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一.衰落的赵国遇到了崛起的匈奴

在赵国的北边,茫茫草原上,一个游牧民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后来华夏民族几代人谈之色变的匈奴帝国。

原本赵国并不怕他们,赵人英勇善战,早在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就带着赵军身穿胡服,使用胡人用的弓箭和战术,一举将林胡二族逐地千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

然而,几十年后,林胡二族融入到了匈奴帝国,变得更加的强大。而赵国,在公元前260年,也就是胡服骑射后的45年,经受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国中壮年损失殆尽,此后秦国接连对赵国发起灭国之战,而燕国之流也趁火打劫。此时,奄奄一息的赵国,又将如何面对日益强大的匈奴帝国呢?

一个叫李牧的赵人,就在这样危难的时刻,被任命为赵国雁门郡的太守,他肩负着在北境挡住匈奴帝国的使命。

二.李牧戍边,在刀尖跳舞

抵挡匈奴,谈何容易。敌人来无影,去无踪,野蛮凶残。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彪悍的匈奴人


李牧深知敌强我弱,轻易开战,一旦防线失守,敌人就会深入内陆,赵国将再无力量抵抗强秦,可能就到了举国倾覆的险境。然而,面对强敌,李牧的目标却不仅仅是要抵挡,而是要一举将这样的敌人打残、打痛,打得他们一代人都不敢再来,这样才能安心抗秦。恶劣的敌我形势,有限的资源,留给李牧的机会并不多,此时,他仿佛站在了刀尖,然而战神就是战神,即便是站在刀尖,他也要跳出优美的舞姿。他决心打防守反击,一击致命

防守反击,首先要防。面对来去无踪的敌人,李牧首先是想尽办法为防守赢得时间。于是,他非常重视烽火台的预警作用,匈奴人的战马跑不过烽火传递的速度。这样,让百姓和士兵能及时撤退到城中,保存实力。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古代的烽火台


此外,李牧安排了大量的间谍在当地的部落里。他们可以提前刺探到匈奴进攻的路线和时间,让李牧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这些间谍还会将匈奴部落的风土人情,战术特点,人员变动,内部矛盾,及时的传回来,让李牧对敌人一清二楚。

当敌人来袭,李牧要求所有部队退守城池,有妄自出战者,必定军法从事。

这样一来,匈奴人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打劫了,气得在城下大骂赵军是缩头乌龟。城头的将士气在心里,身为军人,受这样的窝囊气,比战死还难受。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李牧的骄兵之计啊。

因为防守做得好,边境城池的百姓很少再被匈奴人洗劫了。边境城市的税收,如今慢慢地充盈了起来。李牧将这些物资都分给了将士改善生活,每天还杀几头牛来犒劳将士。吃饱、喝足、睡好,剩下的时间,就是高强度的训练。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


此时,李牧很清楚,他要磨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剑,一击刺中匈奴人没有防备的胸膛。然而,就在李牧正在一步步推进自己的计划时,赵王已经迫不及待了。

三. 战场外,才是最难的

长平之战后,秦国对疲惫不堪的赵国,接连发起了灭国之战。赵国不分男女老幼,全民皆兵,终于在魏楚联军的帮助下,解了邯郸之围。在朝不保夕的时候,李牧的北境边防军,成为了赵国最后的希望。所以赵王接连下诏命令李牧出击,尽快解决匈奴人,好带兵南下,迎接秦国更猛烈的攻击。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邯郸之战,赵国全民苦战


出击,除了是赵王的渴望,对于一直被匈奴人骂成缩头乌龟的将士,压抑了太久,也同样是他们的渴望。然而,李牧深知,此时匈奴人还没完全放松警惕,将士的战术训练也未完成。面对内外压力,出击或许是最简单的事,然而对于一位要对结果负责的将军,顶住压力等待战机,往往是最难的。

于是,李牧坚决拒绝出兵,这样也彻底激怒了赵王。赵王下达了撤换李牧的命令,也同时派来了一位新的将军。

在那一刻,虽然李牧理解赵王、也理解赵国,然而内心却越发的悲凉。因为他不被理解;因为他准备了那么久,却功亏一篑;更因为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一批批将士将倒在了匈奴人刀下,被战马无情地践踏。

就这样,李牧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劈柴,打猎,垂钓,陪伴妻儿,多年的戎马生涯,难得有这一片空闲。然而,看似这平静的生活,内心深处却永远在隐隐作痛。他经常傍晚站在山坡上,借着夕阳,一个人冷冷地眺望地着北边。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夕阳下,眺望北疆


