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您正在收看的是廣東衛視”這句標誌性的臺呼,已經陪伴大家15年了。這是康毅最為人熟知的聲音形象,而他也是觀眾最熟悉的陌生人。作為聲音藝術家、廣東衛視的主持人、頻道聲音形象代言人,他通過聲音創作演繹了無數作品。其中,最為人稱道的《老廣的味道》,能媲美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是觀眾每年都期待的紀錄片佳作。

康毅的聲音千變萬化、個性鮮明,有“魂的再塑”等特點,而他通過作品不僅感知著嶺南文化的深度、廣度,也傳遞著當代人的美好生活和廣東精神,探索著南派紀錄片配音風格的力度和筋骨……

文/梅康明、蒲園欣、吳菁菁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康毅

廣東衛視主持人頻道聲、《聲音空間》欄目製片人、康弘毅工作室負責人,入圍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獲得“廣東最美聲音”稱號。他主持的活動、晚會、直播等超過千場,並以端莊大氣的主持風格和儒雅穩重的形象氣質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作為行業細分中的跨界達人,他配音解說的作品備受矚目,在華南地區具備較大影響力,被譽為“嶺南第一聲”。成名作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在全國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曾閉關兩個星期

記者:《老廣的味道》(下簡稱“老廣”)已經來到了第四季,許多觀眾期待已久。而很多人看完後的第一反應是您的聲音真好聽。那麼好聲音從哪兒來?《老廣的味道》是怎樣煉成的呢?

康毅:好聲音從生活中來。我們往往忽略了生活的顏色,忽略了風的走向,還有春夏秋冬天氣的變化,其實你要用心去感知,把它收集成聲音的元素,變成聲音的符號。在配音的過程中,你越用心或者說你的心越純粹,你所採集的聲音的元素越多,你配音的作品會越豐富。

我覺得“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我在《老廣》第四季的創作。《老廣》整個團隊有六七位導演,有各自的風格。他們用一年才提煉出來的二十來頁稿子,可謂字字珠璣。但怎樣通過語言來形成一種美的享受,成為語言藝術,甚至再過十年二十年都不過時,這是我需要思考的。

還有一點是,我配音時,片子還未剪完,只能盲配——沒有畫面依託,只能通過紙上的文字自行腦補。所以,我會閉關兩個星期,讓自己完全進入創作狀態,做《老廣》的錄製。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配音如單人舞蹈

康毅:我備稿是這樣的,先把稿件粗略地看一遍,心裡有數,接下來會深究每一個字音。比如“鑊氣”、“按捺不注”,很多人都會讀錯。第三步要跟編導溝通,他們怎麼拍的,過程怎樣,對他們的創作歷程大致有所瞭解和感受。第四步是聽配樂,聽聽音樂的節奏。那麼進棚創作以後,整個世界都是屬於我的,就像是一個人在舞蹈,通過聲音展示所有的魅力。

這整個過程必須忘掉自我,全情投入。因為聲音的創作是依循了創作規律,並隨著心境、人物經歷、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起變化。要在這其中捕捉到流轉變幻的信息,用聲音表達出來,必須敏感而細膩。所以《老廣》到目前為止已經來到第四季,而每季共七集,每集都有4到5個故事,我在上百的故事中體味百態人生。也只有品嚐出其中的況味和喜怒哀樂,才可以確保每個人物、每個故事,甚至每個作品都獨一無二,富有變化。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聲音令畫面活起來

記者:在配音的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康毅:就是改,最怕聲音不接,跳戲。因為人的聲音狀態每天都不一樣。你怎麼找著那個味,讓它不突兀。有個小技巧就是,改得越少,你跟上次的差別就越小。改是我最怕的事情,但改的過程其實是在磨練我的心性,磨練我的維度,還有我專業水平。

我覺得聲音運用的最高級別是忘掉聲音。後期剪輯的同事告訴我,漂亮的畫面看久了,慢慢會產生審美疲勞,但當我的聲音放進去時,畫面裡的海鮮都一下子活起來了。這就是聲音的魅力。對於我而言,聲音有無限的想象空間,聲音就是一個世界。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配音是繡花一樣的工作,很苛刻。一個錯字雜音,甚至語氣不對,就會偏離你對這個東西的真正認知!我的目標是通過我的聲音串聯廣東的美食故事,讓觀眾感知人情冷暖,而忘掉聲音本身。因為聲音只是我和世界溝通的一個媒介和載體。但這是不容易的。

——康毅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談“南派風格”

“廣東人不太喊口號,但每個人都在努力”

記者:《老廣的味道》是南派紀錄片的代表之一,那麼南派紀錄片的配音也會有南派風格嗎?

