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說歷史的女人——第1380期)

魯迅先生向來以“硬骨頭”而受到人們的敬仰。民國時,還有一位硬骨頭,簡直可以和魯迅先生相比,他曾經罵過李鴻章,拒絕過大權在握的袁世凱和蔣介石,最後為了抗日,絕食5天而死!

說起他的名字,你也許有點陌生,但他有個的兒子你可能知道,即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富盛名的國學大師、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陳寅恪先生;他的父親也許你也聽說過,即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之一陳寶箴。不錯,他就是被譽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的陳三立,他是國學大師錢鍾書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最欣賞的詩人。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陳三立是中國近代同光體詩派的領袖人物。同光體是近代閩派、贛派等各種詩派的總稱,誕生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此派詩人宣稱作詩“不墨守盛唐”,很有獨創精神,陳三立的詩達到極高的水準。錢鍾書先生曾在其代表作《圍城》中,借書中人物董斜川之口對陳三立極高評價,認為他是自唐朝以來成就最高的詩人。

梁啟超對陳三立的詩也有極高的評價:“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

還有印度大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也對陳三立很欣賞。1924年4月,泰戈爾來中國訪問,曾由當紅詩人徐志摩陪同到西湖拜訪陳三立。中印兩國的兩位大詩人相談甚歡,相互欣賞。

臨別時,泰戈爾以印度詩壇代表的身份,贈給陳三立一部自己的詩集;同時他也希望陳三立也同樣以中國詩壇的身分,回贈他一部詩集。陳三立接受贈書後,表示謝意,但他謙遜地說:“您是世界聞名的大詩人,足以代表貴國詩壇。而我呢,

不敢以中國詩人代表自居。”然後兩人比肩合影,傳為世界詩壇上的一段佳話。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陳三立先生在中國詩壇的地位不可置疑,但他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硬骨頭精神。

(一)怒罵李鴻章,參與變法

起初,陳三立並不想只當一個詩人,他也是積極入仕,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的。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1853年10月23日出生於江西義寧(今修水)。他年少博學,性格灑脫,不受世俗禮法約束。1882年入鄉試時,他因厭惡時文,不遵循八股文僵化的寫作形式,以散文體作答卷,受到主考陳寶琛的賞識,被破例錄為舉人。他1889年參加殿試,中了進士,被朝廷授吏部主事,但他很快就辭職了。

他之所以辭職,是有更高的打算,就是幫助父親進行變法維新的活動。當時,陳三立同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還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他提倡新學,很早就有了變法維新的思想。

1895年,甲午戰爭後,李鴻章赴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國人痛罵他是賣國賊。當時陳三立聞訊後也激憤異常,他大罵李鴻章,並電告張之洞說:

“籲請誅合肥以謝天下!”(當時李鴻章也稱李合肥)可見他的一腔愛國激情。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之後陳三立父陳寶箴任湖南巡撫,推行新政。他幫助父親整頓吏治、革新文化教育,羅致維新人才,前前後後出力甚多,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譽。但後來戊戌變法失敗,他和父親一起被革職。

1900年,陳三立父親被慈禧秘密賜死。他開始厭惡政治,退出仕途,從此專事詩文創作。他常與詩友們互相唱和,切磋學問,自謂

“憑欄一片風雲氣,來做神州袖手人。”但他豈是“袖手”之人?此後他雖不問政事,但並非只是一名消極避世的隱士,而是仍密切地關注著國計民生。

1903年,陳三立為教育事業辦家學一所;之後又贊助朋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柳詒徵創辦思益小學堂。他讓出自己的住宅作教室,聘請外國知名的教師,開設英語及數、理、化新課目。在教學中,他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還廢除了“八股文”和跪拜禮節,禁止學生死背課文,禁止體罰學生等,開新式學校之先例,為當時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先驅性貢獻。

