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法治朝代如何選用人才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法治朝代如何選用人才

可以這樣說,在秦王朝之前的世代,主流社會的選官制度還是以世官制為主,當時社會形態是分封制,就是給你家一塊封地你全權管理,天子不會進行干涉,那時的階層是比較固化的。

直到戰國時期整個社會就開始變化了,以秦國為例,進行了商鞅變法,國家開始了改革,用養門客、招攬客卿的方式吸引人才,視才委任,以軍功授予官職爵位,打破了世代為官吃俸祿的傳統。

1、秦

所以當我們討論秦帝國怎麼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就不得不回到戰國時期的秦國,這是一脈相承的。正是因為商鞅變法的成功,使得秦國國力迅速強大並完成大一統。這也使得後面的秦王朝特別重視法道。

所以就可以理解,秦王朝發動了和後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樣震撼的創舉,焚書坑儒,這裡要說的是,這裡的儒,不光是儒家,所有的儒士,說白了就是其他的學派。其目的無非就是把法家的地位獨顯出來,所以當時的法家學說的代表韓非的言論就被奉為經典,“法為官師,聽吏從教”。在國家大一統後,客卿制、軍功制慢慢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國家開始從基層小吏當中選拔人才,從民眾中挑選懂法的人成為國家的管理人才,所以當時只要你比一般的人稍微懂得一點國家的法度,就很有可能被選用當官。

2、漢

只是秦王朝堅持的時間不夠長,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到了王朝的後期,法道治國越來越極端與僵化,激起了百姓反抗直至王朝被推翻。

漢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確立了儒家文化的統治地位,帶來了兩個變化。第一是強化教育在人才選拔中的作用,通過國立大學——太學,培訓和選拔人才,太學是當時唯一的一所國立大學,鑑於當時社會教育資源匱乏,太學生大多非富即貴。畢業的學生分為兩等,甲等進宮當侍衛,當值一兩年擇機下放為官,乙等回鄉補吏。

第二個變化在於建立了察舉制,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舉孝廉了,漢朝要求每個郡每年都要推舉一到兩名孝廉到中央,經過考察後直接任用官職。開啟了中國封建專制社會人才推舉制的先河。

3、發展

漢朝的這種人才推舉制度相較於世官制有很大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階層固化,特別是被推舉的這些人,往往是在郡縣當中表現出色的佐官小吏,使得當時的人才選拔可以通過上太學、地方補吏、擇優推薦、考察任用的一系列流程,比較科學地選用國家人才。

但是缺漏也是存在的,隨著漢王朝的不斷髮展變化,察舉制的弊病也逐漸顯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