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定国、孙可望、郑成功精诚合作统一军令,能打败满清吗?

一德格天1


我们来看,当时整个南明在中后期,郑成功部拥有强大的海军,满清当时没有能力对抗。以及因为大量吸收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百战余部,其实战斗力是很强的,历史上郑成功曾经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差点恢复江南半壁。而云南的李定国也以“两蹶名王”的辉煌战绩证明明军是有消灭清军的实力的,如果不是孙可望突然在后方捣乱,满清都准备彻底放弃西南了。

由此观之,满清因为扩张太快,根基不稳,对于南方的控制力很弱。而且当时满人军队不过十万,其他大部分都是汉人军队。如果郑成功能够配合李定国东西对进,挫败清军的主力,那些暂时依附清军的汉人就很有可能倒戈相向。此时,因为没有了云南永历朝廷和福建隆武朝廷的文官掣肘、相互内耗,此时就可以一鼓作气打到长江,甚至可以一举推到黄河沿岸。

但如果要继续向前推进,恐怕就不容易了。因为满八旗毕竟战斗力极强,而且满人那时也已经控制住了重要的马匹产地。如果明朝在火器方面的技术没有进一步地发展,是很难将满人赶回东北、光复北京的。


不爱发火的小喵喵


这个问题我来答!如果孙可望、李定国和郑成功精诚合作,统一军令,那么,南明军队是一定能够打败清军,恢复汉室江山的!

设想一下:

孙可望坐镇云南、贵州,派大将白文选、冯双礼攻取湖广,而后北上,收复河南、山东;

刘文秀再入四川,联合夔东十三家反清武装,消灭四川清军,继而攻汉中,取西安;

李定国率部入广西,联合郑成功,一个从西往东打,一个从东往西打,合围汉奸尚可喜、耿继茂的两万多清军之后,占领广东、福建,随后进攻江西、安徽,进而攻取整个江南,以江南的财力物力为支撑,与清廷逐鹿中原。

如此一来,天下必定是义师群起,各地响应;民族大义所在,投降清廷的官兵见大势所趋,必然会纷纷反正,阵前倒戈,回过头去,痛击满清八旗兵的。

南明抗清只所以最终失败,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满清八旗兵如何天下无敌,其实南明的兵力始终强于清军;只是因为自南明开始建立,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足以号召天下反清武装,统一行动,互相配合作战;所以才导致各地的南明势力各自为战,互不相助,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了。

(孙可望剧照)

其实,从孙可望掌控永历朝廷大权、整肃了朝廷内政、统一政令及军令之后,在那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仅仅只是以大西军余部为主的南明军队在1652年发起的大反击,就横扫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打得清军闻风丧胆,清廷一度有了放弃西南七省的打算。

大西军对清军发动大规模反击以来,清军在各地的兵力严重不足。

在四川,吴三桂、李国翰率清军困守保宁孤城,意欲逃往汉中。只是明军主帅刘文秀一心要全歼四川清军,把保宁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得吴三桂只能作困兽之斗。

在广东,汉奸尚可喜、耿继茂两藩兵力只有两万余人。慑于李定国桂林大捷、逼死汉奸孔有德的兵威,尚可喜把广东各地兵力收缩,全部撤入广州。他们一面拼命向清廷求援,一面惶惶不可终日,唯恐李定国前来攻击广州。

在湖广一带,孙可望、白文选横扫清军各部,逼得清廷派出了守卫北京地区的正牌八旗兵,由努尔哈赤的孙子、敬谨亲王尼堪亲自带队,前往湖南支援。

大家也都知道,这个尼堪在衡阳一役被李定国斩杀在战场上了。

而清廷派去经略江南的大汉奸洪承畴,更是可怜。他手下只有投降清廷的明军改编过来的一万多兵力。要应对江南的抗清武装,那真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啊。洪承畴只能利用过去在明朝时积累的人脉关系,大肆招降纳叛,勉强押住了阵脚。

在当时的天下大势下,只要南明的领军人物孙可望、李定国、郑成功能够精诚合作,团结一心,协同作战,必能痛击清军,打败满清的。

只要孙可望、李定国、郑成功各自率部进军,猛攻清军,把清军主力吸引过去;那么,张煌言、张名振所部、夔东的大顺军余部,以及全国各地的抗清义师,就能减轻压力,乘势进取,抗清斗争势必成燎原之势,致使清廷应顾不暇。

在此形势之下,那些投降清廷而又心有不甘的文臣武将,思想上必然会再起波澜,一遇机会,势必会乘势反正,加入抗清斗争的。

唉,历史不容假设!

