论人口,论地盘,论经济,仅仅都比不过宋的关中地区,更比不过辽金的幽云十六州,仅凭区区河套地区及河西几片绿洲就与强国周旋了几百年,临灭国还弄死了成吉思汗,死便死矣,你也别想好活。这样的精神在蒙古铁骑之下也只有死守襄阳的吕文焕能与之媲美了。

二,西夏人的灵活战略,西夏,宋,辽金基本上形成了三国鼎立,西夏是最弱的,这就好比三国中的蜀国,同时,西夏的地理位置也并不优越,六盘山不是什么优质的防守屏障,从东北侧进攻西夏更是一马平川,仅有黄河还可以称得上像样的防线,但相比长江和南方水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实际上除了西夏,中国历史上也基本没有依靠这片地域成功建立政权的。西夏采取了比蜀国更为灵活的政治策略,前期主要是与弱国联合对抗强国,后期国力衰弱则依靠强国攻打弱国,甚至附庸也没关系。但实际上由于地域限制,西夏后期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但对抗成吉思汗一役却彰显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拿现在的话说这一战可以吹一辈子。虽然由此导致了西夏人被蒙古人屠杀殆尽。


Douglas001


有些类似于魏蜀吴三国鼎立。辽国不用说,是很牛逼的一个国家,辽和宋之间经常有战争,后来签订了澶渊之盟。而西夏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对宋朝绝不称臣纳贡,宋朝一打,西夏就死磕,在宋人眼里典型的硬骨头。辽国玉西征,西夏同样以死相拼。以至于当时,宋辽对于西夏都很头痛,后来都把它作为牵制彼此的一个工具吧。再后来,金国兴起,把这个平衡给打破了。宋辽,分别从南北两面夹击辽国,最后辽国灭亡。辽国的耶律大石,在辽国灭亡以后,跑到了西域,建立了西辽,金国考虑的,把西夏作为一个缓冲地带。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南宋的岳飞和金国一直在打仗。后来西夏主动对金国称臣纳贡,双方维持了80年的和平。当然另一方面,蒙古人兴起以后给金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所以,金国不得不重视和西夏的关系,避免三线作战。大家可以想一下,当时金国西北方就是蒙古,西边就是西夏,南边就是南宋,所以金国当时也很头痛,就把西夏作为一个战略缓冲。当然,另一方面,大家可以想象,西夏现在就处于,像中国的陕西,甘肃那些地方,也是一些苦寒之地,对于金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用的资源,因为以金国的国力来说的话,相当于西夏有的金国也都有,唯一缺少的就是南宋的钱财和人口。 公元1234年,在宋人和蒙古人的南北夹击下金国灭亡了,随后,西夏内部也发生了很多变故,最终在1227年的时候也是被蒙古大军给灭亡了。


知史后勇


北宋一时期从东到西的北方少数民族互相牵制并没有哪个政权有绝对实力吃掉另外的一个政权。互相又都有和亲之礼。北宋和辽的百年澶渊之盟让两国的军事都有所松懈。党项人趁机做大做强。德明本是个野心很大的首领,无奈寿数不足。接下来的继千,元昊继位后比起德明有过之而无不及,1038年元昊宣布建国称帝。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我是昆仑流石一名生活领域创作者,喜欢我的评论请关注我。我们共同探讨生活。


昆仑流石7


跟三国时期一样,一国妄图推翻平衡必然有另一国维持平衡,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实力已经无法保持平衡或是有外来之物打破平衡之时(元朝)才会发生变化,西夏一直是辽宋,宋金的缓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