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產業鏈條 拓寬脫貧致富路 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掌上春城訊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產業扶貧是最有力、最關鍵的抓手,一個產業是否具有生命力、競爭力和高效益,產業鏈的延伸尤為重要。發展產業讓貧困村脫貧“摘帽”,延伸產業鏈條才能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打造一個“牛”品牌

去年冬天,楊加亮家養的牛以高於市場價被收購,因為賣了好價格,今年初他家又買了兩頭小牛來養。他的母親說:“我們家養了兩頭小牛、五隻小羊,養著不累還能補貼家用。”收購楊加亮家肉牛的企業是聽牧牛業。從2017年起,聽牧牛業利用自身優勢帶動羊街鎮像楊加亮一樣的6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肉牛養殖。

一方面公司免費提供優質凍精,對農戶的牛進行品種改良,產下的犢牛按不低於市場價進行收購;另一方面針對自行飼養育肥肉牛的貧困戶,公司無償提供技術服務,達到出欄標準的,按不低於市場價進行收購。在脫貧攻堅中,尋甸縣積極探索建立“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模式,以聽牧牛業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已經形成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精細分割、市場營銷、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了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

接下來,尋甸將推動產供銷、農工貿、農文旅全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把“聽牧”牛肉、“尋甸牛乾巴”等品牌打造成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實施萬畝綠色生態園項目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祿勸縣九龍鎮將中藥材種植基地與鄉村旅遊等產業進行融合,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2016年,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明產投公司)在九龍鎮開展了三七種植產業扶貧項目的建設,公司創建了實地培訓室,聘請三七種植專家通過集中理論培訓、實地操作指導等多種方式讓村民熟練掌握種植技術,經過3年多的集中培育,九龍鎮三七種植基地已經形成了包括三七種植、冷凍、粗加工、深加工等為一體的產業基地,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向新型農民的轉變,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了人才。

持續的產業幫扶,也讓九龍鎮不斷夯實了發展的內生動力。依託高山草甸林地景觀和人工種植優勢,昆明產投公司建設了萬畝高原特色綠色生態產業示範園區。2018年6月,引入車釐子種植,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把農民緊緊吸附到農業產業鏈中,確保農業產業全覆蓋,村級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目前,九龍鎮綠色生態產業示範園區已初步形成產業集群,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下一步,昆明產投公司和九龍鎮將打造一條集育苗、種植基地、鮮果供應、產品加工於一體的生態產業鏈。

“體驗東川”壯大產業持續“造血”

東川區供銷合作社一直以來都承擔著連接城鄉、服務三農的重要工作。為解決農民賣貨難的問題,同時讓市民買到優質農產品,東川區開設了供銷合作社的線下門店銷售農產品,預計在3年以內延伸到整個雲南省。篆新店是“體驗東川”實體店的總店,麵條、三七、蜂蜜、高山蔬菜,來自東川的土特產在這裡應有盡有。每一個門店都有東川的名特小吃、農副產品,並建有配送服務。通過一系列舉措,供銷合作社打通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流通渠道,使建檔立卡戶在城市裡長期穩定就業,同時,將山區的特色農產品帶進大市場,壯大產業規模使其持續“造血”。

東川碧谷街道組織委員黃髮富介紹,在昆明打造的“體驗東川”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幫助300名脫貧的建檔立卡戶實現穩定就業或自己創業,讓東川洋芋和麵條的市場佔有率明顯提升,創造出以電商銷售為龍頭的一二三產融合新模式。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思伊

編審:蔡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