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每一次触及给孩子减负的话题

都会引发舆论热议

最近两天

“减负=制造学渣”“南京家长已疯”等热文

刷屏南京家长朋友圈

虽然各地都陆续出台“减负令”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买账

反而成为“减负的最大阻力”?

昨天

南京教育局官方正式作出回应


10月30日消息,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更好育人环境,按照上级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督查行动,重点是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各校进一步认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社会实践课等,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人民日报: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问题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之下,谁都不敢在“军备竞赛”中率先退出。“分数为王”的局面不改变,如果学校严格落实减负政策,焦虑不已的家长将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加餐”。校内减负校外补,家长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训机构反成最大获利者,怎能不令一些家长“发疯”!

作业多负担重,作业少担忧多。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才能走出“家长一边反对负担,一边反对减负”的怪圈。

当务之急,是先要让减负政策“接地气”。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必须有效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压”。以小学生晚上9点后不写作业为例,就需要做好“减量提质”的文章,减去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僵化作业,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

长远之策,当是深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只有减掉“唯分数论”,才能让校外补习班没有“创富”市场,才能让家长不必频频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家长为什么课后要给孩子补习?

师叔(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

……

浙江省最近也发布了

33条减负措施

估计咱们江苏省也会出台相关政策

大家一起来看看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引爆家长的痛点热文是这样的

“南京家长已疯”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最近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又一轮减负。多好的事啊!

素质教育,减负,宣传了这么多年了,虽然也没见学生负担变轻了,素质提高了,倒是觉得家长各方面素质高了不少,挑选补习班的素质增强了,自己辅导功课的素质也提升了。

这回南京家长们经历的可不是小打小闹,以至于已有家长公然向有关部门投诉此减负政策,引起了轩然大波。先来看看这次的举措到底有些啥:

先是各种“不许”,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

太好了,有了这些不许,别的我不知道,至少小孩开心了,母慈子孝了。

然后突击检查学校,甚至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违禁物品”——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

很好!让南京的小朋友们早一点知道“权威”的厉害,就算你是个小孩,你那柔弱无力的小肩膀上也不能背着承载了肮脏作业和考卷的书包!

接下来,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

简直高兴到泪目,家长太幸福了,终于可以不用为那些看也看不懂的辅导书上鬼一样的难题而发愁了,只要会做配套教辅上的1+1=2,你也可以是学霸。

然后,减少课时,提前放学,下午3点已经可以坐在家里。

怎么,还来顿下午茶?简直梦寐以求啊!不出意外的话,每天都能坚持下午3点就回家开始练琴的孩子,以后参加中高考除了文化课不及格之外,专业艺术类学科应该能出类拔萃,顺利考上顶尖专业院校,这无疑又是给南京市民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最后,说好和家长一起疯,结果学校自己先疯了,直接撂挑子给家长:你们的娃,你们在家自己努力吧。

好好好!南京家长空有一身武艺都不知道如何施展呢,正好!可以打通任督二脉趁机练习徒手把孩子培养进高中!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照这个趋势,有人猜测,南京市民的下一代有望成为率先进入世外桃源的第一批山顶洞人,而且是学过26个英文字母和百以内加减乘除的有文化山顶洞人。

为啥连二元一次方程都没学?对不起,减负了。

南京家长过去很多年里也疯,不过是另一种疯。江苏省作为中国高考第一大省,如果从太空中望向地球,可以看不到金字塔和万里长城,但却能看到江苏学子秉烛夜读时课桌上垒砌的模拟卷。压力大不大?真的大。家长崩溃不崩溃?真的崩溃。但这种崩溃,在中考与高考选拔机制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已经成为习惯。

而这一次南京家长的疯,在于迷茫的当下和更混沌的未来。学霸和学渣同乐,要学的和不学的同步,一派祥和,万寿无疆。

我的一个在南京开饭店的朋友,前几天都给我发来贺电:劳资盐水鸭都只卖半天,下午4点就关门,回家给娃复习,还要偷偷摸摸的,让娃别说出去。

万一被询问:“你课外辅导了?”“没…没有”......小孩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一看南京妈妈们这么有生活,我又问了几个。

“这学期到现在,就没有一次正式的单元测验,连小测验都没有,回家作业20分钟就做完了,我都不知道孩子学了半天到底学的怎么样。”

“不让带教辅去学校,每天在家做完,由家长拍照发给老师......”

