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近期有一種類型的基金密集發行,我把它稱為

「定期持有期基金」

今年年初睿遠基金髮行三年持有期混合的時候,也是轟動一時。

一、定期持有期基金有什麼特點?

所謂定期持有期基金,是指在持有至約定期限後即可隨時贖回的基金

截止2020年6月9日,全市場存續定期持有期基金148只(不同份額去重)。其中,FOF類91只,非FOF類57只。我們在這裡關注非FOF類型的定期持有期基金。

從成立年份看,定期持有期基金產品成立年限均較短,可以說是一種基金產品創新。第一隻非FOF定期持有期基金成立於2019年6月份。發行完之後停滯了3個月,整體來看在2019年發行量不多,但是2020年密集發行。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從基金類型看,近期被炒得太熱的所謂「固收+」基金是主要類型。

其中,偏股混合型和偏債混合型基金佔比最大,分別為47%和36%,合計超八成。細分到投資組合比例看,偏股型佔比為54%,偏債型佔比為35%,其餘為純債類基金。偏股型以股6債4為代表,偏債型以股3債7為代表,合計佔比超六成。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從持有鎖定期看,鎖定期在1年以上的居多,佔比達到79%。有觀點認為

頻繁操作短線頻繁操作短線是散戶最容易犯的錯誤。

定期持有期基金幫助散戶“管住頻繁操作的手”,進而穩定基金公司的「負債端」和收入。那麼,是否定期持有期越長,對基金的收益貢獻越大呢?偏股型和偏債型又對收益有什麼影響呢?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二、定期持有期基金業績咋樣

和攤餘成本法法債基一樣,定期持有期基金成立時間偏短,基本上是與資管新規後的攤餘成本法法債基是同一時間進入市場的基金類型,業績積累很短,短到不足一年。因此,

對定期持有期基金進行業績評價數據量偏少。

此外,2019年下半年以來上證A股指數圍繞3000點呈震盪走勢, 而中債財富指數在2020年4月以前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從寬基指數的直觀感受上看,對偏股型定期持有期基金不是利好。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但是,

就像我們總喜歡說的「結構性行情」,有不少定期持有期基金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所謂做阿爾法策略的,比如關注大製造的,比如關注價值優勢的等等。在限定了基金策略和投資方向的同時,是不是在業績回報上能有亮點呢?

從定期持有期基金成立以來回報看,偏股型整體明顯跑贏偏債型。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現最好,股票多空基金最差。其實股票多空策略的基金只有一隻,是做量化對沖策略的,比較特殊,因此難以與其他類型的基金放在一起比較。

可見,這裡真的是印證了所謂的「結構性行情」,偏股型基金回報更好。而債券市場由於2020年4月以來的大跌,回吐了相當大部分漲幅。2020年5月以來成立的定期持有期基金中,有7只回報率為負,產生浮虧,均為偏債型定期持有基金,與債券市場的下跌有較大關係。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三、定期持有期基金與同類型基金比較

筆者選取了同一家基金公司發行的偏股型定期持有期基金、偏股定期開放基金和普通偏股混合型基金進行比較。

定期持有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一文了解“固收+”新寵

定期持有期基金往往對於基金投資組合比例要求與定開基金類似,比普通混合型基金寬鬆。此外,由於能夠進行槓桿操作,在這方面也較普通混合型基金更有優勢,或許能夠對基金帶來貢獻。但是,其實混合型基金在實際中是較少採用槓桿策略的,債券打底,收益增厚主靠權益。

從風險收益特徵看,不管是定期持有期基金,還是定開型基金,都跟普通混合型基金一樣,風險收益都是小於股票型基金,大於債基和貨基。

從業績比較基準上看,均是以某一指數或多個指數加權的形式確定,並無所謂的絕對量業績比較基準。


四、定期持有期基金和「固收+」的關係,到底有沒有絕對收益?

近期,「固收+」概念被宣揚得“深入人心”,發行定期持有期基金也多宣傳自己是做“絕對收益策略”的。那麼,所謂的絕對收益策略,到底有多絕對?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定期持有期基金確實是「固收+」,或者說其實有些偏股型的定期持有期基金是「股票+」。債6(7、8)股4(3、2)可以說是「固收+」,但對於股6債4或者股8債2的投資組合比例來說,股票投資佔絕大多數,這明明就是「股票+」。

其次,市價法估值就會有波動,“絕對收益策略”不一定有想象中美好。所謂的“絕對收益策略”尚無官方定義,基金經理甚至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有人提出,“絕對收益策略”是指以“取得正收益”為目標、嚴格控制回撤、追求業績穩步增長以達到既定投資目標的基金所採用的的策略,是其中一種提法。

但是,市場對“絕對收益”投資理念存在諸多片面的誤解,例如:“投資的每一隻股票都是以賺取絕對正收益為目的”、“投資一個銀行存單持有到期一定可以獲得票息的絕對收益”等。絕對收益策略並不是不會虧,拋開週期、風險偏好和回撤來談絕對收益也是有失偏頗的。

一味鼓吹「絕對收益」,並不可取。

2020年5月以來,債券市場大幅回調,以前給人感覺“不會跌”的債基絕大多數都產生了回撤,穩穩的幸福去哪兒了。

說到絕對收益,首先需要建立對“約定週期”、“風險偏好”、“最大回撤”三大關鍵詞的正確理解。

約定週期,指絕對收益投資所追求的絕對回報必須在約定的投資週期內,通常期限為半年、一年或兩年等。因此,絕對收益淨投資具有“約定週期”的限制,並非在任意投資期內都能夠獲得絕對回報。

風險偏好,是為了實現絕對收益目標服務的,因為投資人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會直接影響其追求的絕對回報水平。相信感興趣所謂「絕對收益」的投資人風險偏好還是很低的,他們甚至可能把絕對收益理解成「預期收益」。

最大回撤,作為風險偏好的一種重要衡量標準,描述基金淨值在高點之後的最大下跌幅度,對這個幅度的容忍程度也是對投資人風險偏好的最好度量。


總的來說,定期持有期基金是一種較新的基金品種,相較於傳統的純債基或純股基是有它的特點的。設立定期持有期,不僅是為了“幫”投資人管住雙手,也是為基金經理穩定了負債端,以便更好的服務投資者。

儘管成立時間均較短,且近期國內外環境較為複雜,但偏股型定期持有期基金還是獲得了較好的回報,整體大幅跑贏偏債型定期持有期基金。一味鼓吹「絕對收益」,並不可取,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預期,對所謂絕對收益進行正確的理解。

最後,是否要投資於定期持有期基金,還是得看個人的現金流是否穩定,如果鎖定太長,或許會影響個人現金流流動。我還是比較看好定期持有期基金的,相較於所謂預期收益的銀行理財(最近也出現了淨值下跌),有權益貢獻收益,要比純債+非標的銀行理財靈活性更大,但也更依賴於基金經理的能力,因此選好基金經理也相當重要。


(投資有風險,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