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和司馬遷記載的堯舜禹的傳承哪個是正確的?

毛良愛陽陽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西晉咸寧五年(279年,另說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竹書紀年》。該書亦稱《汲冢紀年》、《古文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但它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過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價值。

史記》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有上述可見,《竹書紀年》原本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國史,其實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有自己本國的國史,比如魯國的國史就是《春秋》,只不過戰國初期三家分晉《竹書紀年》自然一分為三,現今出土的版本就是魏國版《竹書紀年》;《史記》原本是司馬遷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竹書紀年》還沒被出土,自然瞭解不到書上內容,採集不到信息。所以,以本人看來《竹書紀年》並非野史,書上堯舜禹的傳承不為假。歷經幾百年後,秦朝丞相李斯推崇儒學,漢代高祖皇帝以孝立國,《竹書紀年》中堯舜禹的傳承違背漢高祖時代孝治天下的根基,自然不會提倡,出於政治手段掩蓋也不無可能。

無論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堯舜禹的傳承在兩本書中都是作為神話傳說出現的,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就是有可能不存在的,《竹書紀年》也不過是借用故事為政治服務,那《史記》中的記載也就無所謂真假了,都是符合政治需要而存在的。


td2達


《竹書記年》,大約成書於戰國中後期。《史紀》成書在西漢,當然是越靠近歷史當然應記載得更準確些。

但對於真正的“堯舜禹”的歷史,是那個更正確還不好定?如商王朝為什麼沒有對其前朝夏朝的歷史有記載?而是周朝不但有對夏朝記載,還有比夏更早的歷史的記載。

到了漢代,在司馬遷的《史紀》中,有了更早更多的遠古的叫“歷史”也好“傳說”也好“神話”也好的記載。也是讓人感覺“雲裡霧裡”,難辨真偽?

所以就目前所說,還應是越靠近歷史的越正確些。因為這如一棵樹,越往後越會有人添枝加葉。


眸子8552


公元279年(或280、281)的一天深夜,河南新鄉衛輝的盜墓賊不準(fou biao)盜掘了汲郡(河南汲縣)戰國魏襄王的大墓,沒想到不準因為這次盜墓留名青史。

不準在墓葬之中找到自己認為珍貴的陪葬品,將裡面成捆的竹簡扔的到處都是,散落在墓地周圍。當地民眾因此報告到官府,當地官員一看這麼多竹簡古籍,很快一級一級上報到晉武帝司馬炎哪裡,司馬炎非常重視,將所有的竹簡運送到洛陽都城,進行考古竹簡的辨別。

當時晉朝所有一流的文學家幾乎都參加了這次竹簡的整理工作,竹簡上的文字有10萬多字,被整理後稱《竹書》、《紀年》、《汲冢書》、《竹書紀年》等稱呼。

《竹書紀年》成書之後,在晉朝形成了一股研究歷史的熱潮。因為《竹書紀年》的記載,有很多地方和《史記》大相徑庭。(大禹治水圖,很多古代歷史被人為的美化了)

《史記》和《竹書紀年》的幾段公案。

一、盤庚遷殷之後商朝帝王世系到底誰準確

《竹書紀年》中說,盤庚遷殷之後,歷經12帝,273年,被周朝滅亡。而《史記》中說,盤庚遷殷之後,歷經12帝,773年,周滅商。這是一段比較典型的公案,按照《史記》的說法,有的商朝帝王壽命達到了100多歲,很多帝王都是長壽的,這事根本不太可能。

現代人通過甲骨文文獻考證和出土文物的考證認為,《竹書紀年》的記載是準確的,而《史記》多了整整500年。(盤庚遷殷圖,《竹書紀年》準確)

二、伊尹到底是名相還是竊國大盜

《史記》之中,伊尹是夏朝開國名臣,輔佐商湯攻滅夏桀,類似於周朝的姜子牙地位。伊尹在《史記》中是忠心耿耿的,從未背叛商朝。

而《竹書紀年》中記載,伊尹驅逐了商王太甲,自立為王7年,後被太甲偷偷潛回,將其斬殺,恢復王位。(伊尹圖,可能是竊國大盜)

三、夏啟殺伯益

(爭議)。

《史記》中記載,大禹將帝位傳給伯益,伯益堅決不願意,這才有了夏啟建立夏朝。

《竹書紀年》在記載,夏啟為了帝位,利用自己優勢的部落力量將伯益殺害,奪得帝位。

四、文丁殺季歷(爭議)。

季歷是周文王的父親,被上網文丁任命為季歷擔任討伐的職務,因戰功顯赫被文丁忌憚,而被文丁囚禁殺害。這也是為什麼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原因了。

五、共伯和干政(爭議)。

《史記》中說,周厲王逃跑之後,周召公、召穆公共同執政。

《竹書紀年》則稱共國的“共伯和”擔任攝政王,代行王權。

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明《竹書紀年》記載的歷史要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準確,尤其是戰國之前的歷史。

《竹書紀年》大約始於夏朝開始,結束於公元前296年,魏安釐王去世。《竹書紀年》完全按照另外一個價值觀點記錄魏安釐王之前的歷史,很多比《史記》準確。

《竹書紀年》堯舜禹的禪讓是否準確?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蒐集六國史書,全部銷燬,只留下《秦記》,以供後人參考。

《竹書紀年》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古本,到宋朝時期已經散失了,根據其他典籍的記載,這本書主要記載的是夏朝及其之後的歷史,對三皇五帝的記載是沒有的,這個尚待考證。

今本則是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纂的,記載是從黃帝開始的,記載這樣的記錄:

1、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

2、舜囚堯, 復偃塞丹朱,使不能與父相見。

3、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竹書紀年》今本)

簡單一句話,堯被舜囚禁殺了,舜被禹殺了,伯益被夏啟殺了,禪讓這一件事都是假的。那些禪讓都是後人美好的嚮往而已。王莽是“禪讓”的帝位、曹丕是“禪讓”的帝位、李世民是“禪讓”得帝位,已經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禪讓有很多是假的,是被迫的,連續三代異姓君主禪讓那是基本不太可能的事情,都過不了個人的心理關口啊!

一般認為,《竹書紀年》今本中堯舜禹的禪讓故事是偽做,是後人添加的。不過西晉也有學者認為,《竹書紀年》開始於黃帝時期,但不被認可。

竊以為,漢武帝時期已經擺出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已經成為文化上的霸主,佔據霸主地位的儒家學者,對出土的《竹書紀年》中的一些記載大加批判,稱其為“偽歷史”。為何?《竹書紀年》中的一些記載明顯的打臉《史記》的記載和孔子的一些學說,通過批判、禁止流行閱讀等方式將這一古書——《竹書紀年》進行文化侵略,讓“異端文化”記載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所幸的是,《竹書紀年》流傳了下來,因此,堯舜禹並非禪讓之說應該有一席之地。期待更多的考古驗證其真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