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車市寒冬”這一說法在這兩年頻頻被提及,銷量下滑、政策調整、產業升級等,多重壓力之下汽車市場持續低迷。自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近28年來首次負增長後,2019年我國汽車銷量再次出現負增長,各家車企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然而2020年開局,一場疫情又再次席捲了全球,這讓車市的情況變得更加嚴峻,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以比亞迪為例,今年1-3月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6.13萬輛,同比下降47.9%,銷量接近腰斬。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2.22萬輛,同比下降69.67%,新能源汽車銷量減少約2/3。對於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比亞迪而言,這樣的數據確實很難給企業帶來盈利的。然而,你們眼中“不務正業”的比亞迪卻靠賺“外快”扭虧為盈。
比亞迪汽車“不務正業”嗎?
據瞭解,比亞迪主營業務是汽車及相關產品,除此之外,其業務範圍還涵蓋以下幾個領域:
一、手機領域,雖然從未推出過屬於自己的手機品牌,但事實上很多世界名牌手機採用的配件就是出自它手。
此外,因為蘋果手機產能也受疫情影響供貨不足,讓蘋果不得不發佈限購令。在這種情況下,蘋果方面應對方法,就是再增加一家代工工廠,而被選中這家工廠便是比亞迪!
二、生產口罩,目前比亞迪擁有300條口罩產線,日產量已達2000萬隻,同時還在以每天生產100萬到200萬隻口罩的速度增長,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除中國外,全球疫情仍未明顯好轉,作為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的比亞迪,不僅隨著中國醫療隊援助各國,在獲得美國相關機構認證後,開始出口賺“外快”。
三、其它,比亞迪的業務範圍覆蓋面相當廣泛,包括了微電子、電子、動力電池、光伏、軌道交通等等,如果我告訴大家,地球上20%的手機都是由比亞迪代工的,你敢信嗎?
比亞迪靠賺“外快”力挽狂瀾扭虧為盈嗎?
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約196.79億,同比去年減少35.06%;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1.13億,同比減少84.98%。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717億,即虧損了4億多。財報顯示,一季度比亞迪獲得汽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5.33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汽車補貼,比亞迪一季度為虧損狀態。
然而,4月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花費近10億美元(約70億元),從比亞迪一家美國子公司每月採購2億個口罩,持續到6月底。並且,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向比亞迪子公司支付4.95億美元的第一筆貨款。同時,比亞迪與日本軟銀集團合作生產口罩,從5月起每月向日本供應3億隻口罩。
比亞迪預計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將達到14.5億元(去年全年比亞迪淨利潤為16億)。業績變動原因除各板塊業務好轉外,還有一條“口罩生產預計也將為集團的銷售收入及盈利增長提供正面貢獻”,功不可沒。
總結,在疫情和車市寒冬的雙重壓力下,加速了行業的洗牌,但危機與機遇共存,各大車企也是各顯神通,有類似造車新勢力拼命選擇融資的,有類似奇瑞進行股改的,有類似吉利造衛星,有類似上汽裁員降薪的,還有就是比亞迪制口罩這種玩跨界的,另外幾乎每家車企都在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方面下了重注。通過各種措施絞盡腦汁度過這個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困難期。
這些措施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不過小編認為,口罩收益或許給受疫情衝擊的比亞迪彌補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仍難形成長久穩定的利潤來源。如何提升汽車業務的競爭力,抵禦特斯拉等品牌的競爭,才是比亞迪的當務之急。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