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上,死得最窩囊的魯桓公與他最厚道的哥哥魯隱公糾纏的一生

魯隱公和魯桓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魯隱公因母而賤,魯桓公因母而貴。貴者必然為君,賤者至多為臣,臣者必不甘為臣,君者必勢捍君位。然而,這對兄弟的人生卻與眾不同,是剪不斷理還亂……

春秋史上,死得最窩囊的魯桓公與他最厚道的哥哥魯隱公糾纏的一生

他們兄弟倆就如這麻繩,互相糾纏著

隱公和桓公的父親是惠公。當初隱公初長成,惠公就為他說了一門親事,對象是一宋國女子。宋女來到魯國,惠公一下子就被宋女的風姿迷住了,神魂顛倒的他根本不顧及兒子的感受、大臣的反對,強行佔有了宋女。因常年受魯地孝道的薰陶,且在父王權勢的威壓下,隱公默默地承受了傷害,並對父王依然孝且忠。

幾年後,宋女生了桓公允。此時惠公正妻已死,極其迷戀宋女的惠公就把宋女立為王后,桓公自然就成了太子。

惠公46年(前723),惠公不幸薨了。由於桓公年幼,魯國大臣就共同推舉隱公代理國政。是代理,不是即位。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公子不擇手段爭奪君位的事件屢見不鮮。以此推之,處於尷尬地位的隱公應該暗中做掉桓公,名正言順執掌朝政才對。然而,厚道的隱公沒有這麼做,且為此招來殺身之禍。

春秋史上,死得最窩囊的魯桓公與他最厚道的哥哥魯隱公糾纏的一生

隱公的不果斷讓奸人有了可趁之機

在隱公代理朝政期間,公子羽父多次帶兵出征並取得勝利,他的權勢日漸增大,他的野心也隨之增大——他想做一人之下的國相。一日,他對隱公說:“在您的治理下,政局穩定、百姓安樂,大家都很擁戴您。不如由我替您殺掉允(桓公),您來做國君吧。到時候封我為國相就可以了。”

隱公聽了大吃一驚,連聲回絕道:“父王已冊封允為太子,就是讓他繼承王位,我又怎敢違背呢!之前是因為允年紀小我才代理朝政,現在允已長大成人,我準備還政於他了。”

公子羽父聽後,知道桓公是必會登上君王寶座了,他很害怕和隱公的對話傳到桓公耳中,於是就跑去找桓公,說:“隱公之所以一直沒有還政給您,是因為他想殺掉您自己做國君啊。請讓我替您殺掉他吧。”

春秋各國公子之間的爭權奪勢和隱公的遲遲不歸政,再加上羽父的這番話,讓本就憂心隱公不想讓位的桓公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羽父的建議。

十一月,隱公住在蒍氏家中齋戒,之後要祭祀鍾巫之神。就在此間,公子羽父派人殺死了隱公,立允為魯君,是為桓公。

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彼此糾纏的一生,就這樣戛然而止了——從那個宋女的回眸一笑開始,至隱公殞命而止。從此,桓公孑然而行。

春秋史上,死得最窩囊的魯桓公與他最厚道的哥哥魯隱公糾纏的一生

沒了哥哥的桓公,過得可還安穩?

桓公即位後,非但沒有懲罰殺死隱公的公子羽父,反而讓他擔任國相;並把蒍氏當作替罪羊,以弒君之罪滿門抄斬。由此可見,他內心絲毫不感念隱公多年來對他的愛護,反而充滿怨懟。可悲的隱公!

在隱公被殺後的十八年,厄運降臨到桓公頭上——

桓公不顧大臣的反對,帶著夫人文姜來到齊國。齊襄公與文姜本為同父異母兄妹且早已有染,此次見面自然乾柴烈火。桓公發現後怒斥文姜,文姜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設宴灌醉桓公後,讓公子彭生殺死了桓公。最後,齊襄公殺死彭生向魯人謝罪。

桓公作為一國之君,被人殺死在異國他鄉,最後找了個替死鬼頂罪了事,這是何其窩囊!隱公代掌國君之位,殺死自己的臣子卻沒有受到懲罰,這讓他的葬禮沒有資格記錄於魯史《春秋》中,何其淒涼!

這兩兄弟啊,本來可以兄友弟恭,卻因為奸人幾句話,弟弒兄。究其原因,都是權勢惹的禍啊!而桓公之死,或許是天道好輪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