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這個為大明奮鬥半生的人走了。他為大明留下的,不僅是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不僅是支撐遼東戰局的袁崇煥,也不僅是幾本匯聚心血的兵法。他為大明留下的是一種精神。

"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創立之後,幾代帝皇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強盛,四方來朝,堪稱第一帝國。但是隨著明朝內部權力鬥爭的風起雲湧,外部又有少數民族虎視眈眈,自土木堡之變以後,明朝國力大損,已經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了。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彼時,明朝廷仍是處在爾虞我詐的內鬥中,黨朋之爭、宦官專權等,整個朝廷烏煙瘴氣。放眼民間,民不聊生,百姓生計艱難,對朝廷的不滿日益強烈,農民起義頻頻發生。

大明皇帝自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所有的問題看起來簡單,明明白白就擺在那裡,處理起來卻並不容易,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稍微動一根小指頭都會掀起狂風巨浪,早已經風雨飄搖的明朝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當時的明朝中有一位才華蓋世的大將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試圖解救明朝於危難之中。他就是孫承宗,最後兵敗被殺,他說道:"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必滅清"。三百年後,被一個個應驗!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孫承宗

與人為善,賢名遠揚

孫承宗是明朝有名的軍事戰略家,教育家等,頭銜一大串,可見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他是通過正規的科舉道路逐漸進入朝廷核心位置,還擔任過皇帝的老師,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朝中頗具威望。

雖然受盡恩寵,可是孫承宗為人謙虛低調,處事謹慎妥當,在硝煙瀰漫的大明王朝裡面混得如魚得水,人人稱讚不已,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當時很多學富五車的文人會打心底裡看不起武官,認為他們成天只會舞槍弄棒,胸無點墨,在打天下的時候當然需要這樣的武夫,如今大局穩定,要治理天下當然需要運籌帷幄的文官。

甚至在明朝建文年代的時候重文輕武的現象一度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大量武官被削職,文官被火箭提拔,造成文武官員矛盾重重。

可是,孫承宗從來沒有對武官低看一眼,他跟火爆性格的祖大壽、血氣方剛的吳三桂、世故圓滑的毛文龍等武將都能做到和睦共處,口碑極好。武官喜歡爆粗口,喝酒啖肉,行事粗魯,孫承宗毫不介意,視他們為知己。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臨危受命,禦敵千里

當時,早已經在關外蠢蠢欲動許久的後金終於安耐不住心中的野心,開始舉兵進犯遼東等地,這些草原上的精兵鐵騎驍勇善戰,行動快如閃電,攻時氣勢如虹,排山倒海,撤時無影無蹤。

這種作戰方式令明軍極不適應,秣馬厲兵、枕戈待旦,一個敵人也找不到,等到大軍疲倦,要休養生息,敵人卻又從哪個旮旯角落裡竄出來,打你一個措手不及,毫無招架之力。

朝廷派出的大將連連戰敗,損失慘重。皇帝整日裡憂心忡忡,唉聲嘆氣。

這時有人向皇帝舉薦孫承宗去領兵打仗。他們認為孫承宗飽讀兵法,軍事理論知識淵博,各種作戰方式瞭然於胸,曾經指點過部隊打仗,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啊。

可是皇帝卻捨不得孫承宗幹這麼冒險的事情,猶豫再三,終於在又一封慘敗的急報飛進來以後,皇帝再沒有選擇的餘地,派孫承宗上戰場。

孫承宗果然不負眾望,他走馬上任之後,先是實地考察,遼東的地理位置,軍隊整體情況,孫承宗閱歷豐富,看問題眼光毒辣,很快就找出問題所在。

然後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修繕營房,操練士兵,派遣守軍等,各項工作開展地有條不紊。在之後與後金的大戰中,孫承宗沉著指揮,靈活變換戰略,把皇太極打得抱頭逃竄,很長時間不敢再來進犯。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不肯結黨營私,埋下禍端

孫承宗聲望大振,朝廷對他的各種嘉獎如雪片般飛來,他頓時紅極一時,成了人人想要巴結的重量級人物。就連當時宦官首領魏忠賢也想千方百計拉攏孫承宗,哪知孫大人一身浩然正氣,根本不願意與魏忠賢之流同流合汙,嚴正拒絕魏忠賢的示好,兩人由此結下樑子。

孫承宗守衛邊土,擴充軍隊,嚴明紀律,操練有素,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清軍在塞外恨得咬牙切齒,卻是半步不能進攻。

崇禎四年,孫承宗巡視邊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奏摺上報朝廷,對如何防禦後金入侵的問題提出了多種不同的看法和對策,皇帝讀後大為讚賞,全部恩准,還撥發了好多的銀兩。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明朝彼時國庫空虛,連官員正常的俸祿下發都困難重重,一下子撥了那麼多錢給孫承宗,可見對他是特別的信任。可是這一番舉動卻遭來了朝中很多人的不滿,只是如今孫承宗守土有功,旁人自然不好多說,這也為孫承宗後來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孫承宗大修邊城,想要加牢鞏固城牆,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不料清軍卻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殺個孫承宗一個措手不及。

孫承宗帶著部下趕緊去救援,同時要求遼東巡撫馬上發兵援助。哪裡知道遼東巡撫卻舉棋不定,瞻前顧後,一再改變出師的日期。衝鋒陷陣的明軍因為缺少後援而被清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新建的城牆也被清軍全部搗毀,可謂功虧一簣,損失不計其數。

這一下,孫承宗成了眾矢之的,當初本來就對懷恨在心的閹黨宦官一流總算是抓住了把柄,動員朝中其他大臣,向皇帝彈劾孫承宗,言辭激烈,慷慨陳詞,把孫承宗說得十惡不赦,萬死難辭其咎。孫承宗一怒之下,請辭回家。

孫承宗: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1638年,清軍再次攻打高陽城,彼時已是76歲高齡的孫承宗仍是鬥志昂揚,帶領全城老弱婦孺一起抗清。可惜最後兵敗被俘虜。清軍要求孫承宗投降,許以高官厚祿,不料遭來孫承宗的一頓唾罵。

清軍殺了孫家老老少少上百人,孫承宗五個兒子,六個孫子等親族全部罹難,還把孫承宗系在馬尾巴上,駿馬奔騰,孫承宗被活活拖死,臨終前他說了一句話:"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三百年後,他的這句話果然應驗了,他的後人孫中山推翻了大清王朝,結束了清朝長達數百年的統治。後來的東陵大盜孫殿英挖了慈禧太后的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