康毅:當然有。南派配音比北派更貼近生活。北派更大氣莊重,南派更自然。我覺得,貼近生活更難。為什麼播音腔會讓人討厭呢,就是因為它只有一種語體,不變聲,不變調。《老廣》的配音讓人覺得美,是因為我們在變調中融入了生活,並不留痕跡地把它說清楚了。其實這蘊含了對文字的理解,對整個故事的認知。所謂南派風格,是在獨有的地域文化影響下所造成的播音風格的不同。當然,這還跟個人條件有關,而風格的形成也不是某時某刻,它是長期沉澱積累的。

南方的水土養育了南方人,還形成了南方獨特的文化。廣東是一種開放的、自由的味道,有濃濃的人間煙火味。這裡的人,有自己的一種自在活法,就像廣東的飲食,豐儉由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活的狀態。不諂媚,也不自卑,不慍不火。他可以接受多樣性的存在,包括各種性格的人、各種膚色、文化的人;他允許生活狀態的多樣,飲食的多樣。

在廣東,連著幾個月吃東西,也不會重複。在廣東待了十幾年,我覺得它是生活的味道。生活是有智慧的、有哲學的,不僅僅是一日三餐。廣東人不求一時得失,他需要日久見人心,需要長期的磨練,只要你真善美,廣東人會給你更多的回饋。廣東人不太喊口號,但每個人都在努力,很實在,很勤勞,低調務實。廣東的生活深深地影響著我,所以在我的聲音感受中,有低調務實和含蓄的東西。我不是廣東人,但我的語言已經融合了廣東的氣息。


●對於外地人來講,《老廣的味道》是獵奇的味道。而我的“聲音的味道”是這方土地給我的。我是一個遊子,一個“新廣東人”,我能把《老廣的味道》做出來,其實也代表了廣東人愛拼的精神。我在這裡積蓄,把這多年的涵養吞吐釋放出來,把廣東的人文風土宣傳出去,是我的一份責任。

——康毅

談聲音的優勢:

“聽到你的聲音就會覺得餓!”

記者:您是吃貨嗎?

康毅:我一方面是個吃貨,一方面喜歡跑步。跑步是為了讓我更好地吃。我覺得吃貨都是心大的人,都很開心。我覺得自己在廣東這種有滋有味的生活,是來自於我對於廣東美食的認知,不能說吃遍,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去吃。去感知煲仔飯、艇仔粥、“熱氣”,或者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只有體會了才能形成感受,這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才不會空洞的。通過語音的表達,勾起大家對食物的嚮往或認知,這是我想做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但要還原生活。還原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聽你的聲音就會餓,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的聲音真好聽!其實在聲音好聽的背後,是多年的累積打磨,甚至在一呼一吸之間,一個氣聲,一個轉音,一個語氣停連節奏,都是長期累積的。你能感知多少生活,你就能通過我的聲音聽到多少故事。可能上天對於資源分配不平均,人有長得美醜,聲音有好聽難聽,但是我覺得每個人都不能忘掉兩個字,就是努力。

我覺得觀眾的認可,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其實我無數次想放棄。因為每個人都會說話,但找他,真的只是因為他聲音好嗎?其實這裡面蘊含了多年的功底,還有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比我聲音好的人,有;比我在廣東生活時間長的,有;比我從業久的,也有。而我呢?第一,這片土地給了我創作的靈感;第二,我堅持了將近二十年。這將近二十年的成長,是我的童子功,我的堅持。你想要跑得快,必須得有這種功力帶給你的底子。你有底,才能“高能高得去,低能低得來”。

●我覺得很難得,遇到《老廣的味道》這個作品,並作為我的成名作。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做一些值得留念的,可以留存,不辜負我自己年華的作品。我希望《老廣》未來也會有變化,因為美食也在不斷創新。如果只是原來的味道,再好吃也會膩。就像生活,它是多樣性的,聲音也是。多樣性是你一直喜歡它,追隨它的動力。

——康毅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南派紀錄片:《老廣的味道》

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食材原生地,發掘老廣們真實鮮活的日常美食之美——食材蘊含的風物之美、鄉土之美,收穫耕耘的勞作之美、匠心之美。

《老廣的味道》第三季在廣東衛視播出時,創下全國晚間黃金時段最高排名第3位的佳績。節目版權輸送至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江蘇、重慶、遼寧等衛視、愛奇藝及海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節目通過微信、視頻網站等移動互聯傳播點擊過億。

這個由廣東衛視團隊製作的紀錄片,呈現出廣東本土美食IP的旺盛生命力,《老廣的味道》第四季日前已在廣東衛視播出,以“夜食”、“野趣”、“香料”、“小吃”、“佳果”、“主廚”、“僑味”七大主題挑戰觀眾的味蕾。


如何用聲音勾起食慾?《老廣的味道》幕後靚聲現身說法。康毅:穿梭聲音裡,陶醉美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