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這篇文章為什麼會成為經典,你所不知道的祕密

學法諮詢師 項恩煒


《背影》這篇文章為什麼會成為經典,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背影》的第一句話“我與父親不想見已二年有餘,【逗號】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一上來,是說“我”,當然是朱自清本人。“我與父親”,怎麼不就是“我和父親”呢 ?“和”和“與”的差異在哪裡?“和”更接近於現代漢語當中“我和你”“誰和誰”。而說“與”有沒有感覺書卷氣更重一些?有沒有感覺文化的味道更重一些?有沒有感覺正式的味道更重一些?為什麼不是“我與爸爸”“我與老爹”,而是說“我與父親”“父親”是書面語。“爸爸”是口頭語。多一些尊敬尊重。

大家就是會發現,這是一個,極有文化的底蘊的,很有書卷氣的一對父子之間的記錄。“不相見”,你看,是“不相見”而不是“我沒見我爸多少年”。不相見意味著什麼,是我沒見到父親,而父親也沒見到我,這是什麼關係?是怎麼樣的一對父子,才可能是我也不想見你,你也不想見我。沒有主動去見面,終於見了一次,這個故事,會是怎樣的一次見面呢?

不相見,多久呢?兩年誒,不是的。他說不相見是“二年餘了”,而且加上一個“已”,二年餘了,那他是覺得不相見的時間是多了還是短了呢?你看作者很明顯, “已”二年餘了。這個相見的時間真是長了,太久了。動筆寫的一瞬間他是覺得,兩年,我們爺倆互相之間,都不願意誰見誰的時間,當時覺得恨不得三年時間,現在猛然發現“已兩年餘了”。

尤其注意這個“了”,為什麼不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兩年多,後面還加一個“餘了”。凡是這種“了”出現的時候,通常是語氣節奏都放緩一下。把語氣虛化一下,“二年餘了”。其實你看他內心的情感多麼的複雜的背景下面,衝突是多麼深的背景下面,終於見面了,而且懷著一種對過去兩年有意識反思的情況下面,終於見面了,情感衝突是非常大的。結果他來了一個“二年餘了”,一個“了”,輕聲,有沒有味道?一個“了”一下子化重為輕啊。

為什麼要讀這個逗號呢,因為我本來以為這個地方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句子,交代清楚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情感是極度的節制,用語極其樸素。而且比例,用很輕巧的詞語來駕馭自己內心的沉甸甸的複雜的情感,這個地方加個句號就可以了。他是個逗號,原來這句話,不是完整的一句話。說這句話,為了說下面那句話。後面還有半句呢,得往下看。

什麼叫“我最不能忘記的”,一般來說就是,我印象最深的,對不對?他偏不這麼說。他說“我最不能忘記的”,什麼意思呢?他忘記了很多很多。因為這兩年這兩個人不是不相見嗎? 他要忘記一些東西, 努力地故意地甚至極力地忘記。然而,忘記很多, 這個情況下,還有東西忘不掉,他最不能忘記的,是什麼?就是這個故事,這種情感。

而這個“他” ,誒,顯而易見,就是近十幾個詞之前的,我與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核心的核心,就是父親的背影。 所以“背影”完整的來說,是父親的背影。“背影”本質上就是我與父親的關係。那這樣,開篇用了20多字,把文章開宗明義的交代清楚了。複雜的背景也呈現出來了。我們看看,後來這二年多,終於相見,努力忘也忘不掉的一件事——背影。

當時自己和父親,都怎樣的一種仇恨交織啊,是兩年都互不相見,這個矛盾大不大?當然大。這個矛盾下,意思到的問題,想修復的時候,情感糾結吧?當然糾結,這個情況下,通過怎樣的事呢?通過一個“背影”來寫這麼糾纏的情感,難不難寫?當然難寫,但是朱自清就是有這個筆力給寫好了。

他怎麼寫的呢?各位去看。怎麼去看呢?一個字一個標點地這麼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