1905年,為了實業救國,陳三立曾與人創辦江西鐵路公司,並擬倡修南潯鐵路,可惜以失敗告終。所以,陳三立退出政界後也不只是一個對天下袖手旁觀的詩人。

(二)一身正氣,拒絕同袁世凱合作

1906年,湖南工商界為追念陳寶箴父子推行新政,振興實業,奏請朝廷為陳寶箴塑銅像,為陳三立授宮職,但被他斷然拒絕。

因為當初他和父親參與維新變法,被朝廷趕了出來,此時又讓朝廷假惺惺地來“表彰”自己嗎?什麼意思,老子不領情!這就是陳三立的硬骨頭。

同年夏,義寧州(包括修水縣)鬧饑荒,銅鼓雙坑的饑民到宜豐天寶買糧,富商何大毛誣稱這些饑民是“匪徒搶劫”,並說“寧州遍地是匪”,挑起鬥毆殺人事件,導致雙坑饑民57人死亡。雙坑人憤怒到官方控訴,但上面不予理睬。後來他們求助陳三立。他主持正義,具陳上疏,據理力爭,使此事終獲刑部詳察,嚴懲了主犯及當地知縣,致使冤案大白於天下。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1907年,身居高位的袁世凱聲稱要實行君主立憲,委任陳三立任參政議員,但被陳三立堅決拒絕。袁大頭正是扼殺戊戌變法的劊子手,別說當時慈禧太后還沒有下臺,即便她死了,袁世凱能真正實行君主立憲嗎?他想當皇帝,想當君主是真,立憲簡直是笑話。陳三立早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才不會與之合作。

(三)一身硬氣,拒絕同蔣介石合作

一個人硬不硬,意志堅決不堅決,關鍵看他敢不敢同權勢者說“不”。陳三立曾拒絕朝廷的拉攏、授官;曾拒絕同權勢沖天的袁世凱合作,後來他再次拒絕了中國歷史上另一位大權在握的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1929年11月,77歲高齡的陳三立,由次子陳隆恪夫婦陪同,終於登上他嚮往已久的廬山,暫住於牯嶺新宅“松林別墅”。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他賦詩曰:“鄉夢醒鳴鞭,始覺身如鳥。息影松林徑,洗夢澗瀑流”。年近八十的他,打算在這風景優美的世外之地度過晚年了。當時他不顧老邁之軀,遍覽廬山的溝溝坎坎,寫下了許多寄情詠物的詩篇。

陳三立在山居期間,正好蔣介石也曾到牯嶺避暑,他久仰陳先生大名,就很想見見他,便特派專人登門拜訪。但陳老先生早已聲明退出政界,絕不願與當政者交往,休想再來拉攏我。他對老蔣的信使說:“我已經是一個不聞世事的世外之人,即使我們會晤了,也沒有什麼可談的,我看還是不必來見吧。”直接端茶送客,不給老蔣一點面子。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四)最硬的骨頭,至死不與日本人合作

陳三立先生的晚年在破碎的山河中蹣跚而行,但他始終為抗日救國而奔走呼號。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日軍侵佔上海閘北。當時陳三立還居住在廬山牯嶺,他日夕不寧,仍關注著國內局勢。他從郵局訂閱航空滬報,每日詳細閱讀,對日本人的侵略行徑憤恨不已,真想衝出去跟日寇大幹一場。可惜他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一個八十老翁,面對破碎的江山,徒喚奈何。據說,當時的他曾在一晚做夢時喊出“殺日本人”之類的夢語。其愛國憂國之心可見一斑。

1933年,陳三立聽聞自己曾經的好友鄭孝胥(也是同光詩派著名詩人)投靠日本人,輔佐溥儀建立偽滿政權(出任總理),他似乎不顧老朋友情面,痛罵對方“背叛中華,自圖功利”。鄭孝胥當年曾在陳三立的詩集《散原精舍詩》上作序。後來他再版詩集時,便憤然刪去了鄭孝胥所做的序,慨然與之斷交。

1934年,陳三立離開廬山暫居北平,目睹西山八大處遭八國聯軍破壞之慘狀,他連嘆“國恥啊,國恥!”

1937年抗戰爆發,為躲避戰火,北平的許多名流都紛紛撤離,但陳三立卻表示:“我決不逃難!”有次,他聽聞有人議論抗日戰爭中國必然會失敗時,便怒斥道:“呸!中國人豈狗狼耶?豈貼耳俯首,任人宰割?”

民國硬骨頭,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和老蔣,為抗日絕食5天而死

​後來,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知陳先生大名,便欲行拉攏之事,他們派人百般遊說,但陳三立皆不應許。日軍派偵探天天到他家裡騷擾,陳三立憤怒已極,命傭人拿掃帚將他們轟出去。自此以絕食相抗,他5日不食,憂憤而死!享年85歲。

試想,一位85歲的老翁,尚有如此決絕之意志,其骨頭之硬,堪稱錚錚也,實為古今罕有!

什麼叫民族之脊樑,民族之魂魄,陳三立先生當之無愧!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參考資料:《陳三立:中國最後一位古典詩人》《人倚松門——陳三立的傳說》《清史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