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作者丨小朋

《清平乐》是由张开宙执导,朱朱编剧,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边程、叶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刘钧等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和北宋风采。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追剧《清平乐》,是被里面的感情戏份所吸引,比如宦臣张茂则对曹皇后的深情,以及宦臣梁怀吉与长公主徽柔之间的感情。然而追剧过程中,我却感受到了剧情的平淡。

《清平乐》剧情虽平,但文人学士之间的君子之风以及宋仁宗的治国态度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清平乐》这部电视剧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北宋时期的人,大多都具有隐忍和克制自己的能力,他们考虑事情会从长远出发,善于考虑自身行为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影响,心思缜密,做事四平八稳。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这部电视剧描述的不只是儿女情长这般简单,更多的是心怀天下的格局。它将忠、孝、仁、礼、义描绘的淋漓尽致。

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吗?看了这部剧,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比生命还要重要,那便是生命的意义。而一个人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安放于何处,则彰显着这个人的人生格局。

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清平乐》中几个关键人物的隐忍性与人生格局。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宋仁宗:隐忍能力极强,忠孝两难时,他选择了忠

宋仁宗这个人物,虽为宋朝的最高权威,却具有极强的隐忍能力,他善于聆听大臣们的意见,并慎重考虑,最后他会以国家利益为重来做抉择。

关键是朝臣们的劝谏,常常也会涉及宋仁宗的个人利益。比如在宋仁宗得知生母是谁后,便急于去见母亲。寻找自己的源头,是一个人生命中本来就会有的动力。但凡是一个会任性的人,大概都会选择第一时间去见生母。

但是大臣晏殊的劝谏,让宋仁宗选择了从生母的门前折返回宫。这个选择,看似软弱,实则是一个有担当的帝王负责的表现。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天下的安危,他如果与生母相认,不仅会将养母刘娥置于难堪的地步,甚至会让整个宋朝面临朝廷动荡的局面。

在个人选择和国家安危之中,他做出了让步。忠孝两难时,他忠于国家,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格局还是和他的责任心相匹配的。出于为大局考虑,他非常用力的遏制住了自己情感层面与生母连接的需要。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之中最大的遗憾和内疚。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宋仁宗的人生格局,可以说体现在了方方面面上,比如他在选择皇后时,也是听取了朝臣们的建议,只为选择一位母仪天下的女子;他几乎整日为国事操劳,严以克己,努力做好一国之主的表率功能;他善待官员乃至服侍他们的宦臣宫女,即便他们犯了错,也很少动用刑罚。

生在帝王家,便不是普通人,一时行乐容易,做好一代君王却不易。仁宗在位的41年,可谓为国尽心尽力。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曹皇后:隐忍能力与宋仁宗相当,在儿女情长与国母形象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曹皇后,也是极为隐忍的,她能够和宋仁宗结婚15年都没有圆房。即便她嫁给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男人,她还是放下了儿女情长,而将自己的重心在打理好后宫之事上面。

身为女人,她难道不想要夫君的爱吗?况且从剧情上面来看,宋仁宗并非不喜欢曹皇后。只是这位曹皇后的特点便是在大是大非上面非常拎得清轻重缓急。她时刻以国母的形象来要求自己,撒娇卖萌这样的事,她能做,却觉得这样有失身份。

以国母的形象要求自己,这很好的巩固了她在后宫的地位,后宫嫔妃以及宦臣与侍女们对曹皇后还是颇为认可的。连宋仁宗都觉得这位曹皇后挑不出什么错来,如果有的话,那便是太对了。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虽为女子,她也是心忧天下,她非常清楚的知道,后宫与前朝之间的关联。她努力打理好后宫,为的就是不让仁宗为后宫之事分心,以便仁宗以更好的状态处理国事。最初她对仁宗的爱慕也基于仁宗的以爱民为己任的初心,如为男儿,她也一定会如范仲淹等人一样,为朝廷效力。

在曹皇后的世界里,儿女情长是小,维持好国母的形象,管理好后宫之事是大。她和仁宗之间,实则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明确。

他们一样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以范仲淹、欧阳修为朋党的忠臣:在功名利禄与国家安危之间,他们以国家人民为先

《清平乐》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看点并非是儿女情长的故事,而是以范仲淹等人为朋党的忠臣。还记得那句咱们在初中课本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吗?

如果不看这部电视剧,我恐怕无法把北宋的文人才子串联起来。譬如:欧阳修、晏殊、韩琦、苏轼、司马光等。

连苏轼都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

可以说,北宋在仁宗的带领下,君子之风盛行。

什么是君子?《清平乐》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谦逊、爱国、遵礼仪、能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比如范仲淹,在他这里你根本感觉不到有何隐忍,因为他的价值观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即便多次被贬黜,也丝毫不影响他的乐观和政绩。他在哪里,就服务好哪里。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我辈们学习。

范仲淹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正的,他总是能够安住于当下,既服务于民众,也能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民同乐,与山水同乐。

而范仲淹的人缘也是颇好的,他与韩琦、晏殊关系都很不错。且这些人都是把国家利益看得都比个人之私要重的多。晏殊和范仲淹被贬多次,但他们并没有什么个人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仁宗”也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君子之间互相理解。自知自己都不完美,又何必要求仁宗完美呢?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什么才是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呢?

人生格局便是一个人内在空间,即他考虑事情的全面性,自省力,以及包容他人和世界的能力。

《清平乐》中有个反面人物:张妼晗,他是宋仁宗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但这位妃子却极为任性,也恰恰是这份任性,让宋仁宗既爱又恨。

她丝毫不在乎什么礼仪宫规,为大局考虑这个功能,她似乎并没有发展出来。她只看得见自己的利益,但她要的利益并非是金钱和地位,而是宋仁宗的爱和关注。百姓苦乐与她无关,她的眼里只能装得下自己爱的人,其他人便如敌人一般,并不能入她的眼。她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她想做什么,便就做什么。

这也是她和曹皇后的不同之处,她在意的完完全全是仁宗这个人,而非什么国家大义。谁对她好,她便全心将自己交付于谁,这样的为人处事风格,也是极其危险的。

张妼晗对其他人有着敌意般的投射,常常觉得有人要害她,这也是内在不安全的表现。少年时代的悲惨经历,让她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敌意的解读。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这也决定了她无法和后宫的其他人融为一体,她的性格既容易得罪人,又容易因为他人的虚情假意而被诓骗利用。即便得仁宗一人宠爱,也没有能将悲剧避免,她先后痛失了三个女儿,并于31岁时因病离世。

人生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与胸怀所到之处,也是一个人照顾他人的能力的象征。

人生格局小,意味着她很难与这个世界相容,也很难找到更高生命层次的意义感。张妼晗仅靠仁宗的偏爱,仍旧没有让她从郁郁寡欢之中走出来。在她这里,真正有营养的关系并不多。因为她并不具备主动照顾他人的能力,换句话说,她的内存是小的,只能容得下少数人。这也必然造成一个结果,能够容得下她的人也是极少的。

《清平乐》: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生命的层次感

通过《清平乐》这部电视剧,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而我们所以为的隐忍,实际上也是内心容纳度的一种体现,隐忍并非软弱,而是一个人人生格局的彰显。

一个人照顾他人的能力有多强,胸怀有多宽广,他的人生格局便有多大。能容得下世界的人,这个世界也会容纳他。

作者:小朋,二级心理咨询师,用简单的文字,书写普通人的心灵世界。愿你好好生活,好好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