“一学期只有期末有个考试,还不公布分数,呵呵呵。”

“我们一年也不考试,期末给个复习范围,英语20个单词,语文20个看音。”

“课表改了,作业记录本全收走了不让带回家,连教室里墙上用来装饰的英文单词也全撕了。”

“书包很轻,天天没事干。”

看到南京妈妈们四脚朝天乐不可支的样子,我酸了。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很难想象,当“运动式一刀切”深入学校,进入你们自己的小孩的教室和课堂,孩子们需要统一口径,消灭证据,从小被教会撒了多少谎。

“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这些听起来很美的生活状态,发生在今天的南京,让人恍惚间觉得时光倒流了,也可能是时间快进了,我们到了另一个平行空间,在那里,语数外是什么鬼,不过是这逼仄生活的润滑剂,用来填补素质教育的空白而已。

“你们在家自己努力吧”,一句话,彻底把教育的大旗移交给了家长。

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我的一个读者告诉我,现在全班小朋友已经展开了揭发与自我揭发的热潮,“老师,他妈妈又给他偷偷做奥数题了”这类陌生又熟悉的话术居然进入了小学校园……

小学和初中的家长,面临这一浪接一浪的素质教育改革,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已经高兴得走火入魔。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如果大家一起做学渣,没什么不开心的啊。

只怕有些“学渣”不知怎么开了天眼又以绝对优势考进了重点高中,然后又以绝对优势考进了重点大学。

如果我没记错,2018年如火如荼“肃清”学鹅思之流,又如何?如今这般大规模校内“减负”,盛况不减当年,究竟在为谁拾柴?

那些真心乐不可支的南京家长可能忘了这件事:煞费苦心的“快乐教育”,可能就是为学渣打造的天堂。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

有点心眼的家长,无不开始攒钱 投功德箱 报补习班。他们乐意?不,他们别无选择。

我们也清楚地记得,如今社会上如此火爆的补习热潮,应该正是从上一轮校内“减负”开始的。

那些连孩子作业做到8:30都要打电话举报学校和老师的家长们,如今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是南京市民里的栋梁,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推动力。你感谢他们吗?你知道这运动式的一刀切式的改革,将会培养出多少毫无竞争力的fei物吗?你知道当你那拥有快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吗?

馒头是一口一口吃,你现在要的快乐,是一种诡异的自我迷惑。人类从来都不是一个靠快乐前行的物种,所有精英也从不会在快乐中战胜他人从而保持胜出,一切能超越你轻松进入985的牛娃都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从下午3点就开始玩着长大的。即使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牛娃,至少,请别挡别人的路。

砍掉作业,取消考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负责任,也并不制造快乐。任何事情过度反应都是一种倒退。

最近我劝你不要在南京家长面前吐槽作业太多和补习班题太难,在他们眼中,你过的日子起码还是正常的。曾经有一份很惨的生活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知道,原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看看家长是怎么说的


@在路上:反对为学生减负之类的说法,更反对什么快乐教育,中国一直将读书比喻成十年寒窗,读书本来就是辛苦的。

@阿迪士尼: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不中考?不高考?不公务员事业编考试了?不晋升考核了?不择优入取了?资源越倾斜越发要主动 难道天上掉馅饼?

@Cobra:越在学校减负就越是加深教育的不平等!

@小喵巴位:那高考跟往后的生活都可以减负吗。房子会降价吗?

@zlp:不靠分数,那靠什么评价?唱歌跳舞钢琴电脑?还是翻山越岭插秧砍柴?

@孙亮:不唯分数论,那穷人家的孩子更没可能出头了

@HONKE:真怀恋70年代的教育,没有各种补课费,特长班!那时老师教书是备课,批改作业的,上课是盯着课本的!家庭作业是老师检查的!

@豌豆白羊:一句话,中考要不要看分数,高考要不要看分数,只要中高考还存在,对分数的追求就不会结束。教育局推卸掉的责任,只能靠家长担起来,这样哪个家长不会疯?

@OLD李:一再减负,是要去工业化,走美国人的老路吗?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怎么搞?以后谁写代码?谁造桥?像希腊人那样在海滩上晒蛋?国家破产?我坚决反对减负!

@勾勒福来:“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古人教育我们要勤学好思。泱泱大国5千年可不是考快乐教育轻轻松松就能立国的的,建国以来就是全民精英教育,廉价的同质化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一小撮的精英教育体制下你要穷人孩子何去何从?


家长疯了!南京教育局回应,人民日报发声......



来源:南京教育头条、人民日报、教育之江、格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