众所周知,由于孙可望器小易盈,妒忌李定国的功勋,又野心勃勃,私欲膨胀,一心想取代永历帝,自己当皇帝,导致了南明永历朝廷的一场大内讧,严重削弱了大西南的抗清力量。



再加上郑成功只顾着自己郑氏小集团的利益,一度还想着只要清廷同意他的条件,就投降清军。因此,郑成功对李定国邀约他夹击广东清军的请求,一再虚与委蛇,致使李定国兵败新会,痛失了战机。

一句话,因为孙可望、郑成功的私欲,导致了南明抗清斗争的最后失败,使一代英雄李定国含恨而死。

而孙可望、郑成功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

孙可望投降清军,在失去了利用价值以后,在清廷举办的一次狩猎活动中,孙可望被乱箭射死。

郑成功冷眼旁观,看着李定国兵败、永历朝廷覆亡之后,忽然发觉清朝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不觉又惊又气。惊恐加杂着悔恨,郑成功情绪暴燥,引发精神疾病,终于一病不起,最后气死了。


品茗读史


突然想起一个关于李定国、郑成功和孙可望的“花边”历史,觉得很有意思。

我猜99.99%的人都不知道李定国、孙可望和郑成功的儿子以及直系后人全部成为清朝八旗里上三旗的汉军旗人。

李定国之子李嗣兴被编入正黄旗汉军、孙可望则被编入正白旗汉军、郑克爽被编入正黄旗汉军(雍正朝改为正红旗)

有意思的一点是,清朝皇帝很欣赏那些对抗自己最久最激烈的投降者的后人,以李定国、孙可望和郑成功三人子孙而论。

郑克爽虽然主动投降,但是清廷待之最薄,虽然名义上封为公爵,但是清廷只给了郑克爽一个佐领的世职,后来更是让郑克爽家族和刘国轩家族共享一个佐领;而洪承畴虽然只是三等轻车都尉,但是却也有一个佐领的世职。

郑成功直系后人从郑克爽开始就一直居住在京师,而且八旗化很厉害,到了郑克爽玄孙这一代,郑成功直系后人已经完全八旗化了,这一代郑家家主居然叫图山。

郑成功后人官运在清代不太好,郑成功直系玄孙郑咸吉在乾隆朝做到了正四品的副参领,已经是郑成功系在清代最高官职了。

孙可望虽然也是主动投降清朝,但是清廷对待孙可望家族就要比对待郑成功家族稍微好一点,至少清廷给了孙可望两个佐领,而且孙可望之子孙征颢在康熙四十九年还做过一任兵部尚书;这应该是李、孙、郑三家后人里在清廷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但是乾隆朝,乾隆帝停了孙可望家族世袭佐领职务,从此孙家就成为普通八旗汉军了。

李定国之子李嗣兴在李定国死后就投降清朝了,清朝对李嗣兴相当不错,把李嗣兴编入正黄旗汉军,而且还是世袭参领(正三品),并且和郑克爽被软禁在京师不同,清廷很大方的把李嗣兴任命为宁夏镇总兵。

李嗣兴的儿子李天志17岁就进宫做侍卫,一直给康熙帝当了24年的侍卫,雍正继位时李天志已经是二等侍卫了。

雍正帝很喜欢身材魁梧的李天志,于是亲自外放李天志浙江温州平阳镇副将,李天志临行前雍正帝还赐予李天志康熙帝用过的小刀、荷包以及素盘,让李天志见物如见康熙帝。李天志的儿子后来是正黄旗汉军佐领,候补员外郎。


李天志叩请圣安毕,雍正喜不自禁,说道:“朕放你平阳副将了。” 李天志辞行时,雍正赏给李天志素珠一盘,小刀一把,荷包一对,动容道:“这是老主子(康熙)的东西,你拿去供着,就如见老主子一样了。”李天志一一跪领,叩头谢恩。———— 《雍正召见武职臣工纪实(四则)》

总的来说,论与清朝皇室亲密程度,那么显然李定国后人和清帝更亲近,毕竟李定国孙子做了康熙帝24年的侍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