不时有些书信会送到他的府上。最多的,是曾经的部下寄来的,信中说:新的将军带着他们开始反击匈奴人了。将士们耳目一新,开始磨刀霍霍,准备痛击匈奴人了。大家都很兴奋,压抑在心中的一团火,终于可以爆发了。

再后来,部下的书信越来越多了,反映的更多是战场上失利的消息,有战友牺牲时的伤痛,有对战争的失望,有对新将军指挥能力的指责,而慢慢地,更多地是他们对李牧的怀念。似乎所有人越来越理解他了,期盼他了。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匈奴人洗劫后的战利品


一份召他重返北境的诏书下来了,显然,理解和期盼他的已不再只是将士,还有已经意识到错误的赵王。从李牧离开后,接二连三作战失利的战报,到越来越多城池被匈奴人洗劫,让赵王不得不放下君王的尊严,召李牧重返战场。

一直在渴望这一天的李牧,却以身体有恙为由,拒绝了赵王的任命。因为他知道,不被绝对地信任和绝对放权,他返回北边也同样打不过匈奴人。赵王亲自来到了李牧的府上,答应了李牧所有的要求,终于,君臣二人,心走到了一起。

剩下的,就在战场上了。

四.利剑出鞘,直刺胸膛

李牧回来了,将士和边民奔走相告,多日来笼罩在他们头上失利的愁云,烟消云散。回来的不只是李牧,更重要的,是将士和赵王对他的理解和信任。

于是,李牧很快恢复了之前的防守策略,重新重视烽火和间谍工作,加强战士的战术训练。在嚣张的匈奴人面前,又变成了从前的那只缩头乌龟,而且缩得更狠。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过去了。

匈奴人似乎人人知道了赵军的胆小如鼠,他们进出赵境,如同自己家的菜园。而这边,赵军训练已成,战术配合如行云流水。唯一让他们不爽的,就是整天躲在城里,即便吃着牛肉,也不开心。他们心中所盼的,是要出城杀敌。

看到敌人已经骄纵,看到赵军士气已成,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到了。

有一天,山坡上,赵国的一群牛羊正在那里吃草,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牛羊遍野

一伙匈奴人看到了,冲上去就去抢,抢劫已经成为了他们营生。赵军匆忙赶来救援,然而被匈奴人打得溃不成军。匈奴单于得知后,亲率十万大军,决不能让这些牛羊从眼皮底下跑了。面对龟缩了三年的赵军,他们早已养成了放心大胆的习惯。一路追赶,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片山谷中。

突然,在山谷两端的出口处,由1300辆战车组成的两支部队,杀了出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和归路。5万步兵手持长盾和长戟分布在战车的周围,形成了两道铜墙铁壁,让匈奴人插翅难飞。在步兵的身后,数万弓弩手,箭搭在弦上,冷冷地指向惶恐的匈奴大军。

匈奴人向山谷的两侧张望,急切地想找到一条出路,然而,一看吓出来了一身冷汗,心想:完蛋了!原来,在那山谷的两侧,还有共计10万名弓弩手,正用箭指向着他们。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李牧,等待着致命一击


李牧一声令下,赵军向包围圈中的匈奴人万箭齐射,一时间箭如雨下,匈奴人纷纷中箭坠马,惨叫声冲出山谷,回荡在云层,惊飞了树林中的鸟兽。三年来,他们日夜操练;三年来,他们一直被这伙人骂作缩头乌龟;三年来,他们烧杀劫猎,无恶不作,今天,每一次放箭,就是一次无比痛快的释放。

匈奴的十万骑兵,踏着同伴的尸体,疯了一样地往外冲杀。在防线即将要被突破的关键时刻,李牧命令最后的1.3万骑兵,投入到了战斗,精疲力竭的匈奴人终于见识到了赵国骑兵的威力。

当衰落的赵国碰到了崛起的匈奴:名将李牧,防守反击,一剑封喉

鲜血染红大地

战斗结束了,夕阳下,一道血色残阳,照在山谷,染红了大地。满山遍野的尸体,还有没有主人的战马跪地在嘶鸣。最后只有匈奴单于带着少量随从冲出了包围圈,10万人几乎全军覆灭。从此,匈奴人十多年不敢南下入侵了。

李牧一战成名,此后,他将率领他的边防军,走向抵抗强秦的战场,他还要继续背负赵国最后的希望。

终,谢谢观赏!

下一篇,将继续分享李牧的肥之战,一场精彩的歼灭战。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