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是決不能落在時代的後面。

——俄羅斯詩人布留索夫

有些人註定一直往前走,步履不停。

賴奕龍在2013年創辦荔枝,並決定每年選擇一位傳奇音樂人/樂隊製作致敬T恤的時候,不會想到這件隨心為之、“不務正業”的事情,會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潮事”。

正如他今年的致敬對象——德國先鋒樂隊Kraftwerk,這支誕生於50年前的樂隊,在創立之初也沒想過自己會預言了這個世紀的電子音樂。

而就在荔枝選定Kraftwerk的兩個月後, 樂隊的創始成員之一Florian Schneider在5月6日猝然離世。

Schneider的離開,讓荔枝今年的致敬活動,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意義。

那些走在時代前面的聲音

時間回到1970年代,Schneider剛組建Kraftwerk(德語:發電站)那個年代。

那時,佔據舞臺的,大部分是搖滾樂。人們為披頭士、老鷹、滾石而瘋狂。探索前衛實驗音樂的Kraftwerk,屬於小眾的那一支。

在Kraftwerk現存最早的錄像中,彈奏長笛的Schneider和搭檔Ralf Hütter(鍵盤)、Klaus Dinger(鼓)通過自制的效果器,發出類似電流的聲音時,在場的觀眾好奇而迷惑,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音樂,也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一段嶄新歷史的起點。

這之後,Kraftwerk就在電子音樂的路上越走越遠。1972年的《Kraftwerk 2》拋棄了鼓改用鼓機演奏,創造出當時極其前衛,具有機械感的音樂。

1978年的《The Man-Machine》是他們劃時代的專輯,Kraftwerk公開宣稱自己是機器人,裡面各種電子元素駕輕就熟,封面上的大背頭、紅襯衫黑領帶的造型,成為他們的標誌。

而Kraftwerk這一經典造型,也在專輯發行的42年後,出現在荔枝的致敬Tee海報上。眼尖的網友很快發現了這個小巧思,紛紛認出海報致敬的是1978年的《The Man-Machine》專輯,甚至有評論分享了唱片封面設計師——俄國結構主義大師EI Lissitzky當年的設計理念。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Kraftwerk於2012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演出圖(照片:Getty Images)

很多人不知道,這已經是賴奕龍帶領荔枝做的第八件致敬Tee。

2013年創辦荔枝的時候,賴奕龍也和當年組建樂隊的Schneider一樣,僅僅是抱著一股對聲音的熱愛。

聲音見證了賴奕龍的“黃金時代”。大學開始每天睡前就習慣聽一檔心理情感類廣播節目,畢業後做過情感電臺DJ,哪怕後來在互聯網領域做過各種的嘗試,但賴奕龍心底最懷念的,還是那段做DJ的日子——即使是在深夜一點的冬天,騎車穿過整個城市回家,內心依然很快樂,“因為那是自己喜歡的”。

於是,那個堅信聲音交互力量,讓普通人也可以憑藉聲音才華找到自己一席天地的荔枝誕生了。

從最初的播客平臺,到業內首個開始語音直播的平臺,再到如今成為國內最大的UCG音頻社區,這七年裡,荔枝就如同那支對聲音未來充滿信心的Kraftwerk,一直在前進,從未停下變革的步伐。

它給予普通人發聲的空間,如果不是荔枝,像米諾這樣一位泯然眾人的體育老師,不會因為聲音,有50萬粉絲;它讓都市人找到抒發情感的窗口,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離世前一直在荔枝錄製歌曲,而這些聲音,成為他家人紀念他的憑依。

而對我這種普通使用者而言,荔枝對我來說,更像是陪伴者。每當我晚上因焦慮難以入眠時,每當心情失落苦悶時,就會點開這個APP,在上面尋找慰藉心靈的聲音。有時獨自一人在家,即使不認真聽那些聲音在說什麼,單是這些聲音的存在,便能予我溫柔的依靠。

短視頻是娛樂,聲音是情感,短視頻流行,但卻無法代替聲音帶來的撫慰。在某種程度上,荔枝正在做的事情,和50年前的Kraftwerk沒什麼差別——用聲音超越時間,留下不朽。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荔枝,一家“不務正業”的公司

聲音是無形的,而荔枝每年一件的致敬Tee,向偉大和經典的聲音致敬,將無形變成有形。從2013年創立那年開始,荔枝就沒有缺席過這個“不務正業”但又充滿儀式感的活動。

八年八件Tee,從擁有世上最壯觀演出場景的Pink Floyd,到孤獨無出路的Nirvana,到不斷打破自我衝擊搖滾邊界的Queen,再到今年的電音先鋒Kraftwerk。荔枝總是把最有態度、最富創造力的音樂人,納入他們的致敬名單中。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話題:人類已無法阻止Kraftwerk的粉絲變成Kraftwerk。人們傾注熱情的人和事會變成他們的鏡子,映照出靈魂的輪廓。

酷的人會被酷的事物吸引。Kraftwerk的音樂是酷的,喜歡Kraftwerk是酷的,製作Kraftwerk的致敬Tee同樣如此。

這件2020年的致敬Tee埋下了很多細節,它的設計靈感借鑑了Kraftwerk歷史演唱會的舞臺效果、樂隊專輯封面和3D線稿圖案,並以充滿科技感的“像素文字”貫穿設計。

圖案色調是銳氣簡約的黑白配,乍看像是某個國潮牌子設計的文化衫。Tee的設計在網上曝光的時候,就有粉絲在評論調侃:

“這是什麼新晉中國潮牌?”

