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漢王朝建立之初,商人的地位低下。

漢高祖劉邦創立漢朝之初,國家實力羸弱,人民飽受戰爭之苦,十分渴望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作為漢王朝的開拓者,無不想使國家強盛,人民安康。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特殊群體的存在引起了劉邦的注意,那就是商人。從漢朝歷代帝王看,關於商人的關係來說,能說是又愛又恨,十分矛盾。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大家都知道,秦朝採用的是“重農抑商”,而漢律又都沿襲於秦律,漢初也是一直保持對商人的壓抑。劉邦曾經下令把十多萬戶的六國貴族後裔和富豪之家遷入關中加以控制,而且對商人的的出行,服飾,等等都頒佈了相關規定,即使在納稅方面,也是歧視商人的,一般老百姓交稅一份就行了,商人就要交雙倍錢。最重要的一點是漢初的歷任皇帝都明確了商人不得為吏的規定,可見當時商人的地位低下。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對商人採取壓抑和歧視的政策,反而使當時的工商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放鬆對山林礦藏資源的專營。

漢王朝為了拜託財政困局。對於山林礦藏資源等採取了寬鬆的政策。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錄到:

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馳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簡單地理解就是漢朝初改變了全面管制的政策,開關梁,馳山澤之禁。這在以往的朝代是沒有過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減輕當時老百姓的負擔。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商人應時而生,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景二帝推崇於道家,其核心就是無為而治,但也可以說“放任自流”。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因為放寬對工商業的遏制,從而使得催生出很多各行業的超級富豪。因為對山林礦產資源的開放,所以當時的發展最快的當屬鹽鐵業,流通業,和金融業。

首推冶鐵業,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記錄的西漢富豪榜中,其中就有詳細記載就有8位,前4位便是冶鐵行業中的佼佼者。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四川卓氏的獨特眼光。

冶鐵業便是四川的卓氏,卓氏原是趙國人,世代靠冶鐵致富,自秦滅六國之後,家族沒落,秦始皇為了加強對趙國的控制,把當地的貴族,富豪以及工匠遷往咸陽附近和巴蜀一帶並加以控制。而當時卓氏被流放到了巴蜀臨邛地區(今四川邛崍),卓氏前往臨邛之後,看到這裡礦產豐富,商業繁榮,此時商人的眼光發揮了獨特之處。憑藉多年的冶鐵技術以及經營之道,興建了很多的冶鐵廠,並也解決當時百姓的就業。因為冶煉出來的鐵器質量過硬,種類很多,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晉代左思在《蜀都賦》中寫到:

若夫王孫之屬,郄公之倫,從禽於外,巷無居人。

便是說當時外出打獵,駕百餘輛車,圍觀者上萬,當時的宏大場面可想而知,也說明了當時的卓氏財力雄厚,富甲一方。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堪稱貨運鼻祖,財富可達700萬斤黃金。

由於漢初實行寬鬆的經濟政策,開放於民間,促進工商業繁榮的同時,也活躍了當時的流通業。什麼叫流通業?就是今天所說的物流貨運行業,漢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洛陽師史,他因貨運致富。戰國時期地處中原的洛陽,水陸交通發達,一直都是中原的商業重鎮。在漢初又進一步發展,便也就催生出一代富商師史,主要從事的是大規模的商品販運。經過長時間的經營,財富值達到七千萬之多。我們簡單換算下,按漢代貨幣制度,黃金以斤為單位,以一寸立方黃金一斤計算,大概一萬錢相當於黃金一斤。(可能有出入。)7000萬錢也就是相當於當時700萬斤的黃金。即使按漢代最高官員的工資來說,大司馬年薪也不過70萬錢,可見當時的師史也可稱得上是超級富豪了。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吳幣,通天下。

秦滅六國之後,始皇帝決定統一貨幣,在經濟上達成統一。然而隨著秦帝國的滅亡,六國貴族和各工商業主又開始私鑄貨幣,一時無法杜絕。到了漢初,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允許民間鑄錢。其中最大的鑄錢商之一,便是有王室背景的吳王劉濞。首先吳王劉濞有官方背景,其二領地之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據史料記載,因為吳王劉濞所在封地鑄錢技術高,質量極好。鑄造出來的錢幣在當時全國通用。

《史記·吳王濞傳》這樣記載:寡人金錢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吳,諸王日夜用之弗能盡。有當賜者告華人啊。寡人且往遣之。

這段話說明了當時吳王劉濞所在封地鑄錢規模之大。也預見吳王劉濞的勃勃野心。所屬封地內的鑄錢業的發展也為劉濞發動“七國之亂”提供了強大的財力支持。

文景之治,放權讓利,催生出哪些超級富豪?


這就是當時領域產業所催生出來的超級富豪,上述幾個只能說是代表人物而已。在司馬遷記錄中“西漢富豪榜”中也有21人,除了這些支柱性產業除外,也有從事一些類似於現在的薄利多銷的手工製造業。

比如從事糧食生產成為首富的秦楊,由一個遊商小販成為富裕人家的雍樂,以販賣女人胭脂水粉的雍伯。靠賣水漿成為千萬富翁的張氏……等等

從這些富豪的事蹟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對於財富論和當時商業的營業規律有一定的認識。

他明確地指出:一個人要想富有,從事農業不如去從事製造業,而從事製造業不如從事流通業,刺繡織絹不如去販賣絹布,所得利益會更多。這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商人奉行的財富累積法則。

值得有意思的是,他提出一個觀點:

去就與時俯仰,獲其贏利,以末匯財,用本守之。

簡單理解就是:要想賺到錢,就必須投身於商場,低買高賣,才能夠大把賺錢,然後去買購置房子和土地。用房子和土地把賺來的錢牢牢守住。可見司馬遷對於商品經濟發展也有很深的預見性,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