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專注,右手時間

我是一個著迷於產品和運營的技術人,樂於跨界的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喲~

每週五早6點 按時送達~

我的第「118」篇原創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今天帶來的是一篇有感而發的隨筆,敬請品嚐~

前兩天最火的事情莫過於WPS上市了。這個平時默默無聞、低調的可怕的產品一下子被捧上了天。

我第一次接觸到WPS還比較晚,大約在2014年的樣子,當時由於某些特殊的原因,整個公司要求我們將原來的MS Office換到WPS進行辦公。

當時還在想,WPS是什麼啊?好用不?畢竟都用了這麼多年都MS Office了。

後來才發現是我多慮了,不但操作上幾乎不需要額外的學習就能適應,而且相比當時的Office 2013系列,WPS的響應速度明顯快出一截。不過,功能相對會少一些。

最近看了一些報道WPS過去這31年背後的紀實文章,發現這家企業就是藉助時間的力量走到的這一步。這麼多年就專注做一件事,打磨WPS辦公套件。截止到目前,它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7.3%,雖然沒有什麼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十幾年熬下來,距離MS Office的差距在越來越小。

tips:47.3%的佔用率,是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20-2026年中國辦公軟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與金山辦公的招股書推算得出。

所謂與時間做朋友,就是如此吧。

但是,可能對一部分人來說,時間不是朋友而是敵人。因為,我們總是在感嘆“時間不夠啊”、“來不及了”、“我太忙了”。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把時間當作匆匆的過客,擁有的時候不珍惜,逝去了也毫無察覺。

2003年,斯蒂文·赫爾提出「時間商(Time Quotient)」的概念,就是你對待自己時間的態度,對待別人時間的態度,以及運用時間創造價值的能力。

用經濟學裡的「機會成本」概念可以更好地解釋時間商的意義。

機會成本: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

比如,同樣是1個小時的時間,你可以選擇健身,可以選擇刷抖音,也可以選擇寫作。

假設健身對你的價值為8,刷抖音的價值為3,寫作的價值為10。那麼你選擇健身或者刷抖音的機會成本就是10,而選擇寫作的機會成本是8。機會成本越小,同時也意味著你做出的是收益最大化的選擇。

「時間商」高的人,總是會選擇那些收益更大,機會成本更小的事情去做,而不是“順其自然”。因為他們深知時間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逆」

另外,機會成本的高低是因人而異的,對別人來說是高收益的事情,對你卻不一定,但是如果你不仔細考慮考慮會出現「看上去很忙,但是徒勞無功」的情況。

我身邊的確也有這樣的人陷入誤區而不自知。

  • 身邊某個朋友在健身,看著最近明顯瘦了,你也想去健身。
  • 身邊某個朋友在準備考PMP,你也想去考。
  • ……

最終哪怕這事都做成了,你最終獲得了什麼呢?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時間商呢?

這裡我們不聊什麼GTD,番茄工作法之類的概念。將這些方法論再提煉濃縮後其實就做兩件事。

  • 確定做什麼?這就是在做「機會成本」的選擇,找到那些高收益的事情。
  • 怎麼做?這就是考慮如何將時間價值最大化,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在什麼時候做。

我平時用一個叫Trello工具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它是一個可拖拽式的看板工具。

我在Trello中建了2個「看板」。一個是“長期事項”,一個是“每日事項”。前者用於放一些相對大的事情或者不著急的事情,後者則是已經提升日程的事情。

在“長期事項”的看板中,我又添加了4個列表。

  • 即將要做的事情。顧名思義,接下去馬上要做的一些事就放在這裡。從時間這個維度來看,這個列表是4個列表中最緊急的。
  • 跟進的事情。這裡主要放一些,不是自己親自做,但是需要去跟進、瞭解的事情。
  • 最重要的一件事。為什麼會有這一項呢?我得好好說說。我認為真正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值得花很長的時間是去做的,比如,自己的人生目標、企業的使命這樣的。對於這樣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只是停留在嘴上說說或者想想,這裡的問題就在於沒有持續發力。所以,我單獨將最重要的一件事列出來了,也是為了讓自己可以不斷地去思考這個事情,不斷將接觸到的新的事物與這個最重要的事情進行摩擦,看看有沒有新的想法產生。如果有可執行的想法,則轉到其他的列表中去執行。
  • 準備要做的事情。這裡主要是放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不多說了。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平時遇到的任何需要去做的事情,都會丟到這4個列表的其中一個。

左手專注,右手時間

在“每日事項”的看板中,我添加了7個列表,分別是週一~週日。

左手專注,右手時間

在每個週日,我會將“長期事項”看板中的事項進行回顧,重新整理歸屬,並且將其中的一部分事項「細化」到“每日事項”看板中具體周幾,作為下一週的計劃。

當然了,如果“每日事項”看板中有需繼續的事項也會一併重新調整,重新考慮放到周幾合適。

我自己用這個工具用了差不多2年,覺得現在做事有一種瞭然於胸的感覺,不會怕忘記什麼事。

它還有很多小功能也很好用,標籤、清單、附件、到期日等等,會讓你對時間管理更加的井井有條。

其實之前也推薦過不少身邊的人使用這個工具,有個別人反饋說在國內使用有時候會卡慢。這個大家試試吧,我自己用著倒沒出現什麼卡慢,還挺順暢的。

其實「時間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體現,「延遲滿足」。就像小時候,你是選擇先打一局遊戲再寫作業?還是寫完作業後打兩局遊戲?

不知道你會怎麼選呢?

就像這裡我推薦你這個工具,它肯定有一個學習成本在裡面,你是願意先痛苦一下再輕鬆,還是繼續當下的時間管理方式呢?(甚至可能並沒有做什麼時間管理……)

好了,還是總結一下。

通過金山的例子,讓我想到了我們要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以及它所發揮的作用,與時間做朋友。這其實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時間商」。

培養提高自己的「時間商」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時間管理,好的工具可以讓這事事半功倍。所以,我分享了我自己使用2年的一款工具Trello給你,親測好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就麻煩給個「」或者「分享」一下吧。

鼓勵我的創作 :)

也可以「關注」我,帶你以技術思維看世界~

想更進一步和我一起玩耍,歡迎「搜索微信公號:跨界架構師」。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更多原創精品,歡迎加入小圈子,請戳【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