“互聯網社畜最愛,解決996的穿衣難題。”

“程序猿穿上它,效果堪比整容。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荔枝製衣廠」已經成為荔枝用戶、互聯網圈口口相傳的一個梗——這莫不是一個被音頻事業耽誤的製衣企業?每年都認真做一件有創意、有質感的致敬Tee。

而今年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認識Kraftwerk、一起向其致敬,在2020最火爆的遊戲《集合吧!動物森友會》上,也可以看到“荔枝製衣廠”的身影——5月26日晚,一座新建的“荔枝狂歡島”登場。

島上,可以看到掛滿Kraftwerk專輯的錄音室,以及歷年的致敬Tee展示;不遠處的海灘還開了一場瘋狂的虛擬電音趴,島主唱的是Kraftwerk最為樂迷熟悉的《The Model》……

每個細節都讓樂迷和荔枝用戶會心一笑。這波操作果然也吸引了森友們的注意,不少動森玩家留言說希望上島摸地毯和椰子樹,在動森世界裡致敬電音傳奇。

Kraftwerk創始成員之一的Ralf Hütter曾說過:“我們玩機器,同時機器也在玩我們。”今年的荔枝致敬Tee活動,便把這個概念變成了現實:現實中,我們可以穿上Tee展示我們的屬性,虛擬世界裡,我們同樣也可以延展這種精神,讓聲音打破空間和載體的侷限,連通有限與無限,有形與無形。

在動森的那個小島上,致敬Tee將以電子的形式得到永生。

對荔枝來說,製作致敬Tee是一件“不務正業”的事,每年的荔枝致敬Tee都不對外發售,除了荔枝員工之外,只有幸運的粉絲才有機會得到。雖然沒法為公司帶來盈利,但荔枝一直正經地做這件“不正經”的事。

這世上確實存在花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荔枝的致敬Tee,比如理想、初心。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歷年荔枝致敬T展示

“它只會發展,不會死亡”

今年致敬Tee的設計師倪傑說,Kraftwerk最打動他的,是貫徹一生的創新、熱愛和執著。

2019年,當所有人都覺得Kraftwerk年紀已經大了、應該過氣的時候, Kraftwerk卻意想不到地將電子音樂與現場LIVE做了創新及突破,當全場觀眾佩戴著3d眼鏡觀看他們的現場表演時,誰能想到,臺上的成員都已經70多歲了?

這是Kraftwerk的精神,也是荔枝選擇Kraftwerk作為致敬對象的原因。

正如1975年Schneider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說道的:“Kraftwerk不是一支樂隊,而是一個概念。概念是不死的,它只會發展。人才會變老,會死去,機器人不會。”

即便Schneider已離開,但是Kraftwerk的音樂還在,它還可以不停被原汁原味地完美演繹出來,它的創意和精神也不會死。

荔枝也一樣。它不只是一家企業,同時,也是一個概念,一個相信聲音不死,相信聲音擁有未來的概念。

現在離荔枝初創那一年,已經過了七年時間,荔枝也從最初不到10人的團隊,發展成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今年1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今非昔比,如今的荔枝雖被外界看作“在線音頻第一股”,但是它為普通人提供聲音舞臺、傳遞聲音力量的初心卻從未變過。

2016年,互聯網同行紛紛轉向知識付費的賽道,荔枝依然堅持發展優質UGC內容,為用戶和聲音主播提供更好的音頻技術。

2018年10月,荔枝五週年慶典上,賴奕龍分享了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深夜他在機場坐出租車回市區的時候,聽到荔枝的一個聽眾和主播連線,說荔枝幫她走出了抑鬱症,在她很絕望、準備放棄的時候,因為荔枝的陪伴堅持下來了。“類似這樣的事例讓我覺得很感動,我們做的事情還是非常有價值的、非常有意義的。”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根據近日發佈的荔枝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如今每月通過荔枝展現自己聲音的內容創作者達620萬,每月在荔枝上活躍互動的用戶達5450萬……荔枝與這群不斷壯大的用戶是彼此的隊友,一起踏上探索聲音未來的冒險,見證聲音的無窮可能。

所有的創新,都在堅持中出現。

這麼多年,有各種不同的音頻APP湧現,但我放在常用那一列的,始終都只有荔枝,便是這個原因。

他們就像50年前的Kraftwerk一樣,總在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哪怕那不是更多人所在的那一條路。

很簡單一個問題,試問這個年頭,有哪家企業會像荔枝一樣,把每年一度不賺錢的致敬Tee活動當成大事?

不務正業?是。

但我,就喜歡它這麼酷。

荔枝是怎麼把互聯網公司變成製衣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