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上,死得最窝囊的鲁桓公与他最厚道的哥哥鲁隐公纠缠的一生

鲁隐公和鲁桓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隐公因母而贱,鲁桓公因母而贵。贵者必然为君,贱者至多为臣,臣者必不甘为臣,君者必势捍君位。然而,这对兄弟的人生却与众不同,是剪不断理还乱……

春秋史上,死得最窝囊的鲁桓公与他最厚道的哥哥鲁隐公纠缠的一生

他们兄弟俩就如这麻绳,互相纠缠着

隐公和桓公的父亲是惠公。当初隐公初长成,惠公就为他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一宋国女子。宋女来到鲁国,惠公一下子就被宋女的风姿迷住了,神魂颠倒的他根本不顾及儿子的感受、大臣的反对,强行占有了宋女。因常年受鲁地孝道的熏陶,且在父王权势的威压下,隐公默默地承受了伤害,并对父王依然孝且忠。

几年后,宋女生了桓公允。此时惠公正妻已死,极其迷恋宋女的惠公就把宋女立为王后,桓公自然就成了太子。

惠公46年(前723),惠公不幸薨了。由于桓公年幼,鲁国大臣就共同推举隐公代理国政。是代理,不是即位。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公子不择手段争夺君位的事件屡见不鲜。以此推之,处于尴尬地位的隐公应该暗中做掉桓公,名正言顺执掌朝政才对。然而,厚道的隐公没有这么做,且为此招来杀身之祸。

春秋史上,死得最窝囊的鲁桓公与他最厚道的哥哥鲁隐公纠缠的一生

隐公的不果断让奸人有了可趁之机

在隐公代理朝政期间,公子羽父多次带兵出征并取得胜利,他的权势日渐增大,他的野心也随之增大——他想做一人之下的国相。一日,他对隐公说:“在您的治理下,政局稳定、百姓安乐,大家都很拥戴您。不如由我替您杀掉允(桓公),您来做国君吧。到时候封我为国相就可以了。”

隐公听了大吃一惊,连声回绝道:“父王已册封允为太子,就是让他继承王位,我又怎敢违背呢!之前是因为允年纪小我才代理朝政,现在允已长大成人,我准备还政于他了。”

公子羽父听后,知道桓公是必会登上君王宝座了,他很害怕和隐公的对话传到桓公耳中,于是就跑去找桓公,说:“隐公之所以一直没有还政给您,是因为他想杀掉您自己做国君啊。请让我替您杀掉他吧。”

春秋各国公子之间的争权夺势和隐公的迟迟不归政,再加上羽父的这番话,让本就忧心隐公不想让位的桓公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羽父的建议。

十一月,隐公住在蒍氏家中斋戒,之后要祭祀钟巫之神。就在此间,公子羽父派人杀死了隐公,立允为鲁君,是为桓公。

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彼此纠缠的一生,就这样戛然而止了——从那个宋女的回眸一笑开始,至隐公殒命而止。从此,桓公孑然而行。

春秋史上,死得最窝囊的鲁桓公与他最厚道的哥哥鲁隐公纠缠的一生

没了哥哥的桓公,过得可还安稳?

桓公即位后,非但没有惩罚杀死隐公的公子羽父,反而让他担任国相;并把蒍氏当作替罪羊,以弑君之罪满门抄斩。由此可见,他内心丝毫不感念隐公多年来对他的爱护,反而充满怨怼。可悲的隐公!

在隐公被杀后的十八年,厄运降临到桓公头上——

桓公不顾大臣的反对,带着夫人文姜来到齐国。齐襄公与文姜本为同父异母兄妹且早已有染,此次见面自然干柴烈火。桓公发现后怒斥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设宴灌醉桓公后,让公子彭生杀死了桓公。最后,齐襄公杀死彭生向鲁人谢罪。

桓公作为一国之君,被人杀死在异国他乡,最后找了个替死鬼顶罪了事,这是何其窝囊!隐公代掌国君之位,杀死自己的臣子却没有受到惩罚,这让他的葬礼没有资格记录于鲁史《春秋》中,何其凄凉!

这两兄弟啊,本来可以兄友弟恭,却因为奸人几句话,弟弑兄。究其原因,都是权势惹的祸啊!而桓公之死,或许是天道好轮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